《传奇》中的诗歌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晚唐文学家裴铏的小说集《传奇》穿插大量诗歌,“诗文结合”特点明显。其诗歌以七言绝句为主,体制短小,内容精炼,在小说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诗风华丽。裴铏《传奇》在小说中穿插诗歌的做法对后世小说影响颇大。
  关键词: 裴铏 《传奇》 诗文结合
  裴铏,晚唐文学家,号谷神子,生卒年不详,其家族里表,史无记载,据杨西江等人考证,裴铏应是河东裴氏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傳奇》据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1]推测《传奇》可能是裴铏热衷科举考试,为猎取功名而创作的。宋代时,裴铏《传奇》流行一时,宋人把“传奇”概括为一切唐人小说,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说:“《传奇》者,裴铏著小说,多奇异而可传示,故号《传奇》。”[2]《传奇》中的故事多涉怪异,在继承六朝志怪小说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虽然其中大部分篇幅宣扬道家出世思想,带有浓厚的消极色彩,但在艺术上颇多可取之处,部分篇章的内容亦含有积极因素,在推动中国小说的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在评价唐传奇时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借用此话,可谓《传奇》行文特点的最好概括。《传奇》的故事情节虽多属虚构,但其中有不少人物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给整部作品蒙上了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色彩。更值得玩味的是,《传奇》中穿插了大量诗歌,不仅在内容上与小说情节紧密相连,在风格上也与其文风极为相似。《传奇》共收录31篇小说,其中包含诗歌44首,几乎每篇都有所涉及,诗文结合的特点非常明显。这些诗歌多为绝句形式,以七言为主,体制短小,内容精炼,尺幅之间有千里之势,在小说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艺术价值。下文将作具体论述。
  一、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暗示
  许多诗歌在小说中的出现都显得非常突兀,犹如人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之上,眼前突然出现一座高山,前进之路顿失,令人手足无措,茫然不知所往。然而只要耐心阅读下文,就会顿生柳暗花明之感,这种峰回路转之妙让读者不禁啧啧称奇。试看《孙恪》中的一首诗:“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小说中的袁氏是孙恪的妻子,虽然前文已经交代她不是凡人,却未表明她的真实身份,直到文章快要收尾时才写道:“及斋罢,有野猿数十,连臂下于高松,而食于生台上,后悲啸扪萝而跃。袁氏恻然。”随后袁氏题了前诗,化为老猿而去。如果抛开下文不看,诗的最后两句就很费解,读者只有将前文袁氏的奇异表现和猿猴的突然出现联系在一起,才能洞晓其中的玄机。这首诗就在文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郑德嶙》是一篇以龙宫水府为题材的小说,叙述了他有恩于老叟(水府神君)、邂逅心爱的女子、女子落水遇难、水府神君归还女子以报恩等一系列奇遇,故事发展线索清晰地表现在下列五首诗中:
  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
  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
  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
  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浪愁。泪滴白蘋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
  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嶙。
  再如《宁茵》一篇中的三首诗。其一:“晓读云水静,夜吟山月高。焉能履虎尾,岂用学牛刀。”其二:“但得居林啸,焉能当路蹲。渡河何所适?终是怯刘昆。”其三:“无非悲宁戚,终是怯庖丁。若遇龚为守,蹄涔向北溟。”初读这三首诗会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但仔细品味后两首会发现,诗中的典故与牛、虎有关,况且小说中班特、班寅二人的言行极其古怪,名字也很特别,加之《传奇》的志怪特点,读者不难猜到二班是牛精、虎精所变,翻阅前文进行对照,会惊奇地发现这样的设想是可以得到证实的。作者苦心孤诣地营造种种悬念,丝毫没有故弄玄虚的弊病,其效果是使人眼前一亮,如灵感之迸发,内心为之一颤,喜不自胜。然而,作者的惨淡经营终不免百密一疏:牛和虎会下棋,会吟诗,设想很奇,但在下棋和赋诗时主人公宁茵还不知道它们是牛和虎所化,怎么会吟出“焉能履虎尾,岂用学牛刀”的诗句呢?未免失于思考。后两首诗的运用恰到好处,给人以新鲜之感。
  二、对小说主题的概括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裴铏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谲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3]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乱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万状。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满黑暗的社会景象,另一方面却又无力改造社会,挽救苍生,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出世思想。这种消极的浪漫主义作品在《传奇》中比比皆是,如《崔炜》、《许栖岩》、《元柳二公》、《陶尹二君》等,游仙避世的思想极为浓厚,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阐发这种人生观,而是寓议论于诗歌之中,含蓄委婉地概括了小说的主题。如《陶尹二君》中的两首诗:“饵柏身轻叠嶂间,是非无意到尘寰。冠裳暂备论浮世,一饷云游碧落间。”“谁知古是与今非,闲蹑青霞远翠微。箫管秦楼应寂寂,彩云空惹碧萝衣。”
  《陶尹二君》的情节设计极端荒诞,想象力虽丰富,却充满了一系列遭人诟病的巧合。上述两首诗都出自小说中的仙人之口,阐述的是凡人升仙之法,内容空洞无聊,毫无现实基础。然而,作者津津乐道于游仙的逍遥自在,向往远离尘寰、忘却是非的自由生活,于是煞有介事、不厌其烦地通过诗歌这种抒情文体表达自己的志向,一定程度上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明确,也使议论的成分多了些韵味。
  其他如《裴航》中的“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都很能说明《传奇》有“以诗点题”的特点。
  三、华丽的诗风   晚唐时期的文坛盛行绮靡艳丽的文风,追求形式上的唯美主义,李商隐的诗、温庭筠的词、骈文中的“三十六体”都典型地体现出那一时期的文学风尚。裴铏的《传奇》也不例外。汪辟疆《唐人小说》叙录说:“惟铏于唐末之时,文采典赡,拟诸皇甫枚、苏鹗之伦,未能轩轾……文奇事奇,藻丽之中,出以绵渺,则固一时巨手也。”[4]《传奇》以散文体写成,其中不乏骈俪偶句,描写生动形象,辞藻华美耀眼,每篇小说都像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散文诗。与秾丽的文风交相辉映,《传奇》中的诗歌也写得摇曳生姿、情趣盎然,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金钗银钏之上,令人玩赏无厌。例如,《昆仑奴》中有两首优美的抒情诗:
  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碧云飘断音书绝,空倚玉箫愁凤凰。
  前一首写主人公崔生对一名歌妓一见钟情,他朝思暮想,日不暇食,认为自己与歌妓的邂逅就像游人误入仙境偶遇仙女一样,女子含情脉脉,似乎也有意于男方。遥想离别之后女子深居闺中的孤独处境,她也应该为思念男子而对月发愁。后一首写歌妓对崔生的思念,把崔生比作入山不归的阮郎,又运用萧史、弄玉的典故,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孤独愁苦的闺中女子形象。综合来看,这两首诗在风格上都凄绝哀婉,措辞美艳动人,给本来文采黯淡的故事叙述增色不少。
  《颜濬》又名《会鬼妃》,写中唐进士颜濬与南朝陈后主的诸嫔妃饮宴吟诗之事。由从这篇小说的内容和其中的诗歌风格可以推断,裴铏似乎对陈后主之流柔靡纤巧的诗歌创作有推崇之意,现列举诗歌如下:
  秋草荒台响夜蛩,白杨声尽减悲风。彩笺曾擘欺江总,绮阁尘清玉树空。
  宝阁排空称望仙,五云高艳拥朝天。清溪犹有当时月,应照琼花绽绮筵。
  皓魄初圆恨彩娥,繁华秾艳竟如何?两朝唯有长江水,依旧行人作逝波。
  箫管清吟怨丽华,秋江寒月绮窗斜。惭非后主题笺客,得见临春阁上花。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会发现,每每在王朝末代的文坛上会兴起靡靡之风,反映了衰世文人内心的空虚与落寞,他们在创作上总是偏安一隅,一味地玩弄辞藻,实则是在自己虚构的乌托邦里孤独绝望地挣扎。语言是文学形象的载体,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形象,必须用那个时代的语言去塑造那个形象。衰世与盛世毕竟不同,反映在文学上也必然会有区别,《传奇》中的小说与诗歌正是晚唐文坛风貌的一个缩影。
  裴铏《传奇》在小说中穿插诗歌的做法对后世创作影响很大,明清时期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含有大量诗词,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充实了小说的审美内涵,促使后代文学“诗文结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长河之中,诗歌的正统地位几乎未曾改变,历代学者对古典诗歌的研究也从未消停,当代学者应将研究视角从单纯的诗歌文本解读转向散文、小说、戏剧中的诗歌解读,从而使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得到更加深广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宋]赵彦卫.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梁启超.两般秋雨盦随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汪辟疆.唐人小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其他文献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原点,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获得新发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转变学生接受型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本文拟从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某学校对高一学生“语文课堂提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主动提问6.
摘 要: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抽签》这个著名短篇小说当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针对这一特色,本文从人名象征探讨人物姓名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关系及前者对主题揭示所起到的重要暗示性作用。通过对重点人物姓名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深邃的主题昭然若揭:人性之黑暗,暴力之无端,人人都会无缘无故变成暴徒;为了保护自己,人人都要学会反思现状,以抵制社会之黑暗。  关键词: 《抽签》 象征手法 人物形象  1.切入
摘 要: 自2000年我国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数以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进入大学。这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拖欠还款甚至违约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影响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有效实施。文章就诚信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以探寻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持续有效实施的方法,以使这一政策能惠及更多贫困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国家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和
摘 要: 翻译家赵萝蕤诗歌翻译的艺术特色历来是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赵萝蕤与楚图南对《草叶集》中“船”的译文对比研究来看,赵氏翻译坚持直译,以“信”为主,因“信”求“达”,化“达”入“雅”。其译文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节奏的动感,流露女性的细腻柔美。其翻译风格和个人特色的形成,或许与其特殊的个人经历有着直接的关联。  关键词: 赵萝蕤 《草叶集》 楚图南 船  赵萝蕤是我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女翻译家之一,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基本情况,同时将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本院公共选修课存在课程资源不丰富、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师资力量单薄等问题。并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壮大教师队伍,灵活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改革策略。  关键词: 全人发展课程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
摘 要: 完全学分制下,学习时间不同、学习空间增大、班级概念弱化、生生关系淡化、观念认识不足等使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给导师工作带来新挑战。导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管理层面应以制度促管理、以培训促能力、以考核促发展、以奖励促动力,严格选拔,加强培养,全程监管,有效保证导师育人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导师工作
何永康先生特快专递寄来他的新著《咏慷集》(2012年6月版),读来如晤旧友,因为其中多数作品我早在手机信息中读过。他常常是深夜来诗,凌晨又来诗,三天两头的,每有新作出,即使还在修改,也用手机先发给我。“挑灯拾得新鲜句,急报犹忧隔夜陈”(七绝《诗友情》)。  何永康偏爱绝句,擅长七绝。因此,本文评论他的七绝。  一  何先生何以喜欢七绝?我从其诗集中撷得两首,以为可用作正面的回答。  其一,五绝《吾
摘 要:本文以《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课程为例,从多元化视角对民间美术课程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探讨,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得失总结。  关键词:多元视角 民间美术课程 教学设计 实践研究  《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课程是我校2008年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主要以甘肃地区民间美术为主,并结合其他地区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艺
摘 要: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对福楼拜及《包法利夫人》所作的评论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尽管他的评论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对作品的主题、风格、情节等方面的评述以及对细节的解读都堪称经典。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文学讲稿》 纳博科夫 评价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既是二十世纪一位
摘 要: 语文、政治、历史等教材,足以提供学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素材,但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议论文写作就是不会运用手中的素材。作者主要从情感、一材多用、社会热点、对比、反弹琵琶等方面入手,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文。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运用素材 六个方面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刘大櫆说:“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土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