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的生理学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排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而又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导致排便困难或便秘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排便生理学的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其他文献
期刊
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为广泛的开展,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部分已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结果的证实[1,2].基于此,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经与Heald等提出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一起被认为是近20年来结直肠肿瘤手术发展历程中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由于技
期刊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学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23例原发性胃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 原发性胃癌患者平均每例肿瘤染色体臂变化数为7.52,扩增数要明显多于丢失数(5.38∶2.14).DNA拷贝数扩增常见于8q(9/21,42.9%)、20q(9/21,42.9%)、17q(8/21,38.1%)、3q(7/21,33.3%)、7q(7/21,33.3%
目的 探讨小猪小肠移植时供体、受体和最佳血管的选择.方法麻醉,先后称量 30头小猪及其小肠的体重与长度,测算两者比例关系;对离体小肠行造影、色料灌注、 X线摄片,观测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在体和离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小肠的长度平均为体长的 11.5倍;小肠的重量平均为体重的 2.3%.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前动脉近段在体与离体灌注后血管外径分别为 4.3/ 4.6 mm和 2.5/ 2.7 mm左右
目的 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选择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 mm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1.2±3.2)d,无死亡者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癌根治术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的65例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结果 65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0枚.有33例患者发现116枚淋巴结转移,随访83个月,发现20例有1~3枚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49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43%;13例有4枚或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23个月内全部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检查[1]。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66岁.发现肛门肿物脱出3 h于2005年8月25日入院.入院前3 h因用力大便致肛门排出一肿物,当时排便感强烈,遂持续用力致肿物继续脱出,无法复位.既往无脱肛的病史,无大便习惯改变和便血.查体:腹软,下腹轻压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
期刊
胆石性肠梗阻为胆系结石少见并发症 [1].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机械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不易,常在手术中确诊,病死率较高.我院 1990- 2005年收治 25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