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患者1 005例体质量指数分布情况分析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

方法

对新疆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 00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668名体检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甲状腺癌患者术前BMI与健康对照者BMI分布情况。

结果

根据BMI亚洲标准,1 005例甲状腺癌患者中,肥胖346例(34.43%),正常296例(29.45%),偏胖275例(27.36%),重度肥胖60例(5.97%),偏瘦28例(2.79%),以肥胖者最多;668名健康对照者中,正常269例(40.27%),偏胖168例(25.15%),肥胖165例(24.70%),偏瘦41例(6.14%),重度肥胖25例(3.74%),以正常最多。两组间偏瘦、正常、肥胖、重度肥胖者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0,P=0.001;χ2=20.991,P=0.000;χ2=17.898,P=0.000;χ2=4.129,P=0.042)。1 005例甲状腺癌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乳头状癌[948例(94.33%)],其次为滤泡样癌[42例(4.18%)],髓样癌[9例(0.90%)]及未分化癌[6例(0.60%)]极少。乳头状癌患者中肥胖321例(33.86%),正常282例(29.75%),偏胖264例(27.85%),重度肥胖57例(6.01%),偏瘦24例(2.53%);滤泡样癌患者中肥胖19例(45.24%),正常9例(21.43%),偏胖7例(16.67%),偏瘦4例(9.52%),重度肥胖3例(7.14%);髓样癌患者中肥胖4例,偏胖3例,正常2例;未分化癌患者中正常3例,肥胖2例,偏胖1例。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患者BMI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中肥胖、重度肥胖者数量较健康人群增加,而偏瘦、正常者数量较健康人群减少,考虑肥胖与甲状腺癌有一定联系,有助于对甲状腺癌的风险评估和预防。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经术前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步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术前IMRT联合化疗治疗的LARC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mFOLFOX6方案同步化疗46例(mFOLFOX6组),5-氟尿嘧啶(5-Fu)注射液单药同步化疗40例(5-Fu组)。IMRT靶区总剂量45~5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下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肿瘤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MPTV)。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5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进行调强放疗,应用CBCT对患者治疗前摆位进行验证,采用在线骨配准的方式分析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前后方向)
目的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先期化疗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手术(CDS)治疗。按照手术前后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先期化疗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32例作为观察组,单纯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铈对X线辐照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小鼠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具体方法:称量每只小鼠的体质量,按体质量从高到低依次分为6组,每组4只,然后从每组中随机各取1只,分别形成对照组、模型组、5 nm氧化铈组和25 nm氧化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纳米氧化铈组小鼠经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3 Gy;纳米氧化铈组小鼠于照射前4天,1次/d分别腹腔注射1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在TACE后病情缓解时间短的情况下,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后病情缓解时间明显延长,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得到有效控制,随访20个月无进展。结论对于TACE疗效欠佳的晚期肝癌患者,选择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可获得临床长时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该院7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观察组分为ⅡB期以下(早期组)15例,ⅡB期及以上(中晚期组)59例,采用日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各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联合放疗治疗早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29例,分别采用乌苯美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和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损伤反应、生命质量、疗效等。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较对照组乏力发生率低(57.8%比75.4%,χ2=4.481,P=0.0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黏液腺癌超声显像特征,提高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根据病理类型进行声像图分析。结果42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共46个病灶)病理类型包括单纯型24例,混合型18例。术前超声诊断癌性病灶符合率为93.5%(43/46),其中24例单纯型患者的27个病灶声像图多表现为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气管、支气管AC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3~6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喘、咳痰伴痰血。肿瘤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患者胸部CT检查示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兰州总医院1例巨大SFTP伴阵发性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低血糖症状消失,未再出现意识障碍。结论巨大SFTP伴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罕见,手术切除是目前SFTP的首选治疗方法,低血糖原因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