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叫万茜的姑娘,她素雅娟秀的面容有风情万种,她一颦一笑的回眸瞬间,如春夏生机盎然的细雨,给秋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
  无论是《大唐荣耀》里英姿飒爽的独孤靖瑶、《九州·海上牧云记》里心机深重的南枯月漓,或者是《猎场》里敢爱敢恨的熊青春、《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里坚韧隐忍的伏寿,镜头下每个不紧不迫的情绪都将她的技艺诠释到了极致。
  与如今当红的小花小生相比,万茜或许缺少流量与炒作的噱头,但她将自己的价值融入镜头前的永恒。她在《你好,疯子》中分饰七人的表演惊为天人:她是安希,却有着萧乃恩的郁郁不得志和懦弱木讷;她是那么不堪一击的怯懦,却也兼具着李正的亦正亦邪和莉莉的千娇百媚;她是头发遮住半边脸的精神病人,却把马睿的愤世嫉俗装入心扉。
  周国平曾写道:“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和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才能真正品尝到精神的快乐。”所谓内心的从容与悠闲,便是对于自我目标的明确与价值的追求。万茜或许不够有热度,但她从未放弃自己对演员行业的坚持和希望。她拨开花繁柳密处,直面风狂雨急。她告诉我们天道酬勤,只要愿意守望着自己的一亩梦田和方寸悠闲,便永远不会在面对生活的未知时不知所措,便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人生的價值从来不是以大众定义的是否足够出名、曝光度高不高作为衡量标准的。金庸先生在小说家与评论家间流畅地切换着自己的角色,也深知崇尚慢节奏生活的自己想要的是文字里平平淡淡的真实;也一如木心在《从前慢》里描绘那些在时光的沉淀中酿得愈发香醇的有笑有泪的日子,他把诗句和曾经的生活在水墨间作画,携着云淡风轻悠悠前行;还有那些静心于故宫中修文物的工匠们,他们紧握岁月的小凿,秉持着专注的人生态度,和前人对话,与时间对弈,从容漫步在那一片阳光里。
  可惜的是,身处信息时代的人们,被表面的忙碌充斥,忘了身边那些重要的情与景。他们不晓得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尘世中迷蒙。而那些茶余饭后或与家人闲聊或安静独处的时光,那些片刻的思想碰撞,能让我们重拾那些温暖的日常与丢失的自己,亦赋予我们的青春在岁月无情的碾压中不惧老去的力量。
  多少年后,当我们看遍美景和烟火返璞归真之际,会想起自己的初心从未走远。时光的拂尘会掸去一切喧嚣与火热,而我们心间从未动摇的力量注定我们与平庸无关。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美国总统林肯说他小学二年级时,妈妈买了一支七分钱的铅笔给他,他非常喜欢,不舍得用,谁知后来弄丢了,他觉得像失去整个世界一样绝望。后来经过多少风雨,成为美国总统。他回忆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做生意不成功,做律师打输官司,竞选总统失败,“那不过像丢了一支铅笔而已。”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丢一支铅笔而已  上海格致中学 祖伟韬  年幼的林肯丢了一支铅笔便认为失去了整个世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都生活在关注之中。无论个人或社会,都离不开关注。鼓励、肯定,質疑、问难,批评、否定……不同角度的关注,都可能促进成长或进步。  【写作指导】  围绕“关注”这个核心概念,材料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第一句话,从日常生活出发,强调“关注”的广泛性。  第二句话,点明“关注”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  第三句话,先从正反两
【2018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植物需要茎叶来支撑,人体需要骨骼肌肉来支撑,高楼大厦需要钢筋水泥来支撑,国家需要栋梁来支撑。支撑还是一种精神姿态,世界的运转离不开各种支撑。  支撑让事物有了饱满的形状,讓生命体健康发展,让奇迹发生,让生活有了多般可能。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其中语文科目有两点主要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以达到“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对于这些变化,广大师生有赞赏,有质疑,有困惑……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罗兰  请以上面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1.审题要全面。材料是两句话,第一句强调“规矩”的重要性;第二句强调生活的变化,强调变革的必然性。两句合起来,体现了“新”“旧”变化的进程。  2.立意要辩证。新旧更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不红的演员是种什么体验?”演员万茜在网络上实名回答了这个问题。万茜说,不红的演员,“没有那么多可以参与大IP大电影的工作机会,但只要有些本事,当个会演戏的演员,还是会有圈里人会认,会有质量不错的戏投来橄榄枝,还是会慢慢过上不错的小日子……”  出道十几年的万茜,仍然属于那种走在大街上没有几个路人可以认出的演员,身上没有半点的八卦话题。可只要她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看到那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颇感不是滋味。一位老人实名举报某官员的违法行为,百姓拍手叫好,却遭到正在高中读书的孙子的批评:“六十多岁的人了,当什么英雄,一点不成熟!”孙子批评爷爷,这也是一种民主意识吧,无可非议。可是青春年少,正是心有鸿鹄的年龄,却如此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竟把低俗当成熟,难免令人忧虑。  心胸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视野问题,只看到鼻子下面的口字,只知饭菜香,只识小我私利,不识崇高,不知壮丽
记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集中營回忆录里,看过一个故事。德国纳粹抓人,抓了一堆,问里面有没有犹太人,是犹太人的站出来。  明明知道自己出去,会被送去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却毫不考虑地说:“我是!”  后来有人问他:你长得那么像德国人,德语又那么好,为什么站出去?  “因为我有我的自尊!”  编辑/关晓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浅谈书法的气质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实现了大跨越,而被需要的精神世界则显露出空虚无依。被需要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认可的外化形式。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人们相互扶持,相互认可,才能让生命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交织穿梭,成就美好。  自古及今,被时代需要是读书人的至高理想。“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世人需要他们以黎民苍生为己任,兼济天下。古有宋儒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哈佛学子甘当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