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语文学科自身思想教育的内容广泛,因此,我们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1.在揭示课文题目中渗透德育。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戰争胜利前的50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学生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激发学生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德育工作与语文课堂可以互相渗透的地方是无所不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
2.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3.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2)雨来的家乡美吗?(3)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4)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4.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古语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只要让儿童走进现实世界,用心去体验,就会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自己的感受也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情感教育,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进入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在情感参与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在第二课堂中渗透
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课堂走向生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利用国庆节、劳动节、父亲节、儿童节等举办各种班级活动,如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为爸爸妈妈制作节日礼物等。在“学习雷锋活动月”中,组织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帮助邻居、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课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每一位工作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教育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努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1.在揭示课文题目中渗透德育。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戰争胜利前的50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学生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激发学生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德育工作与语文课堂可以互相渗透的地方是无所不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
2.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3.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2)雨来的家乡美吗?(3)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4)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4.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古语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只要让儿童走进现实世界,用心去体验,就会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自己的感受也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情感教育,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进入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在情感参与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在第二课堂中渗透
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课堂走向生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利用国庆节、劳动节、父亲节、儿童节等举办各种班级活动,如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为爸爸妈妈制作节日礼物等。在“学习雷锋活动月”中,组织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帮助邻居、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课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每一位工作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教育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