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社会需要和学生现有能力来看,口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认清形势,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鼓励说实话诉真情是我近期口语交际练习的一些粗浅心得。
关键词:中学语文 交际能力 交际环境 交际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标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出发,科学地、有序地、清晰地定位了“口语交际”,使之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构成了课程的目标体系,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有识之士讲:良好的口才是人才的标志。在最近两个学期的口语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反复探索,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联系现实环境,让学生认清方向。
口语交际是在人与人的交往的特定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活动。从社会需求看,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如今的中学生对前途非常敏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因此,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就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他们将来运用知识施展才能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时就提出了“语言表达能力强,社交广者优先考虑”的条件;还有用人面试、选拔领导干部竞职演说等,这无不表现出口语交际的社会作用。通过这些可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只是“说说”而已,它对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们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并很快自觉地加入到锻炼自己的队伍中来。
二、强化多向互动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只重视读写,而轻视听说。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教法和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师生和组织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从教材特点、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大胆借鉴、创新。同时,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例如:我教《背起行囊走四方》这节课时,我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大胆的采用分组式的课堂教学。课桌分组摆设,准备导游帽、导游旗、导游证和一些特产等道具,直接刺激学生的交际意识和表达欲望。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气氛浓厚,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如:讲授口语交际《要路还是要树》这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首先,出示讨论要求:“要路还是要树?”,并让学生自由结合,针对要求小组自由讨论,小组内形成一致意见。其次,选派一名主持人,倾听各小组的主要意见(小组代表也可倾听其它小组的意见),教师协助主持人筹备全班交流会。第三,主持人主持全班交流会,各小组阐述交流意见(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可作补充),教师要适时对各小组的发言以充分肯定。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生自然会得到充分的听、说的训练。这样,整节课学生都会在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三、创设口语交际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模拟日常交际的真情实景。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对话,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做到“学用结合”, 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说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但是每一个班的学生,“说”的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要善于总结学生特点、区别对待。如语言基础不扎实的,要在知识的掌握上要多加强;语言反应迟钝的,指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词造句的训练;性格内向的,要求他们多与人交往,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创造条件多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特级教师金志浩认为,现在社会越来越需求复合型人才,而能说会道具有雄辩口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口说话,似乎很简单的一件事,但会说与不会说大不一样。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我常选取一些课文作为口语练习的示范教材,让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口语交际的技巧。
1、有点放矢,迂回曲折。这种说话的方法是不必直截了当面对面地攻击别人的观点,用迂回的方法设法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自己的立场上来。
学习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让学生注意孟子的说话方式。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但是,他劝说王时不是一上场就向王提出他的“仁政”思想,他从王感兴趣的攻城掠地开始,善于根据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说话的主动权,把对方巧妙、不露声色地引入自己的论题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谓说话技术高超。学课文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冬冬的家里比较富裕,他很想买一台电脑,可他父亲以会影响学习为由,不答应买。请你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说服小李的父亲。
2、先退后进,变守为攻。说话时特别是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先不妨有意识的先退一步。变退为进,化收为攻,从而最终有力的说服听众。以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邹忌讽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群臣劝谏失败而态度冷漠之后,放弃硬谏、直谏的方法,先跟齐王讲了自己一个私生活的故事,使威王心理上解除了反对谏言的防线,邹忌再循序渐进地把话题引到事先预设的轨道上来。等到威王明白他的用意之时,邹忌的讽谏已经完成了,这时的威王已十分乐意接受邹忌的谏言。邹忌巧用先退后进、变守为攻的说话技巧,劝谏成功。学习课文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小辉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看一些文学作品。他爸爸常常为此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小明为此非常苦恼。请你学学邹忌的方法来劝说小明的父亲。
3、比喻法:
比喻是同学们熟知的修辞手法,在语言交际中,适当地运用比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古今中外,在政客、辩士的口舌争锋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都广为运用。学习课文《晏子使楚》时,我以此为例,晏子面对楚王的陷害,苦于无法澄清事实,于是他用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指出其变化的条件就是“水土异也”。这一类比十分高妙,片言只语之间化被动为主动。根据课文,我设计如下训练:
你准备参加新班长的竞选,请以你发表竞选演说,当中要适当运用比喻手法,用诚挚的语言,让同学们对你产生信任,都乐于选你。
说话的技巧还有多,如激将法、归谬发等等,教师适当的提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说话的训练来锻炼思维。中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时期。 教师对说话的内容和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能激励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都必须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除了课堂上的训练,还要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渠道,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中学生,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情!
关键词:中学语文 交际能力 交际环境 交际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标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出发,科学地、有序地、清晰地定位了“口语交际”,使之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构成了课程的目标体系,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有识之士讲:良好的口才是人才的标志。在最近两个学期的口语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反复探索,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联系现实环境,让学生认清方向。
口语交际是在人与人的交往的特定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活动。从社会需求看,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如今的中学生对前途非常敏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因此,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就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他们将来运用知识施展才能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时就提出了“语言表达能力强,社交广者优先考虑”的条件;还有用人面试、选拔领导干部竞职演说等,这无不表现出口语交际的社会作用。通过这些可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只是“说说”而已,它对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们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并很快自觉地加入到锻炼自己的队伍中来。
二、强化多向互动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只重视读写,而轻视听说。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教法和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师生和组织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从教材特点、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大胆借鉴、创新。同时,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例如:我教《背起行囊走四方》这节课时,我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大胆的采用分组式的课堂教学。课桌分组摆设,准备导游帽、导游旗、导游证和一些特产等道具,直接刺激学生的交际意识和表达欲望。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气氛浓厚,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如:讲授口语交际《要路还是要树》这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首先,出示讨论要求:“要路还是要树?”,并让学生自由结合,针对要求小组自由讨论,小组内形成一致意见。其次,选派一名主持人,倾听各小组的主要意见(小组代表也可倾听其它小组的意见),教师协助主持人筹备全班交流会。第三,主持人主持全班交流会,各小组阐述交流意见(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可作补充),教师要适时对各小组的发言以充分肯定。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生自然会得到充分的听、说的训练。这样,整节课学生都会在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三、创设口语交际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模拟日常交际的真情实景。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对话,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做到“学用结合”, 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说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但是每一个班的学生,“说”的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要善于总结学生特点、区别对待。如语言基础不扎实的,要在知识的掌握上要多加强;语言反应迟钝的,指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词造句的训练;性格内向的,要求他们多与人交往,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创造条件多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特级教师金志浩认为,现在社会越来越需求复合型人才,而能说会道具有雄辩口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口说话,似乎很简单的一件事,但会说与不会说大不一样。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我常选取一些课文作为口语练习的示范教材,让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口语交际的技巧。
1、有点放矢,迂回曲折。这种说话的方法是不必直截了当面对面地攻击别人的观点,用迂回的方法设法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自己的立场上来。
学习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让学生注意孟子的说话方式。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但是,他劝说王时不是一上场就向王提出他的“仁政”思想,他从王感兴趣的攻城掠地开始,善于根据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说话的主动权,把对方巧妙、不露声色地引入自己的论题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谓说话技术高超。学课文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冬冬的家里比较富裕,他很想买一台电脑,可他父亲以会影响学习为由,不答应买。请你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说服小李的父亲。
2、先退后进,变守为攻。说话时特别是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先不妨有意识的先退一步。变退为进,化收为攻,从而最终有力的说服听众。以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邹忌讽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群臣劝谏失败而态度冷漠之后,放弃硬谏、直谏的方法,先跟齐王讲了自己一个私生活的故事,使威王心理上解除了反对谏言的防线,邹忌再循序渐进地把话题引到事先预设的轨道上来。等到威王明白他的用意之时,邹忌的讽谏已经完成了,这时的威王已十分乐意接受邹忌的谏言。邹忌巧用先退后进、变守为攻的说话技巧,劝谏成功。学习课文时,我设计如下练习:
小辉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看一些文学作品。他爸爸常常为此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小明为此非常苦恼。请你学学邹忌的方法来劝说小明的父亲。
3、比喻法:
比喻是同学们熟知的修辞手法,在语言交际中,适当地运用比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古今中外,在政客、辩士的口舌争锋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都广为运用。学习课文《晏子使楚》时,我以此为例,晏子面对楚王的陷害,苦于无法澄清事实,于是他用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指出其变化的条件就是“水土异也”。这一类比十分高妙,片言只语之间化被动为主动。根据课文,我设计如下训练:
你准备参加新班长的竞选,请以你发表竞选演说,当中要适当运用比喻手法,用诚挚的语言,让同学们对你产生信任,都乐于选你。
说话的技巧还有多,如激将法、归谬发等等,教师适当的提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说话的训练来锻炼思维。中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时期。 教师对说话的内容和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能激励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都必须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除了课堂上的训练,还要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渠道,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中学生,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