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审屡犯 还是屡审屡善

来源 :审计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了17个省区市财政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审计调查发现,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涉及金额125.73亿元;有4个省级和10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以购房补贴、购车补贴和人才奖励等名义,向2万多名企业高管返还个人所得税4.63亿元。由于征收不到位、缴款单位拖欠等原因,截至2009年6月底,有12个省区市本级和26个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征未征土地出让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等非税收入794.16亿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17个省区市有625.38亿元已收缴的非税收入未按规定及时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还滞留在有关征收部门的收入过渡账户或财政预算外账户(摘自京华时报2010年6月14日)。
  相对于前几年国家审计署每年公报后、被称之又刮起“审计风暴”的社会反映,近几年的社会对审计署公报的反映似乎比较平静。社会大众对单位如此巨额违规现象好象早已见怪不怪了。单位违规现象的屡审屡犯,似乎已成为了习惯,这不仅折射出单位违规已成为惯例,同时,也反映出如果仅仅通过审计手段,似乎难以遏制类似现象的减少。为此,如何使每次审计后,类似的现象减少或者每次审计之后,起码同类的现象不再发生,也就是说,通过审计能够帮助单位完善现有流程,铲除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使其不再发生这类问题,是我们实施审计的最根本目的,也就是说,如何从屡审屡犯,到屡审屡善,已经成了审计监督的一个难题。
  
  二、内部控制就是从流程上制约单位的屡审屡犯的关键
  
  事实上,屡审屡犯的根源在哪里?这是问题的关键:这是因为,许多单位的领导权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制约,运用没有得到合适的控制。这种将权力的运用寄托在人的品格上、道德上,而不是程序上、制度上,这就形成了单位屡审屡犯的基础。记得一则小案例印证了程序比品格更重要的道理。一群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每天中午只有一小桶饭给大家分用,于是,分饭成为一个极大的难题。于是乎,每次分饭时,大家都要挑选一位品格好、道德高尚的人来掌管分饭的权力,起初,分饭的出于良心与道德,饭分得似乎还公平。但是由于人多饭少,加上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消耗所带来强烈的饥饿感,慢慢地,分到他自己碗里的饭越来越多,而分给其他人的饭,越来越少。不得已,大家将他撤了,又重新选择了一位尽管比前面差一些,但相对还比较公平的人来分饭,并告诉他,如果分的不公平,将他也撤了。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现实的饥饿感又使得这位分饭的人故伎重演,不得已,再次撤换这位分饭的人也成定局。正当大家不知道如何选择第三位分饭的人时,其中一位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谁分饭都可以,不过,对这位分完所有饭的人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当他分完饭后,最后一个选择他所分的饭。这样一来,每次分饭的人,都有一个担心,就是如果那碗饭少分了,可能就是他自己的了。于是乎,每次分饭时,都特别特别的小心,尽量让每碗饭很平均,不然,他自己就会饿肚子了。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其实蕴含了一个道理,人的良心、品格或者道德,有时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流程进行制约,在生理或外界压力下,有些品格与道德是会变形的。而一个科学的程序,如果运用得当,他比道德、品格及良心更有用。因此,从屡审屡犯到屡审屡善,其关键,就是在审计发现问题后,不是简单地通报这些问题,而是需要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流程上去寻找问题所在,也就是如上面例子中提出的,修改分饭的流程,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使是审计变成屡审屡善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最近五部委颁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际上,这套指引正是从单位内部流程出发,研究过去许多问题产生根源所在,然后,通过指引去完善企业内部流程,使其不再发生上述审计通报中所产生的各种违规现象。如果各单位真能切实执行这一套指引的话,则其违规现象将肯定会从屡审屡犯,逐渐过度到屡审屡善了。内部控制指引真有这么神奇吗?那么,我们来看看内部控制指引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三、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难题与关健
  
  首先,从指引中看,内部控制共有五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环境:因为它是其他四个要素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概括地说,就是单位领导对单位管理时所持的态度、理念、哲学以及精神。过去,我们在聘用单位领导时,更多的是强调领导人的素质、作风、品质。这些其实都没有错,但不全面,因为许多单位尚未建立起运用权力时应该遵循的工作流程与制度。甚至有的上级主管领导还特别强调对人的信任:抱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宗旨来管理单位,只要这个人素质好、性格好就可以了,对其不必用所谓繁琐的制度来约束。还有的单位,特别强调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特别欣赏一些能将单位业务牢牢记在脑中的高管人员。其实,从控制环境来说,这都是一种误区:因为,这种做法导致将本应属于单位的资源与权力,沉淀在个人手上,这不仅使得单位领导的权力缺乏制约与传承。而且过于强调个人而不依赖单位合理流程制约的做法,会随着个人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导致心态的变化,最后很可能酿成上述几位分饭人的悲剧。所以,要有良好的单位治理结构,要有很好的分權机制,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有一个适当有激励机制的人力资源政策。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内部控制的其他四个要素才会有发挥的基础。所以,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要素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之一,因为,与其他四个要素相比,它显得更抽象,也是最不容易执行的要素之一。
  其次,要防止出现屡审屡犯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不要以为五部委的指引一发布,单位就能马上建立所谓的内部控制流程。也就是说,我国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到底是单位形式上的外在要求,还是实质上的内部需求。不管哪个都需要有一个推动力。确实,从表面看,随着五部委的制度不断颁布,随着外部监管的不断强化。国内各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所要求的各种条件与形式都已逐渐成熟。如国资委对一些重要单位外派监事或者外部董事等,如对一些单位除了审计之外,还专门实施了巡视员谈话制度等,这些外在形式上的要求,目前中国大部分单位均已具备。我们有理由相信,就是上述被查出问题的单位也有这些制度与形式。但是,还是出现了金额巨大的违规事件。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单位如何仅仅将内部控制看作一种外在强制性要求,不得不按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形式上表现出来,但至于实际上是否按内部控制的机制发挥作用,就是另外一件事了。过去几十年的单位管理体制,是将单位的资源交到管理层手上,而没有从流程上对单位领导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制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即单位许多制度与流程,已不能保证单位功能的正常发挥,有些流程,已变成某些部门利益的最大化,而有些制度,甚至成为个人的谋利工具。所以,在单位过去的制度与流程背后,形成了一套利益格局。现在,按照五部委的要求,重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表面上是在改变制度与流程,但实际上,是要打破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利益格局,在现实中,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单位许多领导本身就是传统利益格局的受益者,要他自己主动去打破这样的利益格局,而形成一套有利于单位功能发挥的制度与程序,他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抵触,这也是许多单位明明请人设计了合理的流程与制度,但就是不愿执行而让其束之高阁,其原因就在这里。而打破这一难题的良方就是:进一步强调领导的问责制。单位出了问题,不再仅仅是追究出问题的个人或部门,而是追究该单位最高领导者的管理责任,正是因为他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与制度,部门或个人才会产生违规现象。因此,要单位最高领导为每一件重大违规现象承担领导责任,这才是推动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最好动力。最近,我国已经开始实施这一套问责制,不管是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而引发的悲剧,还是河南农民赵作海的错判案件的追究,都开启了问责制的先河。这将对单位推行内部控制的建立,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催化作用,因此,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一套文字制度的颁布,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与支持。
  最后,在改善内部控制的方法与路径上,各单位应该是大相径庭的。因为,每个单位业务不一样,组织结构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其内部控制流程也应该不一样。因为,所谓内部控制,他不是一套单独的流程与制度,而是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重新观察与评估现有单位的流程是否遵行了内部控制的规则。简单地说,企业本身是有财务分工制度的,但我们观察到出纳分工是如何进行的?是否单位还在请出纳到银行领取对帐单,是否还在请出纳调节银行调节表,如果有这一现象,从内部控制第四要素控制活动出发,我们就认为这不符合执行与审核分开的原则,有极大的风险,应该予以调整。至于出纳放在那个科室里,至于担任出纳的毕业要求,各个单位都可以自己规定,不属于内部控制内容。因此,现在有些单位知道五部委有这要求,将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拷贝过来,放在自己单位中运用,这既无效,也无用。各单位只有从其自己现有组织结构出发,从自己过去历史沿革出发,在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精神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机构的辅导,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单位现有功能的内部控制流程,才是最有效与最有用的制度了。因此,实施单位内部控制的第三个难题,是如何建立起一套真正适用单位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的。而是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不仅需要科学指导,更需要艺术与智慧来实施。
  
  四、小结
  我国改革开放实施了近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对单位及公司的管理方式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过去,总是在重复一放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的恶性循环。就是因为缺乏对程序与流程的尊重与重视。今天,指引的颁布是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尽管我们今天可能还看不出来,但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其他文献
审计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关系到推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关系到加强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关系到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一年来,我县积极关心支持审计工作,队伍上强身子,工作上壮胆子,经济上给票子,待遇上松绑子,工作上压担子,优化审计环境,实行“五子登科”,有力推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队伍上强身子,树立审计部门权威    我们认为,要搞好审计工作,必须健体强身,树立
期刊
时 事 聚 焦    通胀回落成定局,未来两月CPI涨幅或跌破5%。在“6%”的高位上运行了四个月之后,物价总水平终于出现明显“减速”。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较9月份的6.1%回落0.6个百分点;10月份CPI环比上涨0.1%,较9月份0.5%的环比涨幅也有所收窄。   分析人士指出,通胀回落已成定局,预计未来两个月CPI涨幅将继续下滑,至
期刊
40多岁的他,举手投足展现的是朴实和干练,眉宇之间透露的是审计人特有的气质——顽强和睿智。他,就是修水县审计局局长胡平。  “位居领头雁,须做排头兵”。2001年初,胡平由修水县财政局副局长调任审计局副局长,2003年任审计局局长。在审计工作中,胡平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审计人员奋战在一线……  在任局长的初期,胡平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不精通、遇事患得患失等问题,他认真研究,
期刊
时 事 聚 焦    温家宝: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2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说,政府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要求,报告征求意见的过程,必须成为发扬民主、倾听人民群众意见的过程。写好报告还不是目的,按照人民期盼和要求的方向去做,让人民满意,才是根本目的。   针对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问
期刊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介绍。  A新区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成立。新区自成立后,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展顺利,社区生活配套行动成效显著,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在发展过程也暴露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矛盾。A新区是N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和潜力,发展好坏影响整个市经济能否稳定和快速发展。如果对A新区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方面摸清A新区发
期刊
时 事 聚 焦    温家宝: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远不止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8日晚上在厦门与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温家宝进一步澄清了大家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看法。温家宝表示,应对金融危机远远不止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他政策将在年内不断出台。  温家宝说:“人家说,好象你这4万亿元就算用完了。其实他很不理解我们,我们应对金融危机远远不止4万亿元,那只是我们
期刊
2009年,是机关效能年,新余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江西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围绕创佳绩、求高效,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审计监督与服务力度,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年初计划和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全年获省、市各种奖励22项,在年终市直各单位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三。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启动,政府投资性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全国上下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但其背后,也隐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地方虽然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工程基本建设,但投资产生的效益却不尽人意,重复建设现象较重;有的地方一味贪大求全,工程建设质量却被忽视了,以至于新修道路尚未竣工验收,部分路段就出现龟裂、下沉现象,水库漏水、江河溃坝也屡见不鲜
期刊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职工住房消费的资金积累,提高职工购房支付能力的一项基本惠民制度。近年来,随着缴交人数的增多,资金规模不断地扩大,为保障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合法合规性,揭示住房公积金政策执行效果情况,2006年,宜春市审计局组织力量对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该中心”)2004~2005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情况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领导
期刊
如何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贯彻廉政准则,最近笔者从本市26个重大工程项目中开展审计调查,认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六个环节中存在廉政风险,必须强化八项防控机制。    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六个环节廉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审计表明,重大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的权利运行和资源流转两个过程,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行政审批环节上存在廉政风险。由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流程长、环节多,从项目立项到建设移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