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象的回归与江西诗法的转变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诗风从生新瘦硬到圆转流美,不是由靖康之变一事或吕本中一人造成的突变,而是由众多宗派诗人促成的渐变,渐变脉络之一是自然意象的回归.黄庭坚、陈师道、洪刍、饶节少用或不用自然风景意象,多用虚字理语或人文典故意象,促成了生新瘦硬的诗风.洪朋近体诗较为接纳自然风景意象,谢逸古体诗善于以景语起结,谢薖近体风景诗多有被后人称道的佳句,李彭诗注重自然意象质感、色彩的搭配,生新瘦硬诗风在他们笔下逐渐松动.徐俯和韩驹提倡"道尽眼前景致"的创作方式和"尽写物之工"的表达方式,对晚唐景语有较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取法,他们的风景构图更加完善,营造意境的能力更加突出,在此过程中,江西派生新瘦硬的诗风更加减弱了.
其他文献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如何认识现阶段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不断改革、调整和完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高等院校财务部门和每一位高校财务工作者必须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正> 城市信用社联社是城市信用社在一定范围内的联合组织。伴随着我国城市信用社的兴起和发展壮大,联社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西安、成都、杭州、长春、哈尔滨、郑州等城市都已建立了城市信用联社,没建立的已处于积极筹备中。联社的兴办,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总结。鉴予此,我们根据最近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部分城市信用社联社座谈会上所了解的情况,针对联社有关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正> 扶贫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是贫困地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因为两者结合得好,既是对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推动,也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保证贫困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工作基础。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扶贫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办法,并且通过实践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它指明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经,也为计划生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综观玛纳斯史诗一百六十多年的调查、搜集、研究史,国内外学界对这部史诗的研究逐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我国玛纳斯学从20世纪60年代初启航,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各民族学者筚路蓝缕,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玛纳斯学研究道路,在世界玛纳斯学界展示出了中国学者的实力和成就.重新审视以玛纳斯为代表的口头史诗的本质特征和传承机制,深入讨论、总结口头诗学的传承脉络,夯实中国特色史诗学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挖掘、利用史诗中所蕴含的丰富学术资源,在"两创"原则的指导下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史诗遗产,是我
格萨尔史诗作为藏族"活形态"的口头传统和文学遗产,在长期的流传和演进中,形成了一套口头与书面文本不断互动的宏大叙事系统,以及一个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境、跨文化的格萨尔史诗流传带.在新时代语境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不断走向丰富与多元,有效地连接了历史和现实、时间与空间.其内容与形式经过淘洗和锤炼,正在走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道路,并通过文明互鉴而深度融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这在历史话语、文学话语和国家话语之间构筑起了广阔的文化空间,成为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性重
格萨尔史诗以诗为史,是一部由藏族各个时期的神话传说、历史叙事、文化记忆、风俗信仰、言辞话语等文化要素层累叠加而形成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史诗自诞生以来便一直处于流动的文本发生学现场,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语境下,成千上万的歌手根据演述需要、审美旨趣而增添情节人物,不断创编出新的史诗文本,经过历代高僧大德、先贤智者、学者文人的记录整理、研究评述以及再度创作,不断推动其经典化.格萨尔史诗是活着的经典,从口耳相传的口头文本到经过记录整理的书面文本,通过文学史的书写,族际间的多元阐释,海内外的译介传播,逐
《诗序》是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但它并非一次性结撰的文本,若就文本层次划分,其写作显然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分为一部序、二部序、三部序.一部序采用主题式立场,将主题相同或相近的诗篇关联为一组,集中概括其篇旨,其写作体例属于以组论诗;二部序采用历史式立场,力图按《诗经》的篇次顺序,体现每首诗在表现历史兴衰层面的意义,将一部序的成组论述分割为单条论述,其写作体例属于以篇论诗;三部序接续前两部序,沿用了二部序的以篇论诗的体例,但采用了《毛传》立场,在《毛传》释诗的基础上,对前两部序进行增补或匡正.《诗序》在这一
<正> 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心理、政策等诸多差异,必然会形成我国特殊的消费特点,分析这种特点,评价它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无疑有助于我们进行合理的消费选择,制定正确的消费政策。一我国消费的基本特点(一)消费的平均性和攀比性。这是我国消费的基本特点。我国消费之所以具有
"格诗"是唐人对古体诗的概称.由于年代隔阂且词义变异,不少学者或望文生义,或据后世用法,在唐代"格诗"研究中提出了省试诗"格样"、省试诗、"齐梁格"、律诗等误说,有些说法相沿至今而未能得到纠正.如果仔细分析唐人"格诗"一词之用例和所指作品之体格律,即可发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序》中"格律兼收"之"格",乃指与"律诗"相对之体,即此集所有古体诗,含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诗,苏涣《变律诗》亦属"格诗".白居易和元稹所云之"格诗",亦涵盖所有非律诗,并不等同于"古调诗
郑玄《诗谱》在《毛诗序》的基础上,将《诗经》整体性地纳入了历史时世谱系.从《诗谱》对《毛序》的补足与调整中,可以识别出两个比较重要的阐释倾向:一是以"第义统一"的逻辑理顺贯串《诗经》的历史脉络,二是以"正变对照"的逻辑强化《诗经》中的盛衰对比.究其深意,在经说传统面临挑战,五经异义难以调和的背景下,郑玄借助严密的历史框架落实兴废正变的价值原则,既从经义层面保证了《诗经》的经典性地位,又从文本层面把握了《诗经》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郑玄的经史观念融汇于其诗经学之中,当是我们理解郑学旨趣的重要理论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