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 中国“最后一个男旦”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旦”早在几十年前便成了“历史名词”——自打“四大名旦”陨落之后,“男旦”就在生死边缘上徘徊,到“文革”禁演男旦,京剧男旦被彻底禁绝。尽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张君秋、宋长荣、温如华等几位男旦艺术家重回舞台,也只是“昙花一现”。
  然而,男性对于女性的演绎,并非“临摹”,而是分解、提炼以求完美。“男旦”之于“女旦”,由于跳出“女性躯体”的局限,表演更为符号化和艺术化,是生活中提炼而出,却又在生活中难觅影踪的精粹。因此,“四大名旦”都是男性和“男旦”华丽回归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男旦”的复苏面临着种种非议,毕竟这是消失近40年的“历史事物”。当“男旦”们婀娜而行时,在大众眼中却好似张勋后脑勺的“小辫子”,是“倒退”,是“诈尸”。这也是李玉刚最初所面临的困境。
  李玉刚19岁便从事“男旦”这一行当。这儿之所以用“行当”这个词,是因为李玉刚起初“男扮女装”,只是为了糊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那还是思想稍为闭塞的九十年代末,男扮女装“对于那个年代的人而言“太不正常”,李玉刚的遭遇可想而知。
  对于李玉刚而言,那时的经历不堪回首。给李玉刚最深的是他在西安歌舞厅时的一段遭遇:那是在后台的化妆间里,一群人正在怂恿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化妆,但这个漂亮小伙子的所作所为显然不似他的外表那么漂亮,他轻蔑地回应道:“我不是精神病,我不会扮这个”而此时,准备登台的李玉刚正坐在旁边的化妆桌前描着眉毛,他向镜中望去,里面映出的一张张不屑的笑脸。
  彼时的李玉刚是孤独的,他像是穿着戏服独自穿行在夜市里幽魂,也许他宁可是幽魂,别人看不到,至少不会嘲笑。那时’李玉刚的表演确切地讲还算不得艺术,艺术是不会带来耻笑的。
  何谓艺术?艺术如同美酒,是个愈久弥香的物件:在荧屏上红透半边天的歌星演员所做的不是艺术,在梨园舞台上被捧上天的名角所演的也不见得是艺术。评判艺术的标准是“历久弥新”,是“念念难忘”。因此,梅兰芳去世40年,依旧余音绕梁,这便是艺术。那如今李玉刚的表演算不算得上艺术呢?
  李玉刚而立之年才渐渐走入大众视线,他凭借的已不再是青春,而是多年积淀下的苦“功”。他的成功恰似揭开陈年酝酿的“女儿红”,飘得满街香也是必然的事情。不久前,李玉刚远赴日本表演,一时间轰动日本。这是自1956年梅兰芳远渡日本演出、轰动这个岛国之后,中国“男旦”又一次令无数人折服的“东征”。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是下一个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大师。
  我问李玉刚,你会否是下一个梅兰芳?他笑答,不清楚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只想做好每一件事,其他的等候历史去验证——颇有武则天“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说”的风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