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的故事教育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oshens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三年多来,故事于我究竟存在何种意义?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故事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当我尝试着把发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发现它帮助了我在叙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薛晶晶
  《做有故事的教育》是叙事者的“大家长”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的第四本书了,一年一本,我从心底佩服这位高产的“大家长”。认真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偷偷在想,第五本会在2020年的三月还是四月推出呢,毕竟前面每一本的推出都是恰逢春暖花开的时候呢,一边读着一边期待着。
  故事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
  王维审老师无疑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说:“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而是将教育娓娓道来。”这位讲故事的高手,让故事走进班级晨会,走进各项德育活动,走进家长会,走进国旗下讲话,还会利用故事使课堂更加丰盈。
  回首三年多来,故事于我究竟何佳焉?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故事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当我尝试着把发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发现它帮助了我在叙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这的确是一种“自己培养自己”的主动成长。
  让故事说话的教育模式
  当我慢慢学会用故事说话,用生动贴切的小故事作为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无形中把美德与力量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我发现,“教育终于被撬开了一丝闪烁着亮光的缝隙”。当发现冬日里孩子们起不来床,早上常常有几个人一直迟到的现象时,我放弃了以前的说教模式,转而给他们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古人们勤学的故事来勉励他们,我惊喜地发现,这比批评教育的效果居然还要好。于是,我开始逐渐减少用那种“鸡飞狗跳”喊叫式的教育模式,转而使用让故事说话的教育模式。
  写下和孩子们的故事
  因为用教育叙事来写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我实现了文章发表0的突破。投稿一年以来,我在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多篇,这也让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写教育叙事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往发生一件事,处理完就算结束了。但是现在,因为要把它写成故事,因此在写叙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细细思考,事件处理得成功或是不成功的原因,都会在这个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一次次沉淀促进了我的成长。有时我还会把自己写的文章念给孩子们听,在故事中,孩子们无论听到的是自己还是他人,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所以我非常赞成王老师说的那句话:“写故事,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深刻的内省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行动,一种真实的自我成长;对阅读者来说,是阅读是一次感同身受的心灵回应,是一次对他人经验或教训的鉴别与汲取。”
  促进生命成长的故事
  故事还促进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开展了“我喜欢你”主题叙事教育课程。“我喜欢你”活动,让学生用故事学会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通过讲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实故事,让故事温暖每一个望小人,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
  我和孩子们都是深度参与者,无论是“我喜欢你,老师”活动还是“我喜欢你,同学”活动,每一期的活动中,总有阵阵暖流涌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头。“我喜欢你,老师”活动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为师的幸福,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那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自然也更加幸福。“我喜欢你,同学”活动,因为参与者是班里的每一位同学,所以当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不被关注的孩子也成为大家一周关注的焦点时,当大家纷纷表达对他/她的喜欢时,他们也遇见了自己的美好,也漸渐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而对于整个班级而言,每一个成员提升了,这个集体自然也就更优秀了。
  故事于我何意义?故事自有魔力。
其他文献
亲子阅读事实上越早越好,要让孩子感觉阅读就像做游戏一样,要发现这本书很好“玩”、很有趣。比如最开始,孩子也许只知道这个是猫、这个是狗,不知道猫和狗在做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长不断的引导,孩子就会知道书上猫在吃鱼、狗在啃骨头,对图片和文字有更多感受认识,这个过程是有延续性的。就这个过程来说,每个年龄段对图片、文字的感受不一样,对孩子阅读的连贯认知很重要。  亲子阅读图书时,基本上书目的推荐没有
王长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小时候村里穷,王长锋一家的生活更是拮据。家里六个孩子,王长锋是唯一念完初中的一个,还争气地考进了师范。求学让王长锋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更感受到了家乡的贫穷。毕业后,他却放弃了去县城工作的机会,一心回到乡村任教,他渴望通过教师的身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农村,也回到农村,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1996年的一个晚上,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王长锋惊醒。一开门,校长劈头盖脸地训斥
2017年5月21日,虽然大雨滂沱,但1400名中小学生参加重庆市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美术素养大赛决赛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在四川美术学院决赛现场,选手们齐聚一堂现场作画,比拼想象力和书画技法,场面蔚为壮观。  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初赛阶段吸引了包括南开中学、人民小学、西师附中等在内的300余所重庆中小学校及200余所美术培训机构,共计10587
三尺讲台,那儿有我的语文老师。比三尺短一尺的是我的书桌,那儿有伏案的我。  一直以来,都听他人说学习语文的秘诀就是用心感受生活。当时一听,这什么理论?一点儿可操作性都没有。直到我遇到了那么件事情。  这事还得从小学说起。  那时候喜欢的人是一个混血儿艺术生,虽然是亚洲混亚洲,但还是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从一开始要他的外文签名,逐渐嚣张到疯狂地问他各种关于那种语言的读法和意思。直到小学毕业后
在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跑操是学生一项日常活动。高二(4)班因整齐的跑姿,向上的风貌,作为“跑操班级”为大家所关注知晓。  在班级形成之初,班级如何建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跑操就成了这样一个契机:在跑操中,大家需要吃苦,需要团结,利用跑操来锻炼大家的意志和凝聚力,是这个学期迈出的第一步。于是,选拔体委,制定训练计划,改进训练方法,刻苦训练,三周后,效果便显现出来了,同学在音乐声中,以自信
他是穷山沟里的高考落榜生,却主持了5项国家级课题;他是乡村里的代课教师,却在全国做学术报告100多场;坚守三尺讲台近30年,他探索出了“智慧素养教育”,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三次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让他所领导的学校成为了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他就是贾利民,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  为山里娃撑起一片天  1989年高考,贾利民以10分之差落榜,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乡──兴隆县陡子峪乡,
1996年,刚从四川省丰都师范学校毕业的熊天生,在组织安排下,扎根基层,成为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杏坛耕耘二十四载,熊天生做过普通的语文教师,当过德育主任、教导处主任,还担任过乡、镇总支书记兼教管中心主任,2017年10月,熊天生来到丰都一中,担任学校校长。无论身份、职位如何变化,对他来说永远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作为教育者,熊天生强调一种精致的平衡。他说:“教育无论是作为一门技术还是
在教师发展实践转向的整体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几近常识。然而,一个颇值得令人玩味的现象在于,一边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教育学者们,不断倡导并发掘中小学教师教育生活的经验与意义;另一边,却是实际创造了这些教育生活经验和意义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写作中集体失语。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在于,通过持续的专业性阅读,使中小学教师不断抵近理论研究者,以实现表达的规范和学理。即便这是一种可行的策略,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九年前秋季开学后不久,我们班的留守少年——小陈同学收拾铺盖、背着书包离校回家,不读了。  之前,所有的老师,包括政教主任、校长,都多次找他谈过话,意欲让他珍惜在学校这一成长的黄金期,排除干扰,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练就一番本领后再去社会上建功立业也不迟。无奈,不知是执迷不悟,还是深执成伤,小陈就是听不进去,以至于后来索性用手捂住耳朵,
“清晖语文”,是杨灿与工作室成员一起总结出来的教育理念,也是团队未来的追求。何为“清”与“晖”?“清”是水的清净透明,是教师对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心境,“晖”是阳光的温暖明媚,是教师活成一束光,去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教育,唤醒引导激励学生,培养温暖之人。不忘教育初心,以爱为梦护航,这便是“清晖”的含义。  杨灿始终认为“语文是富有温度的学科”。她说:“语文对于我们有两重意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