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IT营盘流水的兵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公司的领导召集大家讨论部门的未来发展,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谈论员工个人的升迁问题。近一两年,IT员工流失严重的问题也在困扰我们这家软件公司,如何才能给IT员工一个升迁与职业发展的机会呢?
  
  防止离开还是不再捆绑
  
  员工的职业伴随细分分工而发展。不同的分工决定了员工技能和所提供价值的不同,尤其是在IT行业。像DBA(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设计师、架构师、测试工程师这些职业角色都是随着行业发展与细化分工发展起来的。这种分工有两个主要的好处:一是专业化成就了高效率与高质量,二是它将人才资源做了区分,将成本高的资源与低成本的资源组合运用,就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人才的培养体系也会相对容易维系。
  职位的稀缺性与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员工在某个体系中价值。员工个人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他分工的位置,这在一家企业中实现起来会有很多限制和现实问题。
  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相辅相成,但有时也很微妙。通常的情况下,一家企业的员工的职位分工是固定的,不管是行政岗位还是技能岗位,在业务没有疯狂成长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多升迁的机会。这时,底层的员工如何才能升迁呢?在现实企业中,某个人的升迁一般是伴随业务规划扩充、人员流失、岗位调整而来的。但这并不是常态的。即便企业建立了员工的升迁渠道,也只能满足极小的比例。
  员工流失是一个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和基本的人文关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实际上努力的方向不是为了防止员工的离开,而是对他们的离开做好准备。当企业未来不再捆绑在员工个人身上时就是企业管理成熟的一种表现。
  
  设立升迁还是培训换血
  
  解决员工流失问题的办法有3种:一是建立一个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给他一个清楚的未来,有一个努力目标与方向,增强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做到员工不流失或少流失;另一种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即员工流失后,企业可以在社会上找到需要的人,并快速培养使其胜任工作;最后,当然也是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工资。中小型企业中薪资水平是员工流失最大的原因,跟一名员工大谈未来与发展来挽留,绝对不如直接告诉他工资加1000元有效。
  就我们公司的情况而言,大量的员工属于一线工程师(一线一般是指应用系统工程师或桌面工程师,二线多是指IDC方面的工程师,三线指开发工程师),为了减少一线工程师的流失,我们考虑一线的升迁机制,甚至设立“服务顾问”这种岗位。内部升迁更多是指往二线与三线这个层面,而不是管理岗。但这种做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企业仍然会为培养一名原来的岗位的替代者而付出成本和培养一线工程师成为一名二线、三线的成本,因为其专业能力很可能不足。而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将企业的管理体系复杂化,并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我认为应该真正规划好梯队,不能一刀切地为了挽留员工而设立升迁体制,应区别对待不同的梯队人员。对企业来说,标准化绝大多數的人员所在岗位的岗位要求、职责和薪资水平非常重要,这对成本控制也具有关键性影响。这种岗位的人员到底需要怎样的技能要求,哪些技能要求是在招募时就应该具备的,哪些是必须通过培训得到的,这些都需要定义清楚,这样企业才可以快速地“换血、造血”。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增加一线人员的职能要求与技能要求,其实未必有利于经营管理,因为这会造成岗位要求提升,进而出现异化,最后成本上升,员工难留。可能在某一个点上看,让一名一线员工提高技能、增加了服务质量没有什么不好,但从整体上看,这却可能不利于经营与长远的管理。我们以为是用一个低工资获得高产出,但实际中并非如此。局部而言这个人最终会要求得到高工资,全局而言员工的薪资管理开始失控,岗位要求开始出现个性化,每一次员工的流失都会难以填补并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标准化在制造业中零部件的作用,在服务业中同样适用。标准化意味着具有互换、规模、调配、成本优势。当绝大多数员工岗位可以标准化时,再建立起一套快速培养机制,整个企业的执行力、成本控制能力、应对员工流失能力就会得到巨大改变。所以根本的思想在于针对梯队设定不同的员工流失应对措施,标准化大多数人员的岗位。
  只有标准化后,我们才能从社会上取得用之不尽的人力资源,由社会帮助培养,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去维系人力的供给是不现实的。标准化企业可以以适当的薪资水平雇佣适合的层级的人员,这对企业整体的利润与成本控制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事实上我们真正去分析我们的服务过程,大量的作业与服务都是技能要求不高的,真正的特性部分是完全可以在入职后的短时间内培训出来的,把大量低技能要求的工作内容下沉到标准岗位,控制这些岗位的薪资水平,这些人员的流失可以在短时间内从社会补充,并很快培训入职,这样才能稳定服务管理,同时会稳定服务质量。
  企业的资源有限,梯队上层的高技能人才才是最需要投入额外关注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成本关键并不取决于我们付给核心人才多高的工资,而是付给标准岗位多低的工资。
  
  契约意识与职业精神是根本
  
  当一家企业规模巨大、资源丰富时,可以为员工营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它有更多的作业平台与人员基数。但这种企业毕竟少之又少,没有几家企业可以像HP与GE一样有自已的管理学院。即便是这样的公司,人员的流失,甚至是核心及优秀人才的流失仍然不可避免。事实上这并不是坏事。这些企业为社会输出了优秀的人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能力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公司同样可以如此,我们定义自已想要的人员,然后招募、培训,让他从事企业的生产,使其得到劳动合同中的规定所得,并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成长,最后如果他想离开了,需要去更能展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企业可以放手让他离开。这也是企业在无意识过程中为社会承担的责任,使企业与个人都得到一种平衡的发展。
  个人发展寄望于公司为自已的未来做太多是不太现实,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亦无法承担这种资源的投入,员工的个人升迁需要较大的平台与优秀的管理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要求员工个人像以前历史时期那样为公司忘我付出与投入,这都是商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事实上的确我们不能要求过多,不管是个人要求公司,还是公司要求个人,基本的契约意识与职业精神,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呼唤与要求。只有真正认清了这些现实与利益,企业和个人才能更和谐地融为一体。
其他文献
种种迹象表明,华为可能在TD上要来真的了,如今陷在华为和普天“三角恋”中的诺西也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临近奥运,中移动TD二次招标在即,两大通信巨头亡羊补牢杀入战局,让竞争态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向视GSM/WCDMA为优势领域的华为,过去几年将TD-SCDMA(以下简称TD)撒手放给了与西门子的合资公司鼎桥通信(下称“鼎桥”),在其中只占有49%的股份,给人一种三心二意的感觉。其结果并不让人满
我们试用的这款Q45笔记本电脑是三星基于最新一代迅驰移动平台推出的轻薄产品。它的良好性能表现,轻巧设计加上出色的电池续航能力,充分显示出三星Q45在移动应用方面的不凡能力,可作为商务人士移动办公的优选。  Q45是三星推出的首款内置摄像头的商务型笔记本电脑。与前代产品相比,三星Q系列新丁Q45保留了Q35的轻薄特性,可以称得上是Q35的进化产品。    外观:刚毅有型    三星是时尚设计的高手,
WSUS是由Microsoft提供的,为Microsoft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服务器类产品(ISA Server等)和其他产品(Visual Studio系列等)提供补丁管理的服务器。许多企业都部署了WSUS服务器,但WSUS服务器的使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介绍在使用WSUS服务器中碰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并介绍解决方法。    当CPU占用率100%    
本报讯 1月30日,思科发布创新型的Nexus 7000系列数据中心级交换机。这是思科数据中心3.0架构的一个核心,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连接性。    同时,思科还推出了Catalyst系列交换机的新产品以及NX-OS操作系统。(郭涛)
设计图纸对于全球顶级内存半导体供应商之一的海力士来说,在业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机密或专有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是异常敏感的事情,而海力士过去一直面临着重大的安全威胁和数据泄漏风险。    对终端防护说不    海力士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有意或无意的销毁、黑客攻击、恶意软件造成的数据丢失、内部人员的偷窃等。  在这些威胁和风险中,最有可能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便是保密信息有意或意外的
对存储设备进行加密,只是实现安全存储的第一步。对于用户来说,安全存储应该是企业深度防御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必须是从磁盘阵列到应用层面,通过互联网,再以安全、受保护的方式返回到阵列。这就要求用户具备一个企业级的存储安全战略,同时还需制定安全政策和流程指南。    1.安全是产品规范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HDS技术办公室负责识别安全需求,并将其融入产品开发计划中,在完成规划工
近日,Arrow Electronics对美国的200家中型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降低经营成本相比,大多数企业都会把信息安全看得更为重要。其中,近80%的公司都将信息安全看成最关注的商业问题,有69%的公司则首选降低成本。  政府、企业的客户隐私信息、公司机密数据、财务信息的急速增长,以及国家和各行业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的健全,正在驱使着各个组织对它们在磁盘和磁带上的敏感数据做更安全的存储
诞生于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此消彼长之时,而不是技术占绝对主导的年代,似乎注定了数字家庭的圆梦脚步最终只能追随于用户需求的变化,慢一点不行,快一点也不行。  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第一次提出数字家庭(Smart-Home)概念以来,豪情万丈的技术领袖们已经发起了三次冲击数字家庭梦想的热潮。三次浪潮搞得轰轰烈烈,产业链各色英雄“咸与维新”。梦想家们激情四溢的推广战役每每令人慨叹,无不在当年的风云榜上占有
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等。作为信息部门主管的 ,在信息化应用中,是否应当承担相关项目实施失败责任?  CMP咨询在2006年底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28.3%的CIO表示,他们不应该承担系统失败的责任。有53.2%的CIO认为,总体来说他们应该对信息系统失败承担一部分责任。有16.6%的CIO表示,他们应该完全承担信息系统失败的责任,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渠道部总经理陈良忠表示,在IBM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的过程中,CFT这个站在面向客户第一线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演讲人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秀云,演讲题目是《看不懂的中国经济》,讨论的话题是中国股市走向何方、国家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影响、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给业务带来的损失。这些内容牢牢吸引了众多渠道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