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化 内容活动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一整套思想品德实验教科书,并在全国广泛进行实验。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理念、核心价值观、内在结构、呈现方式等问题作简略说明。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鲜明的政治导向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是编写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在要求。教材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并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
  
  二、新的编写理念
  
  关注学生获得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方法,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编写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核心理念。具体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即把学生看成是成长着的生命有机体,看成是有个性、有灵性、有活力、有情感、有尊严、有思想、有无限发展前途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教材的主人。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不可能像制造机器一样加工出来,而应该是生命孵化生命、品行影响品行、人格熏陶人格、情感点燃情感、心灵与心灵沟通的过程。离开学生这一主体,离开他们的真实境遇、内心感受和体验,再好的道德律令和行为规范也不可能为学生所接受,更不可能化为他们的行动。教材应立足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面对的社会生活、面临的矛盾和困惑等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展开过程,设计教材内容。
  二是关注学生自身的资源,尊重学生的感受、生活体验和道德选择能力,把学生看成是思想品德的共同创造者,把教材变成学生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提升的平台,力求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就在书本之中。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广义的道德学习,包括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法律意识、国情国策等方面的内容,都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材是学生的导引,是他们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道德学习是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教材要走近学生生活,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理视野去思考、去设计、去表达,从而使教材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帮助他们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促进“道德生命”的健康成长。教材中所设计的情境、提出的问题、展现的探究过程等,无不与学生的感性生活和切身体验息息相关。教材是学生生活的再现和提升,而不是知识的体系和权威的象征。
  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基因、生活环境、接受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都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差异,发掘内含于这种差异之中的潜力,视学生的差异为财富,是编写《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因此,教材内容的编排、活动的设计、情境的展开、问题的提出等,都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的。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在讲到“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这一内容时,教材根据学生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学业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四是凸显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作为一个具有情感、认知和意志能力的人,情感、意志、激情、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但对于包括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人的宏观视野、形象思维、感情、想象和情怀等,对于一个人增强对冲动和愤怒的控制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充满信心和勇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玻恩说:“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如何在教材中凸显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我们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此外,教材对于学生的个性、天赋等因素也相当关注。
  应该说明的是,凸显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前提是肯定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五是坚持以“正确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结合”的原则。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信息等带来的价值多元化,使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为此。新教材既要帮助初中学生学会选择,还要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没有引导就没有教育,但是,引导不能代替学生的道德学习、道德体验,引导就是坚持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建构。教材通过课文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践行、体验、感悟、升华,建构自已健康而丰富的道德人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叉是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的伙伴。教材还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反映了师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品德共进的追求。
  六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使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1996年4月,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豹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高分数,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健康的体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都是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引擎。教材把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爱好、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判断、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都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张扬、问题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核心价值观
  
  根据现代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根据有关德育理论“重视尊重、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根据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我们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作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以统领各年级教学内容。   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兼及其他,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八年级学生渐处于青春期过渡的主要阶段。面临因亲子冲突、同学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引导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韵关系,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提升道德品质。统领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棱心概念是交往、合作、权利、义务,兼及其他;教育的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公正做人。
  九年级学生面临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这些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导他们认清基本国情,明确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选择。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统领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责任、使命,兼及其他;教育的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美好明天。
  
  四、新的教材呈现方式
  
  教材突破了学科化倾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知识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结构体系。
  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每一个单元下面都设有“主题探究”。“主题探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围绕单元的中心议题,以小课题、长作业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洽作、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同学团结交流合作的能力等,从“主题探究”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二是切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三是着眼于学生的调查、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小课题、长作业”式的“主题探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是比较短的单元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是比较长的全书学习的过程。探究的成败不在于过程本身的长短,而在于探究的目的是否达到。如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材料、整理信息、体验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创新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为探究而探究。那么,“主题探究”的内在价值就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
  与“单元”后设“主题探究”一样,“课”下设“导言”也是教材的一大特色。从形式来看,“导言”可能是一个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富有情境性的小故事、一段富于辨析性的对话、几句扣人心弦的歌词、一段描述性的文字等,但都与本课的主体教学内容相关联。一般说来,“导言”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它源于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认知发展特点,加强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二是体现了参与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有利于联系有关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言”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活跃过程、引起下文。
  “框”下为“目”。一般说来,每“框”有两到三个“目”。“目”与“目”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下面是“活动导入”,然后是“正文”。“导入活动”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自身的生活情境人手,选取与本“目”内容相关的、学生关注的话题,在行为、思维和价值观中引出有关探究问题,展示探究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辨析、选择。以引导学生轻松而愉快地进入教学情境。
  在具体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做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江泽民同志要求青年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他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小学以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在“日新义新我常新”这一框题中有这样一个活动:“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几件有助于你成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对照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优点。根据自己的教训,总结自己的缺点。”又如“身边的诱惑”第一目题的导入是这样的:“看到小兵被评为三好学生,走上领奖台,老师赞扬,同学祝贺,家长兴奋。李平十分羡慕。‘怎么办?空想是没用的,关键是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心中的理想。’李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但课堂的活动不等于具体事例的简单罗列,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应该说明的是,活动中的材料是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学生也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搜集典型性的、有探究意义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加以活动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教材中的活动材料不可能对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典型性,而一旦活动材料失去了典型性,整个活动开展起来就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材料的积累,而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的材料,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探究效果。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材料并将其活动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究活动。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探究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的平台,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仅仅把“探究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那就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的实质,也就不可能开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天地,更不可能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舞台。
其他文献
【摘 要】“两会军事报道”,作为两会报道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尤其是两会军事专题报道,更考验记者的功力和素质。本文从自身的实践入手,探讨了做好两会军事专题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注意对台视角、突出军事特色、表达深入浅出。同时,做好“两会军事专题报道”,需要内外兼修,有角度、有特点、有深度。  【关键词】两会军事 专题 对台视角 军事特色  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新闻
【摘 要】樊登读书会是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诞生的知识传播平台和学习社区,能够帮助用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有用的知识。迄今为止已形成以“樊登读书会”为主的包含“一书一课”、“樊登小读者”、“我是讲书人”、“樊登书店”的新媒体矩阵。本文分析了樊登读书会的知识传播模式以及现存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以樊登读书会为例,能够引发人们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创新的探讨。  【关键词】樊登读
[摘要]新媒体出现后,它不仅压缩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发展空间,也改变了观众对节目的需求。《金牌调解》从2011年开播至今,已经成为全国调解类节目的典范,节目中所呈现的心理、教育、法律等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标签。如何把这些标签变成可促进电视节目发展的动力,如何通过媒体融合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本文以《金牌调解》为例进行阐释,旨在为广电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融媒体;转型;金牌调解  在媒体发展多元化的
【摘要】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汲取以往全国“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通过大数据报道与媒体融合,积极与央视对接,走出甘肃看甘肃,为受众传播了“两会”期间的内容信息。技术突破与全媒体的运用,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省级卫视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甘肃新闻;两会;内容;全媒体  作为省级媒体的新闻栏目,《甘肃新闻》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甘肃
“美”,一个生活中最可爱的字眼!有的时候,美,并不是最华丽的;有的时候,美,并不是最奢侈的;有的时候,美,是最纯朴的;有的时候,美,是最真实的……对,美就在身边,也许就在昨天的一个瞬间,也许就在明天的一个改变!  十二年的成长历程,我目睹了社会的一切,他有永远扯不下的千层面纱,但狰狞的面纱后依然是一位慈祥的善者在微笑——社会没有变,依然有“美”的存在。给弱者让座;扶老人过路;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美
【摘要】观点新闻是当事人对事物发表的看法、评论、意见、建议,或者表达的态度、倾向、主张等的新闻。善于发现和发掘观点新闻,既是扩大新闻影响力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传媒受关注度的有效路径。随着民众的表达空间越来越大,表达的多元化而非“大一统”也得到广泛认同。代表不同人群、阶层、团体利益的各类诉求越来越多,也势必产生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表达。基于此,“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成为普遍共识。观点新闻要善于把关
【关键词】传统媒体 网上新闻 新闻流向 官网 原创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网上新闻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平面媒体,但随着传播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高。这一切在悄然改变,网上新闻的流动方向就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今天的网上新闻,已不纯粹是由传统媒体流到网上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网上原创,若单以量来衡量的话,现在网上新闻中传统平面媒体贡献的新闻量已不占多数,如果不是因平面媒体仍握有传统的、
【摘 要】作为一部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取得的票房成绩,也在于其对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本文基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点,通过解析电影《战狼2》故事的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的建构过程,探索其对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路径。  【关键词】《战狼2》;国家力量;民族精神;故事结构  2017年建军节前夕,电影《战狼2》上映,短短24天便突破50亿元票房大关。作为一部国产军事题
【摘要】《向人民汇报》是南京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电视问政栏目,政府部门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与人民坦诚沟通,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叙述这档节目在全国众多电视问政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关键词】电视问政南京模式多媒体社会价值  最近几年,部分地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下,由地市级电视台开播的“电视问政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当地产生了巨大
【摘要】“全国两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竞技场。同时,全国两会报道作为重大的时政新闻报道,也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在实力和资源均处于弱势的地方媒体,要通过思路创新扬长避短,构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地方媒体 两会报道 特色    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提升,中外媒体对全国两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据全国两会新闻中心统计,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正式办有采访证的国内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