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作为最有效的记忆手段之一,应该在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上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初中化学课程中记忆性的知识点多而繁杂的特点,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结合使用朗读活动,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凝聚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从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朗读活动 朗读教学 朗读技能
朗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它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可以强烈刺激大脑记忆知识。本文阐述了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化学成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希望能给从事一线化学教学的化学教师一点帮助。
1.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确定以朗读活动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1.1弄清记忆和遗忘规律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的记忆在学习之后会立即开始减弱,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匀速的。最初遗忘速率很快,然后逐渐变得缓
慢起来。大概在初次学习之后的12小时、1天、4天、7天、14天、30天以及半年,分别是遗忘的关键期,根据时间间隔与记忆量表格,我们会发现,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也就是说,越早重复记忆,并且重复记忆的次数越多,取得的记忆效果越好,所付出的劳动也是最有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记忆的方法最主要的有默读和朗读,其中以朗读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结合运用朗读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记忆任务很繁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为例,上、下两册课文一共有12个单元,35个课题,8个实验活动,学生要对其中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记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记忆,根据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记忆物质的用途,记忆27种常见元素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及其各种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记忆21种元素和5种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繁杂的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记忆部分酸碱盐溶解性等等。这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初中生来说已经是海量记忆的要求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教学时间中记住这么多的学习内容呢?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繁杂的化学知识,教师们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和心血,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2.认识朗读活动的特点
朗读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把书面文字清晰、响亮地读出来,这种朗多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眼、口、耳、脑,知识在大脑中的刺激是很强烈的,记忆效果也是良好的。因此,化学教学中宜适当运用朗读教学加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
3.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朗读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3.1“勤快”的教师滋生懒惰的学生
“勤快”的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为学生包办代替了很多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课堂中代替学生进行朗读、计算、分析等等,教师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看似很“勤快”,但这会让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安排朗读活动,可以说化学教学离不开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是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初中化学课堂对于重点概念、重点阐述性文段和对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朗读,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有利于化学成绩的提高。
3.2以学生为主体,朗读活动就让学生自己读吧
3.2.1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中的朗读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口、耳、脑,能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能让学生在多感官的协同配合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初中化学记忆性的知识犹如文科一样多而杂,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朗读教学,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3.2.2重视课外朗读任务的布置和监督
一般情况下,学校只为语文、英语、思品和历史安排早晨朗读课,化学科是没有早晨朗读课的,但是如果因为化学科没有早晨朗读课就放弃了让学生朗读化学课文的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遗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只记得当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若偶尔提问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学生便显得一无所知,好像都没有学过一样,这就是没有养成课后复习习惯而导致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教师安排课后朗读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功课结束后寻找空闲时间朗读课文五分钟至八分钟,只要坚持做到每天朗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朗读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效是显著和必要的
在朗读在初中化学课堂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成绩,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训练学生熟练朗读课文的习惯,学生通过朗读,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身的感官,特别是通过大声的朗读,在视觉上和声音刺激了人的大脑,使得记忆的效果更佳,非常适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
关键词:朗读活动 朗读教学 朗读技能
朗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它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可以强烈刺激大脑记忆知识。本文阐述了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化学成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希望能给从事一线化学教学的化学教师一点帮助。
1.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确定以朗读活动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1.1弄清记忆和遗忘规律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的记忆在学习之后会立即开始减弱,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匀速的。最初遗忘速率很快,然后逐渐变得缓
慢起来。大概在初次学习之后的12小时、1天、4天、7天、14天、30天以及半年,分别是遗忘的关键期,根据时间间隔与记忆量表格,我们会发现,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也就是说,越早重复记忆,并且重复记忆的次数越多,取得的记忆效果越好,所付出的劳动也是最有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记忆的方法最主要的有默读和朗读,其中以朗读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结合运用朗读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记忆任务很繁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为例,上、下两册课文一共有12个单元,35个课题,8个实验活动,学生要对其中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记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记忆,根据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记忆物质的用途,记忆27种常见元素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及其各种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记忆21种元素和5种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繁杂的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记忆部分酸碱盐溶解性等等。这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初中生来说已经是海量记忆的要求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教学时间中记住这么多的学习内容呢?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繁杂的化学知识,教师们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和心血,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2.认识朗读活动的特点
朗读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把书面文字清晰、响亮地读出来,这种朗多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眼、口、耳、脑,知识在大脑中的刺激是很强烈的,记忆效果也是良好的。因此,化学教学中宜适当运用朗读教学加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
3.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朗读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3.1“勤快”的教师滋生懒惰的学生
“勤快”的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为学生包办代替了很多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课堂中代替学生进行朗读、计算、分析等等,教师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看似很“勤快”,但这会让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安排朗读活动,可以说化学教学离不开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是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初中化学课堂对于重点概念、重点阐述性文段和对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朗读,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有利于化学成绩的提高。
3.2以学生为主体,朗读活动就让学生自己读吧
3.2.1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中的朗读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口、耳、脑,能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能让学生在多感官的协同配合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初中化学记忆性的知识犹如文科一样多而杂,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朗读教学,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3.2.2重视课外朗读任务的布置和监督
一般情况下,学校只为语文、英语、思品和历史安排早晨朗读课,化学科是没有早晨朗读课的,但是如果因为化学科没有早晨朗读课就放弃了让学生朗读化学课文的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遗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只记得当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若偶尔提问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学生便显得一无所知,好像都没有学过一样,这就是没有养成课后复习习惯而导致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教师安排课后朗读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功课结束后寻找空闲时间朗读课文五分钟至八分钟,只要坚持做到每天朗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朗读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效是显著和必要的
在朗读在初中化学课堂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成绩,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训练学生熟练朗读课文的习惯,学生通过朗读,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身的感官,特别是通过大声的朗读,在视觉上和声音刺激了人的大脑,使得记忆的效果更佳,非常适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