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再谈“方法多样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每个学生的自身差异决定他们以不同方式学习数学。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方法多样化 思维水平 思维品质
  学生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自身差异决定着他们是以不同方式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中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学生会使用不同方法,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对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与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
  一、“方法多样化”再认识
  方法多样化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在班级的个体或群体中就有可能出现不同方法。一些教师认为:方法多样化就是你一种方法,我一种方法,拼凑到一起就有多种方法呈现出来,在众多方法中学生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而我觉得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的各种条件、不同方案,找到第二种甚至第三种方法。[1]
  二、“方法多样化”育人价值再分析
  《课标》在“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的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寻求合理简洁的途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观念。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法。在第二学段中提出更高要求:能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
  以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其实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面对问题的机会、时间和空间,从而在课堂中充分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基础性资源,进而进行多种方法的沟通比较,找到简便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多样化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有利于学生有效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
  三、真正实现“方法多样化”
  解决问题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在获取中提升,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1.经历体验过程,鼓励多种方法。
  数学学习是观察猜想、尝试操作、推理验证、问题解决等实践和思维活动。教师如果把这样的活动过程“放下去”,让每一学生充分参与、亲身经历,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分析优化多种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只要教师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坚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那么来自不同层次的思维、不同生活经验的感悟都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在这样互动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3.沟通比较不同方法,形成解题策略。
  学生关注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不一样。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是否具有策略意识,是否具备多种策略储备,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哪种做法好,哪种不好,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倒推的策略》:甲乙两个杯子中共有果汁400毫升,从甲杯中倒40毫升到乙杯中,两杯的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个杯子中各有多少果汁?学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倒过来推算:最后两杯一样多,可得到400÷2=200(毫升),甲原有200 40=240(毫升),乙原有200-40=160(毫升);第二种是顺推:从甲杯中倒40毫升到乙杯中,两杯的重量相等,甲就比乙多40×2=80(毫升),400-80=320(毫升),这时每杯有320÷2=160(毫升),甲原有160 80=240(毫升)。又如:有一个面积是32㎡的池塘,放入0.5m2的浮萍,每天长1倍,7天长满。问第6天时长到多少㎡?有两种方法,一是倒过来想:每天长1倍,7天长满,那么第6天时应长到池塘的一半,是30÷2=15m2;第二种是顺着算:第一天:0.5m2,第二天:0.5×2=1㎡,第三天:1×2=2m2,第四天:2×2=4m2,第五天:4×2=8,第六天:8×2=16m2。现在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什么异同。学生明白了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倒过来推算,而且倒过来推算比较简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解决这一类“知道现在求原来的问题”可以运用倒推策略。
  数学中有解不完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类型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类”意识,找到每一类问题解决的共性,那么一类问题也就都会解决了。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把问题放下去,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敢于挑战。
  综上所述,方法多样化并不是大家拼凑出来的多样,可以实现一个人的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寻求合理简洁的有效途径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逐渐受到重视,数学教学的方式已经不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方式。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成性课堂逐渐演变成最适合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生成性教学模式满足了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需要。文章对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 生成性课堂 构建策略  1.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摘 要: 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是在学生接触有限项问题之后第一次接触无限项,在数学证明中首次用到省略号,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寻找一种更通俗的教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校门口整齐地停放着一排自行车,被一名同学不小心撞倒了一辆,紧接着,第二辆倒了,三辆、四辆……最后全部倒向一个方向.这是几天前发生在学校门口的一幕.我在上数学归纳法这节课时先讲了上面这个故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的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值得思索的问题很多,现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发现。  1.进行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的具体做法:集体备课为主,个人备课为辅;先行的个人备课要备切入点(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目的:通过观察牡蛎糖胺聚糖(O-GAG)对过氧化氢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牡蛎糖胺聚糖(O-GAG)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ECV304),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法观察分析O-GAG对损伤及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用化学比色的方法测定分析O-GAG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老师们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知识点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变化大、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在不断下降。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文章就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学习力 提升方法  早在70年代,美国预言家阿尔涅·托夫勒就指出:“未来的
摘 要: 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单凭教师的讲授和课堂上充满形式化的讨论,那么教学就成了花架子,没有知识的储备,学生的学习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应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不能走极端。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开展自主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扩大知识储备和激发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大有
摘 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 行为方式 学习兴趣 观察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