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大,每个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同,课程内容较多课时少等各种问题,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笔者通过对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的一般模式,实践课程的开展和实现方式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归纳总结出了既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规律,又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时实更新。这就需要高校增设更多关于计算机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课程。计算机等级培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了解和自主学习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自主获取知识和对计算机实践应用的能力。
  1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局限在启蒙阶段,需要不断的提高。因此,高等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等级培训模式,逐渐提升难度,使高校学生计算机技术提高。然而部分偏远落后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比较低下,所以提高高校计算机等级水平的难度,改变培训模式是不现实的,只能适当改变教学方式,以傳统的基础学习为主,以部分实验教学为辅。直接提升存在着难度上的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要注重技能的培养。计算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主要的内容在认知性教育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操作工具。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将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具体操作和应用上。如果高校毕业生不能通过使用计算机解决自身的具体行业问题,则说明该高校的计算机培养教育是失败的。因此,高等院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改变计算机等级培训的具体操作模式。无论是考前的培养,或是考试难度系数的提高,都是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2 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的一般模式
  2.1 讲受型模式
  讲受型模式指的是教师的讲解授课与学生的理解、接受。这种同步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同时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但是教师与学生可以不在同一个地点,教师只需要将准备好的文本文件、图片、语音、视频等教学内容,通过服务器的形式上传至网络。传递给学生。这种讲课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为主体认知接纳知识。同时,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咨询教师,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2.2 逐一辅导模式
  逐一辅导模式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单一通信与互动。教师将课件上传至服务器,学生自行加载,师生间可以互相交流与沟通。这种方式体现了专一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自由,教师答疑的专项辅导,节省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使教师传授知识的质量与效率有了大的提升。
  2.3 讨论模式
  这种讨论模式大多是通过账户管理、相互留言、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等方式实现的。这种讨论模式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辅导答疑,其每个人的言论自由,互相争论,充分参与是它的特点。
  2.4 探究性学习模式
  讲授模式是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互动减少,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拓展师生的交流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跟学生的交流,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知识水平及能力,实现今后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这种学习模式是事先向学生发布,要求学生解答的。通过回答、讨论、分析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学习当中。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方式与状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3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的实践课程开展
  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事前依据具体准则,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开设计算机等级培训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时间开放、自由,因材施教。这种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更易接受和愿意采纳的。要保障网络教学流畅顺利的进行,就需要学校加强对网络教学系统的维护。这种维护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共享资源、学习知识的后期保障。
  4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的实现方式
  (1)对高校学生进行的计算机专业思想教育,是学生毕业之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思想教育,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提高校计算机的授课水平,重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实际操作的系统性,提升课程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计算机,并强化其在生活中运用的意识。使高校学生不仅掌握好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将这项技能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之中,为其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支持。
  (3)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意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这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这不仅提升他们的行业竞争力,还会给他们创造更高的价值。
  (4)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设备与时俱进。高校需要深入研究计算机等级培训的方式,并总结出适合学生、适合学校、适应社会的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规律,又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一项技能,同时也是就业与前途的基本保障。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断提高计算机等级培训的一般模式,来提升毕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模式也应考虑其自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同时,改革教学的传统方法,更新计算机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互联网+高校计算机等级培训的模式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校而异,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张伟等.浅谈互联网+《全国计算机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建设[J].考试周刊,2015,2(77):41-44.
  [2]何典等.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6,7(01):126-128.
  [3]徐世英等.以网络教学模式带动民族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提高[J].民族教育研究,2015,15(06):30-34.
  作者单位
  南昌职业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