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院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学生社团 高职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王刚狮(1968- ),男,山西绛县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山西太原030009)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78-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文体特长,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写会画,能言善辩等。而由志趣或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并经高校有关部门批准,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以其具有的自发性、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专业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创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增强同学间的沟通和友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协作精神、锻炼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学校历史的凝聚和积淀,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文学社、舞蹈协会、音乐协会等社团,将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新生文艺会演、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使高等院校原本庄重、严谨的学府气息平添了许多生气和活力。
二、学生社团对校园稳定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有计划的集中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学校开展“两课”教育主要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主阵地,采取“你听我讲”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种单向式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难免政治味太浓、思想性太淡、针对性太弱。而社团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例如,爱心社定期的“助残”活动、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及其他社团举办的相关讲座、活动等,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交融。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和学校,从而热爱社会和学校,也有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
三、学生社团有利于巩固所学专业理论和进行不同专业知识渗透
学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也充分认识到,仅仅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必须充分让自己得到多方面知识的熏陶。如花艺协会、果树协会、环保协会等专业协会,吸收了来自不同专业的会员,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调研、参加比赛等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在消化、深化和实践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将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最新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弥补了教学的单一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缺点,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感受到了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培养了同学们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四、学生社团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健康的体魄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健康的体魄是精力充沛的前提。舞蹈协会、武术协会、球迷协会等社团响应“全民健身”这一号召,坚持每天组织锻炼活动,不定期开展一系列寓竞技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加这些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体质,而且在锻炼活动过程中磨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勇敢、顽强、乐观、豁达等心理品质;同时会员们积极参加省、市的相关比赛,并多次获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五、学生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与外商有业务往来,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用到外语,而使用计算机也是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英语爱好者协会”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直接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计算机协会”通过“装机大赛”“网页设计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六、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更多的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果树协会、花艺协会、劳动者协会等诸多社团,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展览、实践、义务支农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中,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社团还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聚合的“创新场所”,以社团成员为主力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活跃,更是激发了同学的创新思维,在校园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
七、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带领团队完成某件综合性工作的能力,包括策划、组织、协调、指挥、沟通、控制等多方面。大学生毕业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由于社团成员的平等性,学生社团组织一次活动,每一个社团成员都有参加社团管理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策划、组织、外联、活动开展的所有环节,使他们在管理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而每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
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八、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现在的学生正从“单位学生”向“社会学生”转变,由于就业压力,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设计自己
的学习、生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例如,会计协会兴办的“模拟公司”活动,从拟定公司章程到公司股票上市,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了锻炼,把“学”与“用”融为一体;还有“创业计划大赛”等以展示学生创业成果为主的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创业的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活动能力,为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学生社团有助于拓展就业市场
学生职业意识的确立,关键在于学生自主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增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就业促进协会”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各种用人信息;筹建校友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展就业渠道;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提高学生就业竞聘的硬件;定期举办职业讲座,让在校生随时了解外界的动态与信息;参观考察各类招聘现场,观察招聘的规律和应聘的技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大大加快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许多“就业促进协会”的骨干,还未到毕业,就提前被用人单位预定为员工了。
总之,在我国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会组织共同构建了学生活动的两翼。学生社团组织的大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空间,既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又全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出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陟平,刘伟.高校社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2]徐其虎,王淑君.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作用及建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
[3]王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4]于林山.活跃大学校园文化加强高校社团建设[J].各界文论,2007(6).
[关键词]学生社团 高职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王刚狮(1968- ),男,山西绛县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山西太原030009)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78-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文体特长,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写会画,能言善辩等。而由志趣或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并经高校有关部门批准,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以其具有的自发性、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专业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创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增强同学间的沟通和友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协作精神、锻炼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学校历史的凝聚和积淀,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文学社、舞蹈协会、音乐协会等社团,将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新生文艺会演、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使高等院校原本庄重、严谨的学府气息平添了许多生气和活力。
二、学生社团对校园稳定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有计划的集中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学校开展“两课”教育主要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主阵地,采取“你听我讲”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种单向式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难免政治味太浓、思想性太淡、针对性太弱。而社团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例如,爱心社定期的“助残”活动、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及其他社团举办的相关讲座、活动等,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交融。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和学校,从而热爱社会和学校,也有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
三、学生社团有利于巩固所学专业理论和进行不同专业知识渗透
学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也充分认识到,仅仅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必须充分让自己得到多方面知识的熏陶。如花艺协会、果树协会、环保协会等专业协会,吸收了来自不同专业的会员,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调研、参加比赛等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在消化、深化和实践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将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最新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弥补了教学的单一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缺点,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感受到了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培养了同学们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四、学生社团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健康的体魄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健康的体魄是精力充沛的前提。舞蹈协会、武术协会、球迷协会等社团响应“全民健身”这一号召,坚持每天组织锻炼活动,不定期开展一系列寓竞技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加这些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体质,而且在锻炼活动过程中磨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勇敢、顽强、乐观、豁达等心理品质;同时会员们积极参加省、市的相关比赛,并多次获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五、学生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与外商有业务往来,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用到外语,而使用计算机也是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英语爱好者协会”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直接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计算机协会”通过“装机大赛”“网页设计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六、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更多的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果树协会、花艺协会、劳动者协会等诸多社团,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展览、实践、义务支农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中,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社团还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聚合的“创新场所”,以社团成员为主力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活跃,更是激发了同学的创新思维,在校园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
七、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带领团队完成某件综合性工作的能力,包括策划、组织、协调、指挥、沟通、控制等多方面。大学生毕业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由于社团成员的平等性,学生社团组织一次活动,每一个社团成员都有参加社团管理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策划、组织、外联、活动开展的所有环节,使他们在管理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而每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
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八、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现在的学生正从“单位学生”向“社会学生”转变,由于就业压力,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设计自己
的学习、生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例如,会计协会兴办的“模拟公司”活动,从拟定公司章程到公司股票上市,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了锻炼,把“学”与“用”融为一体;还有“创业计划大赛”等以展示学生创业成果为主的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创业的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活动能力,为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学生社团有助于拓展就业市场
学生职业意识的确立,关键在于学生自主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增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就业促进协会”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各种用人信息;筹建校友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展就业渠道;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提高学生就业竞聘的硬件;定期举办职业讲座,让在校生随时了解外界的动态与信息;参观考察各类招聘现场,观察招聘的规律和应聘的技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大大加快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许多“就业促进协会”的骨干,还未到毕业,就提前被用人单位预定为员工了。
总之,在我国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会组织共同构建了学生活动的两翼。学生社团组织的大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空间,既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又全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出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陟平,刘伟.高校社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2]徐其虎,王淑君.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作用及建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
[3]王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4]于林山.活跃大学校园文化加强高校社团建设[J].各界文论,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