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色·戒》以素雅、悲壮的音乐从容地道出剧中人物难以言传的多重爱欲纠葛,音乐在该片中主要用以描摹人物内心情态世界的微妙变化,充分表现人性的挣扎。
[关键词]配乐 情感 人性
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荣获2007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最近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副标题“色易守、情难防”点明的那样,影片的感人之处在于深入揭示人性,无论男女主角还是其他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在善与恶、真与伪、情与欲、爱与恨中沉浮挣扎。这部电影的成功少不了演员的精彩表演,细腻入微的配乐同样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色·戒》配乐由获过金球奖的迪斯普拉特作曲、制作、指挥,协同各种艺术元素为剧情发展服务,紧扣人物的情感嬗变与随之而来的矛盾冲突。与许多影片惯用的大篇幅交响乐相比,24个音乐片段显得清淡素雅,细腻幽微,充满情爱的旋律背后隐隐约约透出警戒、悲壮的意味。主奏乐器大提琴紧紧扣住爱欲与暗杀的主题,钢琴与弦乐同样紧牵爱与欲相互纠缠的线索,让观众在体会“色易守、情难防”这一主题思想中产生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审美体验。影片还配进了与剧中时代同步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毕业歌》、《天涯歌女》等曲目,当时在茶肆、酒楼中常见的苏州评弹以及侵华日军带来的伎乐也随剧情出现,几种音乐形式不仅营造时代气氛,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方面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台词对白固然可以表达人物内心深处隐晦的情感,考究的配乐更有助于表现难以言传的多重爱欲纠葛,直指人性的深层纬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影片配乐对剧中人物情感的多方位把握。
1、音乐表现不安的情绪
片头音乐“色·戒”仅有一分钟左右,阴暗的弦乐低音区与缓慢的旋律暗示出不祥的预兆。当旋律在稳定的长音中逐渐消失,整段音乐给观众带来阴郁、不安的情绪。低沉的弦乐与木琴奏出的清脆单音在听觉上形成强烈对比,木琴音符缓慢地上下跳动使人产生紧张、不安的威胁感。明亮的木琴声与阴暗的弦乐低音增加了音乐的坚定性与不稳定的动荡因素之间的矛盾,更增添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体验。
2、音乐表现人物单纯的内心世界
王佳芝初次与易先生在咖啡馆中幽会,背景音乐用的是优雅而浪漫的钢琴小品:勃拉姆斯的《A大调间奏曲》,作品118第2号。记得曾经有人问过一个哲人,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需要一两百年前的音乐来抚慰?哲人回答,因为人性进化的很慢很慢。影片中难得一现的大调音乐出现在这里,目的正是为了刻画人性。缺乏社会经验的王佳芝仅凭满腔爱国热情仿效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她用以前在戏剧社的一点演出经验把自己放进麦太太这个角色中,期望通过美色勾引易先生,获得刺杀这个特务头子的机会。除了一腔爱国热情,她没有其它杂念,能以清纯美丽的面貌出现在易先生面前,正是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易先生。这段《A大调间奏曲》背景音乐旋律在波动不大的范围内形成律动,典雅而抒情,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钢琴的和声大量运用分解和弦,营造出浪漫而纯净的气氛,宁静的音乐一如王佳芝的单纯美丽,从不信任别人的易先生此刻也进入放松的状态。
3、音乐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
王佳芝与易先生在日本艺妓馆幽会,隔壁隐隐传来日本音乐。日本音乐在五声音阶中包含了两个小二度音程,形成一种独特的凄美韵味,蕴涵了浓浓的物伤情结。在易先生听来,日本音乐象哭声,他听出了日本人的恐惧。但作为日本人的走狗,他表面上在鄙夷日本人,内心实际是在鄙视身为中国人的自己,讽刺别人实则是为了缓解自身内心的恐惧感。易先生对日本音乐的理解感受表现出他复杂的心理状态。
同样,王佳芝在日本艺妓馆内给易先生唱《天涯歌女》,看似普通的自娱自乐,实际上从选歌到饱含深情的演唱中已透露出她对易先生暗生情愫。她在无意识中选唱的这首情歌,已将她的内心呈现给对方,歌声中表达的既是她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是她理想中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歌,我们能感受到王佳芝在情感与现实无法协调的状态中无意识地挣扎。
4、音乐表现人物内心从迷茫、绝望到一片坦然纯净的情感升华
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后走在大街上,弦乐低音由弱迅速至强并马上消失,中间留出几拍的休止。同样的音乐与休止反复进行五次,旋律是两个音符类似波音一般慢慢反复,和声的配置则在悄然变化。紧张感不断加强。随着小提琴的介入,尖锐的音色把音乐推向高潮。紧张——休止的音乐反复渲染了王佳芝为爱而把自己推向绝路后迷茫、怅然、不知所措的情感状态。这段音乐结束前低音背景消失,小提琴与木琴用高音区奏出的音乐仿佛是雨过天晴拨开乌云的一缕阳光,表现出王佳芝对爱的付出无怨无悔,心情归于宁静的情绪状态。接下来的“天使”这段音乐,弦乐采用整部影片的主题音乐为背景,以小调暗淡的色彩衬托着明亮的钢琴声,用钢琴纯净的音色表现王佳芝愿以生命作为代价追求真爱的决心。钢琴旋律虽具有小调的色彩但它的音色较为明亮,协和的和声带来轻松、如释重负之感,这种音乐对比衬托出王佳芝被捕前从容、宁静的心态。
5、音乐表现人物内心凄凉的感受
影片末段易先生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阴暗房间里,一束光线映在他身上,四周死寂而暗淡,音乐慢慢将他淹没,弦乐低音与高音一层层涌起,旋律在重复中渐渐推进。钢琴的加入使音乐形成多个立体的旋律层,三拍子的节奏缓慢而单调。钢琴的旋律中长音符用得较多排列较为松散。力度相对较弱,显得深沉而凄凉。这里用冷色调的音乐表现出易先生已经开始相信爱情却又得不到真爱。不得不亲手埋葬爱情的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
音乐艺术与人类情绪体验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它能够迅速作用于人的情态变化,并能准确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使人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色·戒》音乐以其淡雅、悲壮的风格成功地捕捉了影片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的瞬息万变的复杂情感变化,各种乐器的音色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爱怨嗔痴。音高、速度、强弱、节奏、和声配置扫描着影片人物的心理,出色地表现了“色易守、情难防”的人性层面。
[关键词]配乐 情感 人性
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荣获2007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最近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副标题“色易守、情难防”点明的那样,影片的感人之处在于深入揭示人性,无论男女主角还是其他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在善与恶、真与伪、情与欲、爱与恨中沉浮挣扎。这部电影的成功少不了演员的精彩表演,细腻入微的配乐同样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色·戒》配乐由获过金球奖的迪斯普拉特作曲、制作、指挥,协同各种艺术元素为剧情发展服务,紧扣人物的情感嬗变与随之而来的矛盾冲突。与许多影片惯用的大篇幅交响乐相比,24个音乐片段显得清淡素雅,细腻幽微,充满情爱的旋律背后隐隐约约透出警戒、悲壮的意味。主奏乐器大提琴紧紧扣住爱欲与暗杀的主题,钢琴与弦乐同样紧牵爱与欲相互纠缠的线索,让观众在体会“色易守、情难防”这一主题思想中产生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审美体验。影片还配进了与剧中时代同步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毕业歌》、《天涯歌女》等曲目,当时在茶肆、酒楼中常见的苏州评弹以及侵华日军带来的伎乐也随剧情出现,几种音乐形式不仅营造时代气氛,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方面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台词对白固然可以表达人物内心深处隐晦的情感,考究的配乐更有助于表现难以言传的多重爱欲纠葛,直指人性的深层纬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影片配乐对剧中人物情感的多方位把握。
1、音乐表现不安的情绪
片头音乐“色·戒”仅有一分钟左右,阴暗的弦乐低音区与缓慢的旋律暗示出不祥的预兆。当旋律在稳定的长音中逐渐消失,整段音乐给观众带来阴郁、不安的情绪。低沉的弦乐与木琴奏出的清脆单音在听觉上形成强烈对比,木琴音符缓慢地上下跳动使人产生紧张、不安的威胁感。明亮的木琴声与阴暗的弦乐低音增加了音乐的坚定性与不稳定的动荡因素之间的矛盾,更增添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体验。
2、音乐表现人物单纯的内心世界
王佳芝初次与易先生在咖啡馆中幽会,背景音乐用的是优雅而浪漫的钢琴小品:勃拉姆斯的《A大调间奏曲》,作品118第2号。记得曾经有人问过一个哲人,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需要一两百年前的音乐来抚慰?哲人回答,因为人性进化的很慢很慢。影片中难得一现的大调音乐出现在这里,目的正是为了刻画人性。缺乏社会经验的王佳芝仅凭满腔爱国热情仿效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她用以前在戏剧社的一点演出经验把自己放进麦太太这个角色中,期望通过美色勾引易先生,获得刺杀这个特务头子的机会。除了一腔爱国热情,她没有其它杂念,能以清纯美丽的面貌出现在易先生面前,正是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易先生。这段《A大调间奏曲》背景音乐旋律在波动不大的范围内形成律动,典雅而抒情,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钢琴的和声大量运用分解和弦,营造出浪漫而纯净的气氛,宁静的音乐一如王佳芝的单纯美丽,从不信任别人的易先生此刻也进入放松的状态。
3、音乐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
王佳芝与易先生在日本艺妓馆幽会,隔壁隐隐传来日本音乐。日本音乐在五声音阶中包含了两个小二度音程,形成一种独特的凄美韵味,蕴涵了浓浓的物伤情结。在易先生听来,日本音乐象哭声,他听出了日本人的恐惧。但作为日本人的走狗,他表面上在鄙夷日本人,内心实际是在鄙视身为中国人的自己,讽刺别人实则是为了缓解自身内心的恐惧感。易先生对日本音乐的理解感受表现出他复杂的心理状态。
同样,王佳芝在日本艺妓馆内给易先生唱《天涯歌女》,看似普通的自娱自乐,实际上从选歌到饱含深情的演唱中已透露出她对易先生暗生情愫。她在无意识中选唱的这首情歌,已将她的内心呈现给对方,歌声中表达的既是她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是她理想中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歌,我们能感受到王佳芝在情感与现实无法协调的状态中无意识地挣扎。
4、音乐表现人物内心从迷茫、绝望到一片坦然纯净的情感升华
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后走在大街上,弦乐低音由弱迅速至强并马上消失,中间留出几拍的休止。同样的音乐与休止反复进行五次,旋律是两个音符类似波音一般慢慢反复,和声的配置则在悄然变化。紧张感不断加强。随着小提琴的介入,尖锐的音色把音乐推向高潮。紧张——休止的音乐反复渲染了王佳芝为爱而把自己推向绝路后迷茫、怅然、不知所措的情感状态。这段音乐结束前低音背景消失,小提琴与木琴用高音区奏出的音乐仿佛是雨过天晴拨开乌云的一缕阳光,表现出王佳芝对爱的付出无怨无悔,心情归于宁静的情绪状态。接下来的“天使”这段音乐,弦乐采用整部影片的主题音乐为背景,以小调暗淡的色彩衬托着明亮的钢琴声,用钢琴纯净的音色表现王佳芝愿以生命作为代价追求真爱的决心。钢琴旋律虽具有小调的色彩但它的音色较为明亮,协和的和声带来轻松、如释重负之感,这种音乐对比衬托出王佳芝被捕前从容、宁静的心态。
5、音乐表现人物内心凄凉的感受
影片末段易先生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阴暗房间里,一束光线映在他身上,四周死寂而暗淡,音乐慢慢将他淹没,弦乐低音与高音一层层涌起,旋律在重复中渐渐推进。钢琴的加入使音乐形成多个立体的旋律层,三拍子的节奏缓慢而单调。钢琴的旋律中长音符用得较多排列较为松散。力度相对较弱,显得深沉而凄凉。这里用冷色调的音乐表现出易先生已经开始相信爱情却又得不到真爱。不得不亲手埋葬爱情的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
音乐艺术与人类情绪体验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它能够迅速作用于人的情态变化,并能准确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使人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色·戒》音乐以其淡雅、悲壮的风格成功地捕捉了影片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的瞬息万变的复杂情感变化,各种乐器的音色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爱怨嗔痴。音高、速度、强弱、节奏、和声配置扫描着影片人物的心理,出色地表现了“色易守、情难防”的人性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