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形 显于神 成于效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准备部分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准备部分可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先行体验;对本课主要确定的学习方式前期预热;对较复杂的场地组织提前适应;磨合师生关系,把学生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
  关键词:准备部分;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33-01
  诸多教研活动显示,体育教师在课时计划设计时大多按照既定的——“准备—基本—结束”的流程。课堂结构设计上,我们应达成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活动做必要预热和铺垫的共识。反思体育课准备部分的现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1.仅承载肢体热身的单一功能。在一些课上,不管教什么内容,也不管技能动作的属性和规格,一味安排惯用的热身活动,从头到脚活动一遍。这样的热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是最合理有效的,是否能紧扣这堂课教学的一些核心要素可能还须斟酌。
  2.课堂结构脱节的痕迹明显。“准备”到底是为什么在准备,到底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区分明显,割裂脱节的现象还时有存在。准备、基本部分自成体系,联系不密,主线不明显,目的不突出。
  3.准备部分形式、内容枯燥乏味,惯于套式。队列队形、绕场慢跑、徒手操成了许多体育课的家常便饭,也似乎成了必学内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经久的“套式”让学生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上体育课的那股兴奋劲儿。
  4.课堂气氛沉闷,身心参与度不高。准备部分所呈现的师生关系,一般都是教练式的。教师带着学生完成一个个练习,缺少一些互动、游戏的的练习形式。师生的身心参与度大打折扣,进入课堂状态的时间滞后,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不高。
  针对“准备部分”的一些现状,笔者认为在遵循“准备部分”设计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还须深入思考一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要素,丰富“准备”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让其承载更多的功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效,让“准备”名副其实。
  一、准备部分可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先行体验
  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应该紧紧围绕技能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准备部分也不例外。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高度吻合,在准备部分就要有意识进行内容、手段、形式的安排。需要区别的可能是要求,准备部分主要是尝试体验为主,而基本部分需要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的先期预热,会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做好铺垫,建立对技能动作的感知,为技能动作学习储备一定的基础。以三年级前滚翻内容为例,确定低头团身是本课教学重点的话,在设计准备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象形走、小矮人走、拍球(一人做球一人拍)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低头和团身建立一定的动作记忆和体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准备部分可以对本课主要确定的学习方式前期预热
  一堂课呈现的学习方式是相互融合或是交替呈现的复杂过程。就学习方式本身而言,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内容,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在学习方式的思考上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对于比较复杂、比较难或者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学习方式上,建议在准备部分让学生先行预热,为后面学习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体育课上最常见的是分组合作学习,我们也看到在分组合作中,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小组内闹矛盾、不懂得谦让等问题。所以在准备部分中,可以给学生分好组,让他们拉着手慢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热身游戏活动,此间可以让他们击掌加油,抱成团,相互帮助和激励,让他们从课始就投入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明白合作的意义。
  三、准备部分可以对较复杂的场地组织提前适应
  由于教学的需要,有的课上设计的场地组织比较复杂,如果学生没有提前适应的话,很可能在教学的主要环节浪费队形调动的时间,降低教学活动的效率。以弯道跑教学为例,教学时我们可能在场地上设置各种不同弧度的场地,有小圆、有螺旋形的,也有完整的弯道。正因为有这么多复杂的场地,所以在准备部分我们要带领孩子们提前适应这些场地。可以在各种场地上慢跑,练习行进间的摆臂,在不同的场地内游戏热身。有了准备部分的提前适应,后面教学中对组织队形的调动会事半功倍。
  四、准备部分需要磨合师生关系,把学生状态调整到最佳
  一堂课40分钟很短暂,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早地进入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准备部分的时机,去单一显丰富,去枯燥显乐趣,去训练显互动,提高教师活动的参与度,尽可能让准备部分以游戏活动为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凸显和谐、互动、愉悦的氛围,让师生的身心快速进入状态,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琴纳莫,考克著.蔡敏译.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张振华.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潘雪峰.我们走了有多远[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22600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继承发展、与时俱进的角度,对“三段式”教学模式之结束部分进行探究。直面目前结束部分教学不佳的现状,谈问题与起因;立足目前优秀典例的内容、内涵、功能,谈目标与必须;针对践行结束部分成事的说理、提示,谈认知与实施,旨在逐步完美结束部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关键词:结束部分;起因;目标;说理;提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
李文江  锻炼学生身体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功能,今天我们讨论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就是要使这一功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化要达到四个条件,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只有这四个条件都达到了,才能真正实现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    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    完成一项工作
关键词:第二届;体育游戏;培训;教学卡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76-02  抢圈追逃  目标:发展灵敏和奔跑能力。  方法:在场地上画一条起点线,起点线前2m画一个边长20m的正方形,作为追拍区。再在追拍区前3m处布置3个直径为1m的呼啦圈。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分别排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主持人发令,各队第一
关键词: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全员运动会;课课练;课间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79-01  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于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全员运动会、课课练、课间锻炼现场会”。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部分理事、各实验区
“我现在每天都带着空竹上学,很快乐!”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立刻冲出教室,找一块空地就抖起了空竹,整个校园里就响起了空竹的交响乐。动作优美的空竹操、欢快活泼的空竹歌、朗朗上口的《空竹三字经》,随处可见的空竹文化长廊,在奚小,橱窗、走廊、墙壁……学校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说空竹人,讲空竹事,展空竹美,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受到空竹文化的熏陶,空竹文化已经浸润了奚小的文脉。  奚斜小学是典型的农村小学,教
关键词:指导;青年教师;改革步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16-02  这一次有幸受上海市第三期体育名师基地主持人、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老师的委托,指导基地学员王广转老师,参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培训会的教学交流。现将如何与王广转老师一起讨论、思考、设计这堂课的内容呈现出来,与大家做些交流。  一、关于
震脚是一个武术的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多有应用,有助于发力、制造声势,往往一个干脆、有力的震脚在套路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练习震脚时由于用力方法不正确会出现震脚无力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纠正这一易犯错误,我利用小时候玩的“踩响”玩具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制作方法    “踩响”玩具可以自己制作,用旧报纸就可以叠出来。首先,用半张报纸平均折出九份(图1),在正中间挖直径约0.5c
一、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各省教师专业发展明确方向  体育课程改革试行了十年,我们开始深刻反省,哪些因素在阻碍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新教师教学技能先天不足并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青年教师疏于教学技能的锤炼,‘功夫’日益荒废”、“体育教学质量检测没有及时跟进,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有效性低”……以上种种问题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教师提供任务和场地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掌控并去完成的游戏,便是招标式游戏。如组织学生做跑的专门性练习,给出四种小器材:篮球、羽毛球拍、长绳串成的气球和木夹子,任各友伴型的小组选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1)持篮球的同学迅速围成圈,在领头人原地运球、耍球的节奏下,齐做四八拍的原地摆臂、高抬腿跑,之后变成一路纵队,依次快速起跑,去接8m外的垂直高抛球;(2)要长串气球的同学,做S形绕气球小步跑、单
关键词:第二届;体育游戏;研讨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04-06  由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5年第二届体育游戏研讨培训班”于2015年7月2日至5日在上海顺利召开。上海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丁力,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晓敏,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任、《体育教学》编辑部副主编王子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