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
掌声响起来了,那是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像胜利的战鼓咚咚震撼着我的心,我忽然激动得想哭,我又想起了一个月前的那件往事……(1)
上课铃响了,我静静地坐着等同学上台演讲,几分钟后还没人上去,(2)该谁了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突然我脑袋“嗡”的一声,糟了,该轮到我了呀!我感到浑身的血液都涌到了头上,便赶紧低头翻找日记,老师进来了,我匆匆忙忙走上了讲台,我分明感觉到手在打颤。难熬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一向口才不错的我这回竟读得结结巴巴的,掌声稀落得很,我很不自然地回到坐位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那分明是讽刺的掌声呀!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记住了这掌声。(3)
从此,我就扳着手指算哪一天再轮我上台演讲,终于还只剩几天了。(4)我开始忙起来。怎样做会好些?琢磨个新颖一点的,还得带上表情,文章一定要好。(5)回到家,我拧着眉头想啊想,从小时的事儿一直想到现在。(6)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三个小时溜走了,日记本上却一片空白。(7)
只有最后几天准备时间了。我苦思冥想,每个课间我都在咬着笔头,歪着脑袋想。(8)写了改,改了又写,可总是不满意。哈!想起来了。我曾读过一些好文章,何不借鉴借鉴它们的思路呢?回到家,我翻箱倒柜地找书,(9)书架上的书被我搞得乱七八糟,书桌的抽屉被我抽在地上,满屋的狼籍。(10)哎!都没有。会不会在床底下呢?我猫下腰掀开床单往里一瞅,嘿!书还真不少,肯定在里边。我便满心欢喜地钻进去。床太矮,我不能直腰也不能抬头,只能一本本摸起来凑到眼前辨认。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书。我捧着书,读啊读啊,揣摩了又揣摩,接连几天茶饭不思,(11)终于从中悟出了写作的道道,写出了令我十分满意的文章。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清清嗓子,开始脱稿演讲。(12)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同学们都被我声情并茂的演讲所感动,(13)好短暂的时光啊!当我听到那一阵震撼人心的掌声,竟想哭了。
掌声渐渐平息,而我的心却不能平静,(14)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掌声,但它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更热烈的掌声!
[老师评改]
小作者用活泼、清纯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两次演讲的真切感受。读来亲切淳朴,自然生动。这是文章第一成功之处。
全文写了两次演讲的前后情形,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中心:成功来自艰辛——热烈的掌声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写了两次演讲的真切感受:第一次毫无准备,令人难堪;第二次精心准备,获得成功。作者用前后对比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结构严谨,这是本文又一成功之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作者只是按照时间线索把两次讲演的情况写出来,不注意对比、照应,情况会怎样呢?显然,它不仅结构松散,而且难以感人。所以,对比、照应是这篇习作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小作者用激动人心的一幕开篇点题,用回忆开启下文,把两次演讲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就把较长时间里发生的事一下子集中到瞬间的回忆中来了。回忆部分的材料处理,作者也注意了两相比照:两次演讲都写了演讲准备、自己的心理感受、同学们的反映、获得的掌声……结尾呼应开头,回扣主题。正是这些使全文对比鲜明,前后融为一体,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当然,原稿还有一些不足,需要修改。
首先是标点符号使用随意性太强了,有十多处标点该用句号而误用了逗号,如第二自然段大有一逗到底之势。另外,文章由于口语化语言的使用,在给文章增添情趣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随意性语句。在这方面应细细推敲,争取做到既生动活泼,又不失规范。再者,文章虽然以细致、生动见长,但其中尚有多处需进一步修改。如第二段中“我”上台前后的感受,描写就欠具体。再如第三段中开头一句,只说“扳着指头算”,“就只剩几天了”,似乎欠妥,因为其间作者一定还做过其他准备,应该详细写出。第四段只用“苦思冥想”就代替了具体描写也显得不足。总之,这些地方都还有扩展余地。
下面沿着原文思路,提一点修改建议:
(1)将第一个分句后的逗号改为句号。若将“那件往事”改为“那次演讲”更具体,与下文衔接也更紧密。
(2)“几分钟后还没人上去”,不切实际,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准确的词语。
(3)请斟酌此段中的逗号,适当处改为句号。
(4)将“轮”改为“轮到”,“还只剩”读来欠通畅,建议改为“只剩”或“还剩”。
(5)此句语言表达欠精练、生动。若将三个分句调整为句式相同的句子,读来会更流畅。
(6)将“从小时的事儿”改为“从儿时”,这样改,一是语言更精练,二是与后半句“现在”这一时间词呼应。
(7)此句句号若改为省略号,更能准确地表达苦恼的心情。
(8)此处前一分句用了“苦思冥想”,后边又用“想”,给人造成语言重复之感,应将此句重新调整,最后把想的内容补出来。
(9)将“找书”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10) 将“狼籍”改为“狼藉”。“籍”为别字。
(11) 将“不思”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12) “上课的铃声响了”改为“上课铃响了”,读来更简洁流畅。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更能表明并列关系。
(13) 将“所感动”改为“感动了”读来更顺畅些。
(14) 说“掌声平息”
欠妥当,建议改为“掌声停止了”;在“不能平静”前加“久久”,使之与前边的“渐渐”节奏一致,读来更和谐。
[改后作文]
掌声响起来
刘伟
掌声终于又响起来了。那是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它像胜利的战鼓,咚咚震撼着我的心。我忽然激动得想哭,我又想起了一个月前那次令我羞愧难当的演讲……
上课铃响了,我若无其事地等待听那精彩的演讲。怎么没人上台?该轮到谁演讲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忽然,我脑袋“嗡”的一声,糟了,该轮到我了呀!顿时,我浑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顶,心里甭提多慌了。我低下头急速地翻找日记,同学们冲我偷偷地笑,老师的脚步已经近了……我胡乱翻到一篇,匆匆走上讲台。我的手在哆嗦,心在颤抖,腿也站不稳了。一向口才不错的我竟读得结结巴巴。难熬的时刻终于过去了。稀稀落落的掌声“噼噼啪啪”地像打在我的脸上;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苦的、咸的、辣的一起涌了出来……我灰溜溜地回到坐位上,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在心里暗暗恨自己:谁叫你天天马大哈,认为演讲没什么了不起!谁叫你天天……过了几天,我又在心中暗暗鼓励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努力吧,胜利会属于你!”
十几天过去了,我早已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我开始扳着手指算,哪一天再轮到我上台演讲。我在日历牌上作了倒计时,盼着这一天早日来临。终于没剩几天了,我开始忙起来。怎样才能成功呢?题材一定要新颖,上台时一定要从容大方,对,还要加点表情动作!回到家,我拧着眉头想啊想啊!从儿时一直想到现在,件件往事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好不容易定下题材,又乱糟糟无从下笔。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了,望一眼日记本,依旧空空如也……接连几天我都茶饭不思。难道真的“山穷水尽疑无路”了吗?怎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只剩三天了。课间,我咬着笔头,歪着脑袋苦思冥想:题目一定得新奇;开头一定要别致;中间一定要生动;结尾一定要回味无穷……我反复地改,可总是不满意。对了,何不借鉴借鉴好文章的思路呢?对!我曾读过一些很好的文章,可它们如今在哪儿呢?
回到家,我翻箱倒柜地找。书架上的书被我翻得乱七八糟,抽屉也被我抽到了地上,都没有。会不会在床底下呢?我猫下腰掀起床单往里一瞧:嘿!书还真不少。我满心欢喜地钻进去——在床下,我不能直腰,不能抬头,只能一本本摸起来凑到眼前辨认。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书。从床底钻出来,我已是满身蛛网。可我无暇及此,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几天,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我读啊读,揣摩了又揣摩,终于写出了令自己满意的演讲稿……
上课铃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清清嗓子,开始脱稿演讲。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下来。同学们都被我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动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好短暂的时光啊!当我听到那雷鸣般的掌声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竟然想哭了……
掌声渐渐停止了,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掌声,但它却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更热烈的掌声!
[学生感想]
《掌声响起来》写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我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成功来自艰辛。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以写起来很轻松。但原稿写成后总觉得平平淡淡,不是很感人。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作文中还存在好多问题:不但内容欠考虑,话也说得随随便便,标点更是用得乱七八糟。于是,我按老师的建议,重新揣摩修改。不但加入了心理描写,而且语言、标点也细细斟酌,一一修改。说真的,我并非不会使用标点,话也不是不能说得更精练,只是平常随便惯了,经常信手写来,不加考虑。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细心、认真。
★编辑/申冬梅
掌声响起来了,那是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像胜利的战鼓咚咚震撼着我的心,我忽然激动得想哭,我又想起了一个月前的那件往事……(1)
上课铃响了,我静静地坐着等同学上台演讲,几分钟后还没人上去,(2)该谁了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突然我脑袋“嗡”的一声,糟了,该轮到我了呀!我感到浑身的血液都涌到了头上,便赶紧低头翻找日记,老师进来了,我匆匆忙忙走上了讲台,我分明感觉到手在打颤。难熬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一向口才不错的我这回竟读得结结巴巴的,掌声稀落得很,我很不自然地回到坐位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那分明是讽刺的掌声呀!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记住了这掌声。(3)
从此,我就扳着手指算哪一天再轮我上台演讲,终于还只剩几天了。(4)我开始忙起来。怎样做会好些?琢磨个新颖一点的,还得带上表情,文章一定要好。(5)回到家,我拧着眉头想啊想,从小时的事儿一直想到现在。(6)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三个小时溜走了,日记本上却一片空白。(7)
只有最后几天准备时间了。我苦思冥想,每个课间我都在咬着笔头,歪着脑袋想。(8)写了改,改了又写,可总是不满意。哈!想起来了。我曾读过一些好文章,何不借鉴借鉴它们的思路呢?回到家,我翻箱倒柜地找书,(9)书架上的书被我搞得乱七八糟,书桌的抽屉被我抽在地上,满屋的狼籍。(10)哎!都没有。会不会在床底下呢?我猫下腰掀开床单往里一瞅,嘿!书还真不少,肯定在里边。我便满心欢喜地钻进去。床太矮,我不能直腰也不能抬头,只能一本本摸起来凑到眼前辨认。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书。我捧着书,读啊读啊,揣摩了又揣摩,接连几天茶饭不思,(11)终于从中悟出了写作的道道,写出了令我十分满意的文章。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清清嗓子,开始脱稿演讲。(12)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同学们都被我声情并茂的演讲所感动,(13)好短暂的时光啊!当我听到那一阵震撼人心的掌声,竟想哭了。
掌声渐渐平息,而我的心却不能平静,(14)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掌声,但它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更热烈的掌声!
[老师评改]
小作者用活泼、清纯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两次演讲的真切感受。读来亲切淳朴,自然生动。这是文章第一成功之处。
全文写了两次演讲的前后情形,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中心:成功来自艰辛——热烈的掌声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写了两次演讲的真切感受:第一次毫无准备,令人难堪;第二次精心准备,获得成功。作者用前后对比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结构严谨,这是本文又一成功之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作者只是按照时间线索把两次讲演的情况写出来,不注意对比、照应,情况会怎样呢?显然,它不仅结构松散,而且难以感人。所以,对比、照应是这篇习作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小作者用激动人心的一幕开篇点题,用回忆开启下文,把两次演讲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就把较长时间里发生的事一下子集中到瞬间的回忆中来了。回忆部分的材料处理,作者也注意了两相比照:两次演讲都写了演讲准备、自己的心理感受、同学们的反映、获得的掌声……结尾呼应开头,回扣主题。正是这些使全文对比鲜明,前后融为一体,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当然,原稿还有一些不足,需要修改。
首先是标点符号使用随意性太强了,有十多处标点该用句号而误用了逗号,如第二自然段大有一逗到底之势。另外,文章由于口语化语言的使用,在给文章增添情趣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随意性语句。在这方面应细细推敲,争取做到既生动活泼,又不失规范。再者,文章虽然以细致、生动见长,但其中尚有多处需进一步修改。如第二段中“我”上台前后的感受,描写就欠具体。再如第三段中开头一句,只说“扳着指头算”,“就只剩几天了”,似乎欠妥,因为其间作者一定还做过其他准备,应该详细写出。第四段只用“苦思冥想”就代替了具体描写也显得不足。总之,这些地方都还有扩展余地。
下面沿着原文思路,提一点修改建议:
(1)将第一个分句后的逗号改为句号。若将“那件往事”改为“那次演讲”更具体,与下文衔接也更紧密。
(2)“几分钟后还没人上去”,不切实际,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准确的词语。
(3)请斟酌此段中的逗号,适当处改为句号。
(4)将“轮”改为“轮到”,“还只剩”读来欠通畅,建议改为“只剩”或“还剩”。
(5)此句语言表达欠精练、生动。若将三个分句调整为句式相同的句子,读来会更流畅。
(6)将“从小时的事儿”改为“从儿时”,这样改,一是语言更精练,二是与后半句“现在”这一时间词呼应。
(7)此句句号若改为省略号,更能准确地表达苦恼的心情。
(8)此处前一分句用了“苦思冥想”,后边又用“想”,给人造成语言重复之感,应将此句重新调整,最后把想的内容补出来。
(9)将“找书”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10) 将“狼籍”改为“狼藉”。“籍”为别字。
(11) 将“不思”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12) “上课的铃声响了”改为“上课铃响了”,读来更简洁流畅。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更能表明并列关系。
(13) 将“所感动”改为“感动了”读来更顺畅些。
(14) 说“掌声平息”
欠妥当,建议改为“掌声停止了”;在“不能平静”前加“久久”,使之与前边的“渐渐”节奏一致,读来更和谐。
[改后作文]
掌声响起来
刘伟
掌声终于又响起来了。那是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它像胜利的战鼓,咚咚震撼着我的心。我忽然激动得想哭,我又想起了一个月前那次令我羞愧难当的演讲……
上课铃响了,我若无其事地等待听那精彩的演讲。怎么没人上台?该轮到谁演讲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忽然,我脑袋“嗡”的一声,糟了,该轮到我了呀!顿时,我浑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顶,心里甭提多慌了。我低下头急速地翻找日记,同学们冲我偷偷地笑,老师的脚步已经近了……我胡乱翻到一篇,匆匆走上讲台。我的手在哆嗦,心在颤抖,腿也站不稳了。一向口才不错的我竟读得结结巴巴。难熬的时刻终于过去了。稀稀落落的掌声“噼噼啪啪”地像打在我的脸上;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苦的、咸的、辣的一起涌了出来……我灰溜溜地回到坐位上,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在心里暗暗恨自己:谁叫你天天马大哈,认为演讲没什么了不起!谁叫你天天……过了几天,我又在心中暗暗鼓励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努力吧,胜利会属于你!”
十几天过去了,我早已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我开始扳着手指算,哪一天再轮到我上台演讲。我在日历牌上作了倒计时,盼着这一天早日来临。终于没剩几天了,我开始忙起来。怎样才能成功呢?题材一定要新颖,上台时一定要从容大方,对,还要加点表情动作!回到家,我拧着眉头想啊想啊!从儿时一直想到现在,件件往事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好不容易定下题材,又乱糟糟无从下笔。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了,望一眼日记本,依旧空空如也……接连几天我都茶饭不思。难道真的“山穷水尽疑无路”了吗?怎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只剩三天了。课间,我咬着笔头,歪着脑袋苦思冥想:题目一定得新奇;开头一定要别致;中间一定要生动;结尾一定要回味无穷……我反复地改,可总是不满意。对了,何不借鉴借鉴好文章的思路呢?对!我曾读过一些很好的文章,可它们如今在哪儿呢?
回到家,我翻箱倒柜地找。书架上的书被我翻得乱七八糟,抽屉也被我抽到了地上,都没有。会不会在床底下呢?我猫下腰掀起床单往里一瞧:嘿!书还真不少。我满心欢喜地钻进去——在床下,我不能直腰,不能抬头,只能一本本摸起来凑到眼前辨认。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书。从床底钻出来,我已是满身蛛网。可我无暇及此,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几天,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我读啊读,揣摩了又揣摩,终于写出了令自己满意的演讲稿……
上课铃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清清嗓子,开始脱稿演讲。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下来。同学们都被我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动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好短暂的时光啊!当我听到那雷鸣般的掌声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竟然想哭了……
掌声渐渐停止了,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掌声,但它却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更热烈的掌声!
[学生感想]
《掌声响起来》写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我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成功来自艰辛。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以写起来很轻松。但原稿写成后总觉得平平淡淡,不是很感人。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作文中还存在好多问题:不但内容欠考虑,话也说得随随便便,标点更是用得乱七八糟。于是,我按老师的建议,重新揣摩修改。不但加入了心理描写,而且语言、标点也细细斟酌,一一修改。说真的,我并非不会使用标点,话也不是不能说得更精练,只是平常随便惯了,经常信手写来,不加考虑。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细心、认真。
★编辑/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