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提高兴趣;练是关键,练说练写;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提高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培养。
关于作文,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笔者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二、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提高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四、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五、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是,很多学生却不愿修改作文,写作文总是一气呵成,从不修改。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修改的兴趣呢?
(一)逐项达标:各个击破,获得全胜。
教师可以先确定“学会正确使用标点”为教学目标。这段时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重点就放在标点上,当学生基本能正确使用标点之后,再制定另一项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专攻目标,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互相批改: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教师把同班同学的作文相互交换,让他们对同学的作文进行互相批改。在学生交换批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批改的重点。
如教师先把“修改病句”确立为批改重点,让学生相互找出作文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星级作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每次修改作文之后有进步的,就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星。如有的学生作文在第一次批改时只得到三颗星,但经过两三次的修改之后,他的这篇作文已有七八颗星了。因此,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更好,得到更多的星,就会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便在不断地修改中得到提高。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提高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培养。
关于作文,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笔者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二、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提高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四、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五、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是,很多学生却不愿修改作文,写作文总是一气呵成,从不修改。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修改的兴趣呢?
(一)逐项达标:各个击破,获得全胜。
教师可以先确定“学会正确使用标点”为教学目标。这段时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重点就放在标点上,当学生基本能正确使用标点之后,再制定另一项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专攻目标,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互相批改: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教师把同班同学的作文相互交换,让他们对同学的作文进行互相批改。在学生交换批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批改的重点。
如教师先把“修改病句”确立为批改重点,让学生相互找出作文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星级作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每次修改作文之后有进步的,就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星。如有的学生作文在第一次批改时只得到三颗星,但经过两三次的修改之后,他的这篇作文已有七八颗星了。因此,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更好,得到更多的星,就会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便在不断地修改中得到提高。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