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斋”作为庄子提出的修持功夫,其实只是达到“听之以气”的逻辑前提,是为实现“游乎天地之一气”所作的主观否定。庄子继承了“气”字本义,并提升了“气”对于个体、社会、自然的功能意义,提出了“通天下一气”思想。“通天下一气”通过“物化”实现了“气”对于纵、横双向的贯通。在此基础上,庄子阐发了“听之以气”的思想,辩证统一了“听之以耳”和“听之以心”,并将“天籁”思想具体化。“听之以气”打通了人生在世与“道”本体的隔阂,使“逍遥游”的审美理想有章可循。“听之以气”的真人在逍遥游中与道合一,并以道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