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审计被审早日制度化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审计长李金华向媒体透露,财政部已完成对审计署的審计,审计署也被审出了问题。
  财政部进驻审计署并完成对其审计,不仅消除了“灯下黑”的监督盲区,而且使得李金华“审计部门被审计”的期冀变成了现实,也使得公众舆论“谁来审计审计部门”的质疑,暂时有了回应或答案。但是,由财政部门对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毕竟还是一种无法可依状态下的权宜之计,故距实施“审计部门被审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目标,尚存有不小的差距。
  其一,“审计被审”不能仅建立在个人权力美德之上。这次财政部对审计署的审计之所以能成行,完全取决于李金华拥有敢于接受监督或“向我开炮”的个人胸怀和权力美德。审计部门并非“世外桃源”,审计人员更非刀枪不入的钢铁战士,故其理所当然需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但这种监督决不能依托于某任领导的开明和果敢,更不能依托于审计部门自身主导下的“商请”,而是应依托于有法可依的制度化运作。
  其二,在《审计法》将同级财政部门列为监督对象的情况下,却又反过来请财政部门审计审计部门,会否给“官官相护”留下运作空间?由财政监督审计,尤其在没有法律授权和制约的情况下,其监督合法性何在?财政能否尽职尽责?两者会否沆瀣一气,相互关照?恐怕又将成为令公众担心的新问题。
  其三,缺乏制度化保障的“审计被审”,难以把整个审计系统纳入到“被审”范畴。李金华在呼吁外力监督审计署的同时,也一直希望各地审计部门都一同迈入“被审”行列。但在各地审计部门接受双重领导且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主的情况下,李金华倡导的“审计被审”之简易监督模式,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会否被各地所接受,以至于上行下效,同样难以令人乐观。
  其实,不止“审计被审”,任何形式的监督都必须建立在相应的法律平台之上,否则其监督实效,便难免大打折扣,甚至沦为走过场。
其他文献
<正> 日本纯绿公司在茶叶研究机构的协助下,最近开发成功把儿茶素溶解于油和让纤维浸含儿茶素的技术,为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开辟了新途径。 据介绍,儿茶素是茶叶中所含功能成
本文介绍了鄣山特供茶的生态环境,品质特点和制作技术.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茶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5个省市37家企业的52种产品,合格4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6.5%。部分质量较好的品牌为娃哈哈、雀巢、燕京、统一
1家蚕补催青的含义和重要性家蚕补催青是指经过催青技术处理后的转青卵分发到各地蚕农后,至孵化收蚁前,仍按一定的温湿度条件进行合理保护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将关系到
通过对柞蚕卵期相关技术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柞蚕卵孵化率低、孵化不齐及个别批次蚁蚕出现中毒死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柞蚕卵期管理,预防卵期责任事故发生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