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护理工作人员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药理学教学无论从教材上,还是教法上都不能满足现在护理工作的“用药护理”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药理学的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尝试。
【关键词】 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护理工作人员不仅仅会执行医嘱,打针,输液等基本操作,还应该主动的参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而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既承担用药的实施工作,又承担着用药前的咨询和用药后的观察、监护工作。而现在的药理学教学无论从教材上,还是教法上都不能满足现在护理工作的“用药护理”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药理学的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尝试。
1 教材方面
1.1教材方面的问题
职业教育着重点在于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是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而现在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无论从教材的体例结构还有内容设置方面,医疗化弊端没有被完成纠正,内容基本都是从本、专科教材的压缩而成,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现在护理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书本的各章节还是以临床医疗专业所需的药动学,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等纯理论化的知识为主,而护理人员所需的药物护理知识,比如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最佳时间,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药物护理的宣教等内容过少,甚至没有,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一些重复,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
1.2教材处理
由于高职《药理学》教材普遍存在上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立足于现在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贯彻护理学的理念,重点突出与岗位应用紧密结合,现在使用教材进行大胆的删减和补充。突出了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时间及途径、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理论知识,适当的降低理论深度,简化了大量和药物机制有关的知识,并且补充了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监测、处理和药物护理宣教等内容,从而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
2 教学方法方面
2.1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观念
我们首先统一了教学的目标。从知识方面,要能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能够掌握常见的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护理用药,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用药方面的知识。从岗位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的疗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的能力;具有正确配伍、安全用药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具有正确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能力;具有初步的用药咨询和宣教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获取用药知识的能力。从素质方面,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具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是对教学观念的转变,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2改进教学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理论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的学习,以及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法,将各班级分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验证性实验,和临床工作相关的一些实验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删除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将验证性实验和理论课融为一体,增加了和临床工作相关的实验,比如药物的剂量对药物的影响,静脉给药的速度对药物带来的影响等。而且为了进一步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工作,我们增加了学生的岗位体验时间,要求学生们在临床上观察护理工作人员的药物的调配,发放,使用以及记录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工作过程。
总之,我们在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上进行了很多尝试,目的是让现在的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海峡药学,2004.16(4):149-150
[2]杨朝哗.秦红兵.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3003.
[3]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86287.
[4]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型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关键词】 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护理工作人员不仅仅会执行医嘱,打针,输液等基本操作,还应该主动的参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而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既承担用药的实施工作,又承担着用药前的咨询和用药后的观察、监护工作。而现在的药理学教学无论从教材上,还是教法上都不能满足现在护理工作的“用药护理”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药理学的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尝试。
1 教材方面
1.1教材方面的问题
职业教育着重点在于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是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而现在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无论从教材的体例结构还有内容设置方面,医疗化弊端没有被完成纠正,内容基本都是从本、专科教材的压缩而成,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现在护理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书本的各章节还是以临床医疗专业所需的药动学,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等纯理论化的知识为主,而护理人员所需的药物护理知识,比如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最佳时间,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药物护理的宣教等内容过少,甚至没有,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一些重复,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
1.2教材处理
由于高职《药理学》教材普遍存在上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立足于现在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贯彻护理学的理念,重点突出与岗位应用紧密结合,现在使用教材进行大胆的删减和补充。突出了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时间及途径、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理论知识,适当的降低理论深度,简化了大量和药物机制有关的知识,并且补充了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监测、处理和药物护理宣教等内容,从而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
2 教学方法方面
2.1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观念
我们首先统一了教学的目标。从知识方面,要能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能够掌握常见的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护理用药,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用药方面的知识。从岗位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的疗效,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的能力;具有正确配伍、安全用药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具有正确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能力;具有初步的用药咨询和宣教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获取用药知识的能力。从素质方面,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具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是对教学观念的转变,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2改进教学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理论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的学习,以及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法,将各班级分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验证性实验,和临床工作相关的一些实验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删除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将验证性实验和理论课融为一体,增加了和临床工作相关的实验,比如药物的剂量对药物的影响,静脉给药的速度对药物带来的影响等。而且为了进一步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工作,我们增加了学生的岗位体验时间,要求学生们在临床上观察护理工作人员的药物的调配,发放,使用以及记录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工作过程。
总之,我们在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上进行了很多尝试,目的是让现在的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海峡药学,2004.16(4):149-150
[2]杨朝哗.秦红兵.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3003.
[3]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86287.
[4]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型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