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d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8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根据其是否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分为重度组(n=28)和非重度组(n=252).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28例(1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刮宫后闭经史、宫腔粘连分离频次、初次发现宫腔粘连时为重度是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OR=0.573;3.216;1.865;11.473,P< 0.05).结论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与患者孕次、刮宫后闭经史、宫腔粘连分离频次、初次发现宫腔粘连时为重度等有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产后脓毒症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收治的6例产后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脓毒症病例均存在至少两项高危因素,器官损伤以呼吸及凝血系统为主.临床处理存在不足,但治疗及时转归良好.结论 对产科患者早期识别脓毒症并启动多学科会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目的 观察盆底磁刺激疗法在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于产后42 d行盆底功能筛查、确诊FPFD并治疗的初产妇,根据其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行生物电反馈治疗;实验组(105例)生物电反馈联合磁刺激疗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盆底肌电Glazer评分、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调查及ICIQ-SF问卷以及会阴超声下测量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盆底
目的 研究miRNA199、miR-127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检查的HPV阳性宫颈癌标本37例,HPV阴性的宫颈癌标本11例,同时选取同期因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为对照.采用PCR检测miRNA199、miR-127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PV阴性癌组织、HPV阳性癌组织中miRNA199、miR-127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促GnRH-a(英文全称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2例,术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GnRH-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