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生物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6651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面前展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努力适应新课程教学。以下是我在学习、理解新课程思想后,结合生物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教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我是用俗语来导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体现了生物界的什么现象呢?”一下子把学生带进温馨的生活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挖掘其创造的潜能
  
  古人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我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新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叶片的结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秋天枫叶为何红?绿叶能否发电?为什么莲叶上有滚动的水珠却不渗入叶内……学生为了争得高分或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个个都积极地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上课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三、营造现实的磁性课堂,增添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边学习边联系知识和思想的发源地——周围的现实世界。脱离生活和生产的教育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生物知识都来源于大自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就决定了生物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我在教学“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时,带领学生到本校“果树园”里上课,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四、实施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现在生物考试已經有了改进,但操作考试很少有。因此,我在平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每月检查,期末拿出最满意的作品评比,另外还要求学生办手抄报、写调查报告,撰写科学幻想报告等,收集生活中有趣的生物现象,开拓学生视野。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二中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曾经建造过数不胜数的园林。然而遗憾的是,经历了沧海桑田和山河变迁,无论是秦皇汉武的离宫御苑,还是唐宋文士的别业庭园,
阅读、讲述和设计景观的能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才能之一。这种能力使人类得以栖居在广阔的环境中—从温暖的热带稀树草原到凉爽、郁闭的森林,再到寒冷、宽广的苔原。景观作为语
随着美术考生的不断增加和考试时间的总体提前,美术考生又有了新的压力,人物动态速写作为美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美术高考中取得人物速写高分,显得那样重要,但是由于学科性质不同,美术试卷在评分时与文化课科目试卷的评分是不一样的,美术试卷的评分,评卷老师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包含评分老师的个人修养、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与偏爱等。一份试卷是否取得高分,尽管有许多因素在内,但是优秀的
运用比较法解析有关能量变化方面的问题,对同学们理解概念和进行简单计算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