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中学生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长期熏陶下,已没有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读好书的愿望和眼光,他们在毕业后走上社会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读书的习惯,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败。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很多教师只重视课内的讲和练,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我认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条腿,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吕叔湘先生在谈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时曾说:“少数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足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缺乏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其直接后果是阅读兴趣的丧失,而丧失了兴趣的阅读又何谈阅读习惯的养成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阅读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采用反复操练的办法来达到知识的巩固。新课程则强调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传统教育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重要内涵——人文性。
做课外阅读训练算不算“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不能说毫不相干,最起码关系不大。真正的课外阅读训练除了内容上的“课外”,还有时间上的“课外”,是指学生自主的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广泛的课外读物阅读活动。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离不开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语文“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于书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开发的意识,提高其自主开发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神圣使命。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内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在课内获得。但圆满的课内,充其量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半,语文教学的另一半天地在课外在课外阅读中,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可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视野,更要有开放的胸襟,要突破原有的语文教学格局,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时间。
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我们要打通课内外,建立起课堂——校园——社区——家庭——社会的主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走近学生。学生的时间很宝贵,容不得我们随便挤占和浪费。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时刻注意同课内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学完了《背影》,不妨趁机推荐《父亲的爱》、《父亲的洗发水》、《父亲的自行车》等优秀范文,以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教师要根据精读和略读的不同,做出相应的指导。“精读书时要纤屑不遗,略读时要提纲挈领。”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和信息的习惯。如培养学生养成看书读书的习惯,并坚持初中三年不间断;要求学生看电视注意精彩的台词和解说词;听广播注意搜集有益的信息,逛马路注意广告用语的得体与否,买东西注意说明书的介绍等等。
最大限度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要给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和自我表现的空间。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对学生大胆或出格的看法泼冷水或讽刺挖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 丁洪刚
我认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条腿,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吕叔湘先生在谈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时曾说:“少数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足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缺乏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其直接后果是阅读兴趣的丧失,而丧失了兴趣的阅读又何谈阅读习惯的养成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阅读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采用反复操练的办法来达到知识的巩固。新课程则强调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传统教育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重要内涵——人文性。
做课外阅读训练算不算“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不能说毫不相干,最起码关系不大。真正的课外阅读训练除了内容上的“课外”,还有时间上的“课外”,是指学生自主的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广泛的课外读物阅读活动。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离不开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语文“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于书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开发的意识,提高其自主开发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神圣使命。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内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在课内获得。但圆满的课内,充其量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半,语文教学的另一半天地在课外在课外阅读中,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可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视野,更要有开放的胸襟,要突破原有的语文教学格局,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时间。
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我们要打通课内外,建立起课堂——校园——社区——家庭——社会的主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走近学生。学生的时间很宝贵,容不得我们随便挤占和浪费。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时刻注意同课内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学完了《背影》,不妨趁机推荐《父亲的爱》、《父亲的洗发水》、《父亲的自行车》等优秀范文,以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教师要根据精读和略读的不同,做出相应的指导。“精读书时要纤屑不遗,略读时要提纲挈领。”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和信息的习惯。如培养学生养成看书读书的习惯,并坚持初中三年不间断;要求学生看电视注意精彩的台词和解说词;听广播注意搜集有益的信息,逛马路注意广告用语的得体与否,买东西注意说明书的介绍等等。
最大限度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要给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和自我表现的空间。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对学生大胆或出格的看法泼冷水或讽刺挖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