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向学生学习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w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先生告诫我们,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不虚心向学生学习的人,是不配做学生的老师的。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进行过大型研究,结论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因此,如何接受孩子的影响,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教育观念重大变革的焦点课题。”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积极影响至少有以下十个方面:1.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2.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3.有较强的平等意识;4.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5.热心社会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6.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境意识;7.相信事实;8.做事认真;9.积极的休闲态度;10.兴趣爱好广泛。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老师也感慨:“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会常常感到自己心灵已斑斑锈迹!”不仅如此,就是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每个有心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总会从学生独到的见解与方法中深受启发。所有这些都值得教师认真反思并要向学生学习。
  
  一、向学生学习是教育民主与科学的必然要求
  
  就知识、能力、阅历等而言,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就道德而言,却很难说教师就一定比学生高尚。须知“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要比我们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外加给学生“美好道德”,而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保持学生的童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再明确一点说,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
  向学生学习,是教育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呼唤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告诫青年教师:“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强制人的灵魂,要去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特性、意向和需求。”
  向学生学习,就是还教师以真实,还教育以科学的过程。当我们以学习的态度,以质朴、真诚但不乏缺点的“真人”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所谓“还教育以科学”,就是面对现实中弥漫的“假教育”,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破除着“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以真诚培养着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绝不教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难怪,始终为教育民主而大声疾呼的李镇西老师也是童心教育的亲身实践者!向学生学习,即使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也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叫“见贤思齐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二、向学生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要求
  
  一些高明的教师,在遇到难点或重点时,往往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当学生和老师的老师。学生为了当好老师,必然要费尽心机。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陡然升起一种自豪感,从而产生责任感和自信心。这样留下的印象自然就会深刻许多。在强烈的动机支配下的学习效果,是消极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所永远无法比拟的。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最大的成功在于,教师敢于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而是以民主开放式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单向讲解,而只有师生间无所不在的双向交流,老师更多地是在认真的倾听与适当的点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和知识建构的引路人。正是由于教师让出了课堂的“霸主地位”,师生之间成为合作、互助、学习的关系,才使其课堂教学能够结出如此的累累硕果!
  
  三、向学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与学习。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如果“教”离开了“学”,不学而“教”,那么“教”便会陷入十分窘困的境地。因此,教师必须在教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学的途径很多,如书本、报刊、生活等,但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最能见效的还是首推“教”的主体向“学”的主体——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学习。只有我们低下身子以学习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才能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与拷问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者。同时,向学生学习也才能增强教师的学习紧迫感与自身专业发展的使命感!
  新课程努力突破由“学科中心”所必然导致的“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课堂中心”,提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可见,教师向学生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向学生学习提供了大的背景条件。
  教师向学生学习要真正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从理念变为行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自身的传统角色定位必须有根本的改变。
  教师向学生学习,意味着教师必须“走下神坛”,走到学生中来,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平等首席”。也就是说,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进而实现教师由权威向非权威的角色转换。为此,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快乐与分享,实现教师由导师向学友的转变;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还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师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的转变;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最好机会,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成为应战者,进而实现教师由挑战者向应战者的转变;教师应允许学生缺点的存在,允许奇才怪才的发展,应给学生引路,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实现教师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的转变。这样,我们将学生变成“教师型学生”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学生型教师”。
  除此以外,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时间,还学生以充分的话语权。那种独占课堂45分钟的教师是不可能向学生学习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表达,才能发现其思想的火花,才能激活教师的思想,进而引起师生的思想共鸣,达到提升自己思想的目的。
  教师还必须给学生以空间,主动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给学生以展示其创造性思维与活动的机会。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属于全体同学,其黑板再也不是教师的专有“领地”,而是全体同学与教师共享的地方,全体同学也可以在这个原本神圣的地方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风采。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向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而且应向那些后进生学习。有的教师对向后进生学习,往往信心不足:他们不给自己制造麻烦已不错了,他们身上又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呢?尽管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想法却是失之偏颇的。后进生并非一切方面都差,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则会对教师的思维有某种启迪,对教学工作有较大益处,教师应加以留心,加以发展,加以学习。教师应充分重视“差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的看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这对于根据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改进工作,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是颇有益处的。
  美国社会学家在《孤独的人群》中指出:传统时代是年轻人向老年人学习,工业时代是同辈人彼此学习,信息时代是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年龄上的“长者”向比自己“年轻”的学生学习,正是时代的要求。
  世界上最真最美的东西在哪里?在孩子的心里。也许,自觉地向学生学习,才是一位优秀教师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标志。真正的师者,不但能“不耻下问”(孔子语),可以以学生为师,而且以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为自己最大的快乐”。(陶行知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不肯放手的娘亲  中考前闺女便打算考完试去她仰慕已久的同济大学,无奈单位太忙我不能请假,她不肯跟团,便想自己邀伴儿——她问我:“邀两个女同学可以吧?”  3个女孩子……我犹豫着,补上一句:“要有男同学就壮胆儿了。”  闺女在同学群发起倡议,有几个孩子蠢蠢欲动,但无一不被家长驳回,还惹得大家群声讨伐我:“你是假妈么,养女孩不能心大,北大女生美国失踪还不够惨痛?”  罢罢。真是不敢放手。  倒是她们班
目的 探讨经内镜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晚期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经内镜局部化疗,并联合放疗;对照组16例进行传统的外科姑息手术治疗,也联合放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缓解率分别为85.71%、68.75%,1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50%.结论经内镜局部化疗对晚期上段食管癌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