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通过介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专业检验检疫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讨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对高职院校检验检疫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检验检疫实务 报关与国际货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86-01
随着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的步伐,报检报关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目前制约中小型外贸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制定检验检疫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在不改变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报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高职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检验建议实务课程,采用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编写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全国统一教材》,由于是考试教材、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没有,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而由于国家政策更新变化较快,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国家政策更新,学生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很难适应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别。
(二)教学方法不够系统
就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由于课程设置和实训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而言难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现行的课程标准不够完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教学做结合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未建成网络课程。
(三)英语能力欠缺
报检是许多货物进出国门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具有相当强的涉外性,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偏低,这也给教师上课带来一定的难度,无法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外贸课程双语教学要求,只能对英文部分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讲解,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考核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检验检疫实务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的是综合考试的形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考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无法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在现有基础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知识通过图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的理解,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
同时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完善,完成全系列整合上网,有计划进行课程录像摄制并上网。进一步改善校内报检实训实验室的实训环境,加强报检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必备知识技能调查分析。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能与货代公司(报关公司)签订长期校企合作协议,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
(二)选择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必要时可自编教材
检验检疫实务是一门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在选择教材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的前景,可选择一些案例较为丰富,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我院《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标准,编写课程项目化校本教材。
(三)重点培养学生外语知识能力,加强课外英语辅导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底子薄弱的情况,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各专业需求及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增加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另外,应注重英语课程的课外辅导,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英语社团、英语角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高职英语课程设置。
(四)坚持“立足现状,提升层次,优化结构”的原则,培养与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课程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校内兼职教师5人。校内教师均具有双师资格,要在现有教师结构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校内教师每年到货代企业进行挂职、顶岗锻炼,同时聘请校外报检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报检课程体系建设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实行集中备课制,学习国家新的政策变化,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五)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改进课程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考核模式,做到学生考试一人一卷,不重复
改变现有状态下以一张试卷评判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除了传统闭卷模式以外,加入上机模拟考试、实习报告、实践结果考核等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综合情况来评判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余瑜.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改革——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设计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09(05).
[2]刘丽杰.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
[3]吴海芳.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检验检疫实务 报关与国际货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86-01
随着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的步伐,报检报关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目前制约中小型外贸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制定检验检疫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在不改变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报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高职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检验建议实务课程,采用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编写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全国统一教材》,由于是考试教材、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没有,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而由于国家政策更新变化较快,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国家政策更新,学生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很难适应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别。
(二)教学方法不够系统
就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由于课程设置和实训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而言难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现行的课程标准不够完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教学做结合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未建成网络课程。
(三)英语能力欠缺
报检是许多货物进出国门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具有相当强的涉外性,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偏低,这也给教师上课带来一定的难度,无法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外贸课程双语教学要求,只能对英文部分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讲解,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考核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检验检疫实务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的是综合考试的形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考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无法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在现有基础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知识通过图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的理解,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
同时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完善,完成全系列整合上网,有计划进行课程录像摄制并上网。进一步改善校内报检实训实验室的实训环境,加强报检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必备知识技能调查分析。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能与货代公司(报关公司)签订长期校企合作协议,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
(二)选择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必要时可自编教材
检验检疫实务是一门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在选择教材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的前景,可选择一些案例较为丰富,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我院《检验检疫实务》课程标准,编写课程项目化校本教材。
(三)重点培养学生外语知识能力,加强课外英语辅导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底子薄弱的情况,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各专业需求及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增加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另外,应注重英语课程的课外辅导,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英语社团、英语角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高职英语课程设置。
(四)坚持“立足现状,提升层次,优化结构”的原则,培养与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课程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校内兼职教师5人。校内教师均具有双师资格,要在现有教师结构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校内教师每年到货代企业进行挂职、顶岗锻炼,同时聘请校外报检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报检课程体系建设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实行集中备课制,学习国家新的政策变化,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五)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改进课程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考核模式,做到学生考试一人一卷,不重复
改变现有状态下以一张试卷评判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除了传统闭卷模式以外,加入上机模拟考试、实习报告、实践结果考核等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综合情况来评判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余瑜.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改革——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设计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09(05).
[2]刘丽杰.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
[3]吴海芳.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