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至亲至爱的相继离世,让这位以征战四方为业的枭雄生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心,从此醇酒美人,聊度余日, 还是生意人的一场宣传秀?
7月26日,58岁的郭台铭“双喜临门”。
一个是迎娶30多岁的舞蹈老师曾馨莹,另一个是宣布捐出个人财富的十分之九给社会。外界关于“台湾首富”(注:排名有变化了)的续弦猜想可以到此结束;而他的慷慨,也远远超出之前所做的慈善承诺。以捐出的财富计算,郭台铭仅次于华人世界的首富李嘉诚。
消息打得媒体界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多少令熟悉郭董的人感到欣慰——穿着阿玛尼西服的郭台铭没有“基因突变”,还是那个穿着没有牌子的夹克衫、每天深夜开着高尔夫车在位于深圳的“领土”上巡视的郭大老板。
“我这辈子都是在逆境中,如果不是逆境,我还觉得不过瘾”,“鸿海就是打不死的地瓜和蟑螂”。
万劫不复做恶人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郭台铭的强势、独裁、霸气和苛责的管理风格,将鸿海带向当仁不让的“代工之王”,成为台湾电子代工产业一只最凶猛的巨兽,也让他成为台湾最有争议的商界人物。
在微利的代工行业,鸿海依靠管理和规模创下40%的高利润率,让同行难以望其项背。鸿海上市后,郭台铭自然是股东热烈追捧的对象。但在社会和媒体眼中,郭台铭和他的鸿海却始终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十多年前,圈外很少有人听说过郭台铭这个名字。多年以来,他一直低调地拓展自己的版图,远离大众。然而规模大如今天的鸿海,郭老板已经很难逃离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他有个“三不”原则,即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不任意拍照。只有每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记者们才有机会看到这位首富的身影,和投资法人、外资企业听上一堂郭董的“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
而对于媒体的指摘,郭台铭素来横眉冷对,甚至有搞“恐怖威胁”的嫌疑。
2006年8月,《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报道了富士康血汗工厂。被激怒的鸿海绕过《第一财经日报》,对做这篇报道的记者和记者的直属上司提出起诉,索赔3000万元人民币,并要求法院冻封结二人财产。虽然,事件最后以“索赔一元”不了了之,然而鸿海咄咄逼人的强硬激起了大陆媒体对其“仗财压人”的强烈反感。这一切当然都在郭台铭的授意之下。
早在此前,鸿海就数次和媒体交恶。2004年4月29日,台湾《工商时报》记者一篇涉及鸿海的报道也曾触怒郭台铭。郭遂向台北地方法院提供1000万元担保金,诉请“假扣押”记者财产3000万。局面最后闹到台湾记者协会为此发起万人联署活动,并透过国际记协等团体发函给包括戴尔、新力公司、诺基亚、惠普等鸿海客户,提醒国际知名品牌慎选“代工厂商”,不要下单给漠视人权、打压新闻自由的企业。
至于对揪着他私生活不放的八卦传媒,郭台铭更是强硬到底。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破口大骂《苹果日报》的业主黎志辉,甚至扬言“等上市,把所有的股份都买下来”,或者等他退休后办一份《鸿海日报》,直接干掉《苹日》!
2007年,郭台铭告香港《壹周刊》的女记者臧家宜敲诈勒索案,当事人竟在现场被捕。案情扑朔迷离,各方人物在法庭上相见,各有说法,堪称一部台湾版的《罗生门》。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一位名叫杨人凯的前鸿海员工浮出水面——被炒掉而对郭台铭心生怨恨的鸿海员工,不是一个小数目。
对于自己的性格,甚少反思的郭台铭坚持认为自己讲的是理、情、法。“公司最高的利益就是我的道理。”
“我的缺点就是比较没有耐心。所以我开除同仁后常感到后悔,就是因为我没耐心听完对方解释。”另外,“我常常花很多时间在矫正同仁们的错误,而没花时间在鼓励他们的优点。也许是中西文化上的不同,我觉得这个人就是因为我爱他才说他的缺点。”
“我的第三个缺点直话直说。造成现在别人不愿扮的坏人都叫我去做,让我现在常当坏人,万劫不复!”
“代工之王”的阿玛尼新装
2006年年底开始,郭台铭忽然间性情大变,成为了横扫港台大陆八卦娱乐杂志头版的头牌男主角。
与刘嘉玲坐机出游,和林志玲大跳充满性暗示的热舞探戈,与关之琳双双现身于上海的酒吧;随后又和刘美人十指相扣出现在王菲、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会”慈善晚宴,当场砸500万买下梁朝伟的玉钵;接着,又向媒体又公开自己择偶的三个条件——“名字中要有一个玲字”。
往日不爱打扮的郭台铭,如今现身台北的阿玛尼专卖店。为了接待他,该品牌店足足推迟了三个小时的关门时间。
是至亲至爱的相继离世,让这位以征战四方为业的枭雄生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心,从此醇酒美人,聊度余日, 还是生意人的一场宣传秀?一时间,外界一边追踪最近的八卦新闻,另一边纷纷猜测——郭大老板究竟发了哪门子疯?
如今看来,郭大老板的事业意图变得清晰起来。其实,2006年年底,郭台铭就宣布进军影视业,将投资百亿元新台币、拍摄百部影视作品,并在家乡山西省投资1亿建巨大的“富士康影视城”。
都说“隔行如隔山,”且不谈影视娱乐业和电子制造业如何相差甚远,郭台铭的“代工之王”正如日中天,为何要这般急迫地转型到其他产业?
这背后是鸿海的“盛世危机”。虽然前些年凭借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严格管理一路凯歌,台湾的国际级代工企业早已面临成长极限的挑战。2007年,鸿海集团营收超过400亿美元。然而,过去每年成长30%以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为了寻求更多的获利空间,台湾的代工企业一直在全球范围寻找更低廉的制造成本并迁移。1988年,郭台铭迈出了他人生中最关键一步,西进内地,在深圳开办了首家工厂,又在华东地区建立完整的生产供应链体系。无数低工资工人的血汗造就了郭台铭的鸿海帝国,而郭台铭和他的鸿海集团也已把劳动力成本降到了最低,再无下降空间。
随着内地劳资环境的变化,富士康这两年在内地屡屡因工人劳动时间严重超标、低薪待遇而处于丑闻漩涡之中。郭台铭曾公开表示严格遵守《劳动法》,但外界普遍认为,此番表态不过是“作秀”。前些年,在富士康等工厂,每月加班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几乎司空见惯。鸿海已经开始朝越南、东欧等较中国内地成本更为低廉的区域转移投资。
为了摆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现状,台湾的许多国际级代工企业大谈科技创新,纷纷设立研发中心。鸿海也在建设研发总部,也有了“科技时代”。但对研发的价值和地位,“实用主义”至上的郭台铭始终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光靠高科技能吃饭的话,纳斯达克就不会哀鸿遍野了!”
而各种人生突变,可能也是这一“转型”的原因。再未雨绸缪的算计,再刚硬的心,也抵不过一个世事无常。
登上财富和地位之巅之后,郭台铭随即遭遇了一系列人生变故:本最有希望接班的胞弟郭台正年仅40撒手离世,而自己的一双儿女无心继承家族事业,鸿海如今后继乏人;尤其是相濡以沫的发妻林淑如因乳癌不幸病逝。这些都让这个以南征北战为人生乐趣的“幕府将军”多少有些心灰意冷。
林淑如曾陪伴着郭台铭度过最艰难的打拼岁月。这段30多年前的浪漫故事不输给任何一部琼瑶剧:没钱、没学历的穷小子结识了台北医学院的校花兼富家千金,随后一见倾心、穷追不舍,最终赢得美人芳心;这对恋人冲破种种阻扰,历经五年的坚持,最后,“公主和灰小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婚后两人非常恩爱。发达之后的郭台铭少不了花花草草的“逢场作戏”,生性坚韧、贤淑善良的林淑如虽然苦恼,都一一包容下来。当年旧情人陈崇美和郭台铭纠缠不清、拍下性爱光碟要求分手费时,林都曾出面帮助处理。而在台湾商圈里,郭台铭宠爱妻子也是出了名的。
遥想当年两人新婚之时,兴奋的郭台铭对妻子说:“我一定要事业有成,成为台湾最富有的人,还要坐着我们自己的游艇,在我们自己的小岛上安心快乐地的生活……”
可惜,他只猜对了部分结局。就在他登上《福布斯》排行榜,成为台湾最有钱者的第二日,林淑如就撒手离去。郭台铭悲恸莫名,叹息:“上帝对我不公平。”他常常去林的坟墓祭扫,一次墓园附近的公路封锁,他甚至翻墙而入。
如今,新人已如玉。与曾馨莹大婚之前,在林淑如两周年忌日上,郭台铭带着家人到墓园祭扫,把两人结婚的旧照摆放在棺椁上,摆上林生前最爱吃的蒸面及素包子,待了几个小时后才神色黯然地离去。
其实,冷眼旁观郭台铭曾公开献殷勤的那几位影视圈女星,都是和曾经的郭太相去甚远的类型。精明如郭台铭,当然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最适合做他的老婆,什么样的女人只可调调情、跳跳舞。对于曾馨莹,郭的评价只有一句——“她身上没有一点钱味。”两人悄然发展之时,正是“郭林恋”传得最沸沸扬扬的时候。
但是,“在我心里排第一位的始终是林淑如,没有改变。”郭台铭说道。
7月26日,58岁的郭台铭“双喜临门”。
一个是迎娶30多岁的舞蹈老师曾馨莹,另一个是宣布捐出个人财富的十分之九给社会。外界关于“台湾首富”(注:排名有变化了)的续弦猜想可以到此结束;而他的慷慨,也远远超出之前所做的慈善承诺。以捐出的财富计算,郭台铭仅次于华人世界的首富李嘉诚。
消息打得媒体界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多少令熟悉郭董的人感到欣慰——穿着阿玛尼西服的郭台铭没有“基因突变”,还是那个穿着没有牌子的夹克衫、每天深夜开着高尔夫车在位于深圳的“领土”上巡视的郭大老板。

“我这辈子都是在逆境中,如果不是逆境,我还觉得不过瘾”,“鸿海就是打不死的地瓜和蟑螂”。
万劫不复做恶人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郭台铭的强势、独裁、霸气和苛责的管理风格,将鸿海带向当仁不让的“代工之王”,成为台湾电子代工产业一只最凶猛的巨兽,也让他成为台湾最有争议的商界人物。
在微利的代工行业,鸿海依靠管理和规模创下40%的高利润率,让同行难以望其项背。鸿海上市后,郭台铭自然是股东热烈追捧的对象。但在社会和媒体眼中,郭台铭和他的鸿海却始终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十多年前,圈外很少有人听说过郭台铭这个名字。多年以来,他一直低调地拓展自己的版图,远离大众。然而规模大如今天的鸿海,郭老板已经很难逃离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他有个“三不”原则,即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不任意拍照。只有每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记者们才有机会看到这位首富的身影,和投资法人、外资企业听上一堂郭董的“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
而对于媒体的指摘,郭台铭素来横眉冷对,甚至有搞“恐怖威胁”的嫌疑。
2006年8月,《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报道了富士康血汗工厂。被激怒的鸿海绕过《第一财经日报》,对做这篇报道的记者和记者的直属上司提出起诉,索赔3000万元人民币,并要求法院冻封结二人财产。虽然,事件最后以“索赔一元”不了了之,然而鸿海咄咄逼人的强硬激起了大陆媒体对其“仗财压人”的强烈反感。这一切当然都在郭台铭的授意之下。
早在此前,鸿海就数次和媒体交恶。2004年4月29日,台湾《工商时报》记者一篇涉及鸿海的报道也曾触怒郭台铭。郭遂向台北地方法院提供1000万元担保金,诉请“假扣押”记者财产3000万。局面最后闹到台湾记者协会为此发起万人联署活动,并透过国际记协等团体发函给包括戴尔、新力公司、诺基亚、惠普等鸿海客户,提醒国际知名品牌慎选“代工厂商”,不要下单给漠视人权、打压新闻自由的企业。
至于对揪着他私生活不放的八卦传媒,郭台铭更是强硬到底。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破口大骂《苹果日报》的业主黎志辉,甚至扬言“等上市,把所有的股份都买下来”,或者等他退休后办一份《鸿海日报》,直接干掉《苹日》!
2007年,郭台铭告香港《壹周刊》的女记者臧家宜敲诈勒索案,当事人竟在现场被捕。案情扑朔迷离,各方人物在法庭上相见,各有说法,堪称一部台湾版的《罗生门》。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一位名叫杨人凯的前鸿海员工浮出水面——被炒掉而对郭台铭心生怨恨的鸿海员工,不是一个小数目。
对于自己的性格,甚少反思的郭台铭坚持认为自己讲的是理、情、法。“公司最高的利益就是我的道理。”
“我的缺点就是比较没有耐心。所以我开除同仁后常感到后悔,就是因为我没耐心听完对方解释。”另外,“我常常花很多时间在矫正同仁们的错误,而没花时间在鼓励他们的优点。也许是中西文化上的不同,我觉得这个人就是因为我爱他才说他的缺点。”
“我的第三个缺点直话直说。造成现在别人不愿扮的坏人都叫我去做,让我现在常当坏人,万劫不复!”
“代工之王”的阿玛尼新装
2006年年底开始,郭台铭忽然间性情大变,成为了横扫港台大陆八卦娱乐杂志头版的头牌男主角。
与刘嘉玲坐机出游,和林志玲大跳充满性暗示的热舞探戈,与关之琳双双现身于上海的酒吧;随后又和刘美人十指相扣出现在王菲、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会”慈善晚宴,当场砸500万买下梁朝伟的玉钵;接着,又向媒体又公开自己择偶的三个条件——“名字中要有一个玲字”。
往日不爱打扮的郭台铭,如今现身台北的阿玛尼专卖店。为了接待他,该品牌店足足推迟了三个小时的关门时间。
是至亲至爱的相继离世,让这位以征战四方为业的枭雄生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心,从此醇酒美人,聊度余日, 还是生意人的一场宣传秀?一时间,外界一边追踪最近的八卦新闻,另一边纷纷猜测——郭大老板究竟发了哪门子疯?
如今看来,郭大老板的事业意图变得清晰起来。其实,2006年年底,郭台铭就宣布进军影视业,将投资百亿元新台币、拍摄百部影视作品,并在家乡山西省投资1亿建巨大的“富士康影视城”。
都说“隔行如隔山,”且不谈影视娱乐业和电子制造业如何相差甚远,郭台铭的“代工之王”正如日中天,为何要这般急迫地转型到其他产业?
这背后是鸿海的“盛世危机”。虽然前些年凭借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严格管理一路凯歌,台湾的国际级代工企业早已面临成长极限的挑战。2007年,鸿海集团营收超过400亿美元。然而,过去每年成长30%以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为了寻求更多的获利空间,台湾的代工企业一直在全球范围寻找更低廉的制造成本并迁移。1988年,郭台铭迈出了他人生中最关键一步,西进内地,在深圳开办了首家工厂,又在华东地区建立完整的生产供应链体系。无数低工资工人的血汗造就了郭台铭的鸿海帝国,而郭台铭和他的鸿海集团也已把劳动力成本降到了最低,再无下降空间。
随着内地劳资环境的变化,富士康这两年在内地屡屡因工人劳动时间严重超标、低薪待遇而处于丑闻漩涡之中。郭台铭曾公开表示严格遵守《劳动法》,但外界普遍认为,此番表态不过是“作秀”。前些年,在富士康等工厂,每月加班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几乎司空见惯。鸿海已经开始朝越南、东欧等较中国内地成本更为低廉的区域转移投资。
为了摆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现状,台湾的许多国际级代工企业大谈科技创新,纷纷设立研发中心。鸿海也在建设研发总部,也有了“科技时代”。但对研发的价值和地位,“实用主义”至上的郭台铭始终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光靠高科技能吃饭的话,纳斯达克就不会哀鸿遍野了!”
而各种人生突变,可能也是这一“转型”的原因。再未雨绸缪的算计,再刚硬的心,也抵不过一个世事无常。
登上财富和地位之巅之后,郭台铭随即遭遇了一系列人生变故:本最有希望接班的胞弟郭台正年仅40撒手离世,而自己的一双儿女无心继承家族事业,鸿海如今后继乏人;尤其是相濡以沫的发妻林淑如因乳癌不幸病逝。这些都让这个以南征北战为人生乐趣的“幕府将军”多少有些心灰意冷。
林淑如曾陪伴着郭台铭度过最艰难的打拼岁月。这段30多年前的浪漫故事不输给任何一部琼瑶剧:没钱、没学历的穷小子结识了台北医学院的校花兼富家千金,随后一见倾心、穷追不舍,最终赢得美人芳心;这对恋人冲破种种阻扰,历经五年的坚持,最后,“公主和灰小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婚后两人非常恩爱。发达之后的郭台铭少不了花花草草的“逢场作戏”,生性坚韧、贤淑善良的林淑如虽然苦恼,都一一包容下来。当年旧情人陈崇美和郭台铭纠缠不清、拍下性爱光碟要求分手费时,林都曾出面帮助处理。而在台湾商圈里,郭台铭宠爱妻子也是出了名的。
遥想当年两人新婚之时,兴奋的郭台铭对妻子说:“我一定要事业有成,成为台湾最富有的人,还要坐着我们自己的游艇,在我们自己的小岛上安心快乐地的生活……”
可惜,他只猜对了部分结局。就在他登上《福布斯》排行榜,成为台湾最有钱者的第二日,林淑如就撒手离去。郭台铭悲恸莫名,叹息:“上帝对我不公平。”他常常去林的坟墓祭扫,一次墓园附近的公路封锁,他甚至翻墙而入。
如今,新人已如玉。与曾馨莹大婚之前,在林淑如两周年忌日上,郭台铭带着家人到墓园祭扫,把两人结婚的旧照摆放在棺椁上,摆上林生前最爱吃的蒸面及素包子,待了几个小时后才神色黯然地离去。
其实,冷眼旁观郭台铭曾公开献殷勤的那几位影视圈女星,都是和曾经的郭太相去甚远的类型。精明如郭台铭,当然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最适合做他的老婆,什么样的女人只可调调情、跳跳舞。对于曾馨莹,郭的评价只有一句——“她身上没有一点钱味。”两人悄然发展之时,正是“郭林恋”传得最沸沸扬扬的时候。
但是,“在我心里排第一位的始终是林淑如,没有改变。”郭台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