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审美特征,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以宋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为例,从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激发想象,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自主感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读写结合,体验古诗词的创造美四个方面阐述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长期被忽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在小学阶段,与审美教育联系最紧密的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渗透更多的让位于知识理解和字词句的运用,工具性价值还是占据在突出的位置。
  (二)运用古典诗词开展审美教育有独特优势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诗词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融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凝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美好的情感,用婉转和谐的音韵描绘了意境深远的画面,蕴含着真、善、美的情感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笔者尝试在小学高段的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策略设计,引导学生走近古诗词,让他们深切感受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审美元素,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下面将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谈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描写了词人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经历。开头两句开门见山,自然清新,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她所创设的词境中。接着写:兴尽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最后一句写惊起一滩鸥鹭。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词用语简练,清新活泼,寥寥数语,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富生活情趣的画卷。这画卷有山有水,有人有鸟,有声有色,动静相宜。这首词把移动的风景和怡然的心情融为一体,洋溢着欢快愉悦之情和浪漫的少女情怀,让人情不自禁地想随之一起荡舟荷塘,沉醉不归。
  (一)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宋词是由燕乐发展而来的,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最初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所以,与其它的文体相比,更具韵律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美呢?诵读是不二法门。在教学中,我前后共安排了六次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1.形式的多样性
  反复诵读如果只是简单重复难免使人厌倦,所以必须变换形式。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六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变换字体读、配乐朗读、读无字书(即背诵)。这些形式中颇受学生欢迎的是变换字体读。这些字体有楷体、隶书、小篆、金文,由易到难,逐渐呈现。变化字体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感受宋词韵律美的同时,也初步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领略了汉字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可谓一举多得。
  2.诵读的层次性
  (1)初读。初读时,我要求学生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2)再读。当学生大致理解了词意,我要求学生用朗读来展现词中所描绘的画面。
  (3)精读。当学生对词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我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读出词人用词之巧妙。反复诵读并非在同一层面上进行,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也由单调变得丰富,从而借助诵读充分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二)激发想象,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首《如梦令》也不例外,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连绵不断的画卷:词人与同伴陶醉于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继而惊起一滩鸥鹭。这些变化的风景和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图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景呢?唯有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词,不借助想象,就参不透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诗词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画,以唤起学生对物象、情境及事件的切身感受和鲜活印象,让静止的语言活跃起来,从而体验美的情趣,感受美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
  1.自由畅想,构建图景师:优美的诗词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生1:溪亭日暮。
  生2:我的眼前出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画面。
  生3:词人和她的朋友们在奋力争渡
  生4:惊起一滩鸥鹭
  2.創意再现,体味入境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到了这么多的画面。哪一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这个画面。
  生1:我对“溪亭日暮”印象深刻。我仿佛看见夕阳西下,晚霞满天,词人和朋友们在溪边的亭子里边欣赏美景边饮酒做诗,好不惬意。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藕花深处”这一句。因为这句词让我想到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3:我对“争渡,争渡”这一画面印象最深刻,我仿佛看见他们焦急地划船。老师,我想用朗读展现画面。争渡,争渡(语气显得急促,略显焦急)。
  这一设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继而分享自己的感悟,或用语言描绘,或用诵读展示,或用简笔画再现。既引导学生感受了宋词的意境美,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自主感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对于语言的感悟,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在品鉴语言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
  师:这首词通俗易懂,用词口语化,仿佛毫不经意,信手拈来。但是细细品味,又感觉含义深刻,妙不可言。请你再次品读,说说你认为用得巧妙的字词。
  生1:我认为“争渡争渡”用得巧妙,词人连用两个争渡,把他们当时急切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生2:我觉得“一滩”用得巧妙。我们一般会用“一行”或“一群”来形容很多鸟。但是词人别出心裁用了“一滩”,写出了鸟儿的多和鸟儿的惊慌失措。
  (四)导入写作,体验古诗词的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表现。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注重锻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1.文体改写,引导学生将这首《如梦令》改写成一篇现代散文或一则小故事。
  2.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创作古诗词,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只要设计合理,循序渐进,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
  3.意向大搜索:列举“春天、秋天”两个主题,引导学生搜索相关意向。学生在罗列意向的同时,脑海中必然会浮现出相关画面,为创作打好基础。
  三、结语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字词句翻译,内容串讲的诗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领略了古诗词之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郑金洲.体验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蒋勋.蒋勋说宋词.中信出版社,2012.
  \[4\]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其他文献
摘要: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办学问题,一直是我国打赢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战的硬骨头。贵州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老少边穷各种人群集中,山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昆寨乡永新村为例,简单介绍了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办学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破解山村中小学办学难题的策略,希望能为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走出办学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村中小学 办学难题 破解策略  2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新时期大学生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进行了探讨。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实施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支持部分优秀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三级课程正在积极推行,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人们都在探讨。昭明小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着丰富的校本资源亟待开发。昭明小学在过去的多年中,一直致力构建昭明文化,打造书香特色,树立昭明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昭明小学向何处去,如何深度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深度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全面改革,是实现学校个性化办学,学生
摘要:运用文化生态学原理解析现代网络微文化生态特征,审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生态培育所存在的不足。通过“价值认同、人格塑造、环境育人、自觉践行”四个维度深度剖析微文化生态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应践行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微文化 价值生态 策略  一、微文化的内涵  (一)微文化的含义  中国互联网技术起步晚,发展快,
【摘要】创客空间生态系统是适合创客开展创新创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共生元素。从创客教育实施,原型设计环境,创客空间生产模式,多元化商业途径几个核心元素探索了如何构建理想的创客空间生态系统。  【关键词】创客空间 生态系统 构建 创意设计  创客空间的构建是开展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重要途径,创客教育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范式,要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创客空
【摘要】“作文难,难作文”是无数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共同的感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没有掌握基本的叙写方法。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做有心之人,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叙写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积累素材 掌握方法 读写结合目前,“作文难,难作文”是无数教师和学
高三的考试,可谓家常便饭。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周考、月考、联考、统考、模拟考,总之,频率非常之高。考试评价要想提高可信度,关键在考后试题讲评过程中,如何构思才能取得设计巧妙,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探究构思高三数学试题评讲课的设计。  数学试题讲评课设计一、设计重要环节(案例说明)  笔者在评讲一道函数题时,设计重要环节,案例如下:  卷面出现的典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不可否认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课堂多以理论授课为基础,而第二课堂多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两堂课的有机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和播音社团为例,探讨在有机融合下产生的教学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摘要】精当独到的外貌刻画,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还会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所以,要写好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然后着力去表现这些特征。  【关键词】以形传神 深化主题 个性语言 关注细节  芸芸众生中,总有些面孔让我们时常想起,从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仁爱、友善、宽容、执着追求、不惧艰险、百折不挠……让人为之动容,念念不忘。可是当我们
摘要:目前服装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改了又改,可事实上改来改去也不见成效。服装班的学生3年后毕业走出去没有自信,不敢去应聘设计师助理等含金量高的职业,反而是那几个参加过为期2~3个月的服装技能竞赛的同学敢于去走高端职业路线。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瓶颈在哪?如何去突破,结合带学生竞赛的经历,浅议服装技能大赛对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服装技能大赛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  近几年,本专业一直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