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一样老去的城市梦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倪田金新著《开往会稽山的客车》把城市梦这个主旨隐含在爱情故事之中,那个年代农村人都怀揣着一个“跳出农门”的梦想,为此他们开辟了不同的路径,牺牲和奉献了金钱、爱情、尊严等,甚至触犯了法律。小说注重人物活动场景的设置,围绕城市梦,展开爱情梦与文学梦;结构线索清晰,主辅线交叉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
  关键词:倪田金 《开往会稽山的客车》 城市梦 爱情梦 文学梦
  在前卫先锋标新立异的当代文坛,在物欲横流纷繁浮躁的“互联网 ”时代,倪田金这位五十多岁的高校学生处处长,能够拔冗剔繁沉静下来把他陈酿多年的爱情故事,装在一辆通往会稽山深处的客车上,让我们闭上双目,重新温习一下那与时间一样老去的爱情梦、文学梦、城市梦……
  一、中国梦城市梦
  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构建整个中国复兴之路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靠城市梦的实现,以中国为代表的城镇化是21世纪影响全球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国梦城市梦是指现代理想城市建设,即社会学意义上的城镇化建设。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倪田金长篇小说《开往会稽山的客车》,所展示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梦,是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青年人人都怀揣着的一个梦想,就是进城工作成为城市人的梦想。
  小说是写那些从越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会稽山区128所乡村学校后所演绎的进城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我”马波是1986年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会稽山区的一所中学任教的,包括“我”父母认为,“我”和许多人一样,进城之路犹如李白的“蜀道之难”。“但愿我有朝一日能调到城里工作”,是“我”父亲今生最后的愿望。
  作者在表达城市梦这个主旨时,是把它隐含在爱情故事之中的,是让读者跟在客车上艳遇而又陶醉凄美无私不了而终的爱情故事后,感受那个时代普通的农家子弟大学毕业想要留在城里工作该有多难?就在“我”对城市梦消极期待四年之久后,这个“穿一件低领短袖猩红色的连衣裙,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项链,头上戴一顶镶边的白色草帽”,名叫程水娟的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大学生,给了“我”一个爱情梦,填补了我“感情的空白”。
  是什么让这个大学毕业四年在父母不断施加相亲压力的情形下,还苦苦捱着寂寞时光的青年孤守空房呢?一是工作。这是一种日常行为,正如吃饭睡觉。二是文学梦。课余时光读书写作,填补寂寞时光,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城市梦。三是城市梦。这是中国人半个世纪的梦想。在文章《中国将在2050年完成城镇化》中说道,2012年开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止步不前。2011年城市人口超过50%,2013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可这其中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还有待时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颁布,城镇化在中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浪潮。但是现在乡村社会开始逆袭,农民工和村民往往都不愿意加入城市户口,所以说新世纪的这半个世纪,不能叫中国人的城市梦,只能说是国家社会学意义上的城镇规划。四是爱情梦。或许是没有遇到浪漫而真挚的爱情,这个梦一直枯竭着。对工作,作者在文中涉猎甚少,尽管会稽山深处这所乡村中学是作者有意无意间塑造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景,也有对这所学校精心的描写,比如对三层高的教工宿舍楼的深刻描写:“就像直立在溪边超级偏瘦的火柴盒,让人担心会被一阵突来的狂风吹倒”,还有对这宿舍楼里属于“我”独居的十二平方米的房间的留恋。
  二、城市梦的路径选择与诠释
  这部小说所表达的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梦,农村人尤其是农村的青年人都怀揣着一个“跳出农门”的梦想,对于进城的路径,倪田金在这部小说中有所展示:
  一是靠政策办厂挣钱进城。程水娟的姐夫在上海承揽建筑工程,崔小石女友的父亲曾是乡村教师也在上海做了包工头子。
  二是靠着父辈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这首先要看大学毕业生是城里人还是乡村人。来自乡村的人自然要分配回到乡村支援家乡教育事业,这是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与“我”同寝室的朱文的父亲是城里当官的,朱文毕业后分配到了城里的一所名牌中学,后来又是他父亲托关系把他调到了《越州商报》工作。
  三是靠金钱敲开城市的大门。包工头子的儿子,就是带着漂亮女友和表妹来“我”校跳交谊舞的张一江,就是花了二十万托关系进了城。
  四是要有“深厚背景”。“我”所在的山村中学的校长,一干就是几十年,五十岁出头进了城,按能力本该当个中学副校长,因为没有“深厚背景”,只当了个校办主任。这是不论功劳论关系。
  五是靠美貌。那些貌美如花的村姑们,竟然把一个小小的公交客车视为进城的救命稻草,为此不惜奉献青春和肉体。有一个标致的女孩嫁给了矮个子售票员,进城了,当了劳务商场卖货的营业员,这点燃了多少村姑进城的希望啊!数学老师周明的女友不惜退掉已有两年的婚约,在一个夏天的雨夜走进车站城里司机的卧室,后来进城无望婚约遭退梦醒时分喝下农药自杀了。
  最后一类,就是无权无势无背景无金钱的“我”等一些穷教书的想通过个人奋斗了却城市梦。喜欢书法的小李老师想通过刻苦修练书法然后赢得城里姑娘的芳心。“我”是想通过文学梦完成城市梦,就是“文学进城”的梦想。
  那个年代为了进城,青年们牺牲和奉献了金钱、爱情、尊严等,甚至触犯了法律。张一江的父亲为了张一江进城花了二十万,最后东窗事发。像周明老师的未婚妻一样为了进城奉献肉体的又有多少妙龄村姑?问题是她们奉献的对象在今天来看是不能理解的,不就是一个大巴司机吗?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记忆。要知道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营业员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坐在司机副驾驶位置上的美丽村姑,就是客车上的一道美丽风景,“不用买票”和“特殊地位”赢得了多少羡慕的目光啊!
  因为毕业分配回到乡村的小李老师的爱情不再生长,张一江的小师妹与他友好地分手,分手礼物是给他最后一次吻。因为乡村教师这么个可卑的名字,连相貌平平的粮栈营业员,就是周明老师的女友都看不起。爱好摄影的小陈老师,崔小石老师都与有钱人家的女儿恋爱,亦被人冷眼相待。乡村教师这个身份,是被人看不起,又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这是一个悖论。是一个上不着边下不落地的角色。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山西现实题材电视剧让观众看到了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积极进取的山西形象。山西电视剧始终紧跟时代,坚持纪实性创作,本文将重点梳理有代表性的电视剧工作者和代表作品,希望对山西电视剧未来的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山西电视剧 振兴之路 纪实性题材  山西电视剧艺术起步较晚,但是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发展的鼎盛期,在众多电视剧类型中,山西电视剧主要集中在革命历
在我刚入初中时,我被选为班长。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猛烈地颤了颤,我抿紧了嘴巴,表面上面色平静,心,却早已乱成了一团浆糊。我艰难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最终却只从一团乱麻中抽离出两种明确的情绪:一是受宠若惊,一是忐忑不安。我猛地闭上了眼睛,又“唰”地睁开,才不易地将心里翻涌着的乱麻般的思绪压下,下定了做班长的决心。   然而,现实总是与期待背道而驰。那日,我站在讲台上,呼吸声加重了不止一星半点,用手揉
摘要:巴金的《海的梦》描写了女主人公里娜在争取奴隶斗争中勇敢并坚定信仰的本质,展现了一个本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女子从懵懂无知到走向革命,但叉因其他牵绊而灵魂痛苦挣扎的过程。在这篇小说中,文中多次描写了女人看海这一景象以及女人梦中的理想国。本文将从象征主义出发主要对“海”与“梦”进行意象分析,并展现女主人公里娜的精神演变过程及小说中体现的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色彩。  关键词:《海的梦》 海梦 浪漫主义  
摘 要: 项斯(约780—853),晚唐著名诗人,江南东道台州府乐安(今仙居)人,会昌四年进士及第,官丹徒县尉。其诗以山水田园为宗,清丽自然,曾获张籍等诗人赏识,名列《唐才子传》,有近百首诗歌传世。国子祭酒杨敬之赠诗云“到处逢人说项斯”,为成语“逢人说项”典故之由来。现选其七首代表作略加赏析,以飨读者。  关键词:项斯 山水 田园 诗歌 赏析  一、《寄石桥僧》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
摘 要: 生态女性主义将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有机结合,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以此改善两性关系、化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印度当代英语小说女作家阿努拉达·罗伊的小说《折叠的地球》通过讲述印度女性在父权制社会饱受压迫的遭遇、生态环境面临文明改造的境遇,描述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中的边缘地位,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局面。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作者对女性与自然的关系的评价
摘 要: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他的小说文本中塑造出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这些主人公形象抑郁彷徨、颓废感伤的特质与其来自原生家庭与海外留学的创伤体验密不可分。郁达夫在对“零余者”无路可寻的社会创伤与无处排解的个体创伤进行书写时,将创伤个体的自我疗救寄托在女性引领的精神救赎上,呈现出可贵的自省忏悔的生命意识,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郁达夫 创伤体验 创伤书写 自我救赎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
话说上回,我接到大BOSS唐太宗的旨意:“贤弟,你此番去西天取经,必定困难重重,你定要保护好自己,安全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就这样,我开启了前途未卜的取经之旅。我从小就是和尚,整天待在金山寺里,除了经书还是经书,其余没几样认得了。“这次取经定是凶多吉少,我得赶紧赶路,免得又出什么幺蛾子。”   说着,路边忽地就窜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救命!”我拔腿就跑,幸好猎户出手相救,我才得以幸存
摘 要: 礼乐随着时代不停变化,呈现出不同风貌。南北朝时期的禘祫祭礼就表现出或分或合的不同。禘祫合祭:受禅于晋代,刘宋、萧齐政权选择承袭晋代的禘祫合祭之礼;鲜卑政权入主中原,北魏孝文帝选择汉魏礼乐之制,依循禘袷合祭。禘祫分祭:为彰显皇权正统,梁、陈以雅正为制乐原则,对祭祀时间与对象进行改动;为缓解因礼乐制度改革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北魏至齐实行禘祫分祭;周、隋两代形成了分祭定制,并为沿袭至唐朝。禘祫祭
摘要:李渔《无声戏》中《人宿妓穷鬼诉嫖冤》一篇,一方面强调因果报应的必然,行恶必被惩罚,行善必受表彰,但另一方面站在正义立场的君子惩恶扬善的手段却是小人才会使用的阴谋与恶行。  关键词:李渔 惩恶扬善 正义与阴谋  善与恶的矛盾本是不可调和的,趋向善而背离恶是天道亦是人道,但人类品性的复杂莫测和人类社会的变幻多端却决定了善与恶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境中,会有意或无意地交融,恶人会有善念善行尚可认为是对
摘要:席勒是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多追求人性解放,试图以人的审美冲动建立起审美的王国,以实现人的自由。《她的国》是由作者建构的“乌托邦”式的纯女性的理想社会,尝试在美学的熏陶下,重新建构起原始的美好生活及世界,契合了席勒的审美的最高境界。本文拟从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出发,在人性、审美、艺术、自由四方面探寻《她的国》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关键词:席勒 审美乌托邦 《她的国》  席勒是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