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开发城市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法,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就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对其氮磷营养盐释放及河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程现场应证。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状况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大的影响,在底泥不加修复时,底泥污染物释放使水体COD、TP、NH3-N浓度分别达到30~35 mg/L、0.4~0.5 mg/L和3.0 mg/L,底泥修复后分别为15~20 mg/L、0.1 mg/L和2.5 mg/L;底泥G值(y)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x)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0.5124x-0.1394(R2=0.9222),y=0.17772x-0.4781(R2=0.8701);结合底泥的生物修复,采用曝气增氧-投加生物制剂措施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时COD、NH3-N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3.6%、25.0%和15.7%;对古廖涌的现场治理工程表明,在未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修复的情况下,经过氧化塘预处理-河道水体增氧-水体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等措施的治理,河道中、下游水体又逐渐恢复黑臭,在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后,河道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有害污染物被排放进水环境中,这些有害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慢慢的累积和富集,使得我国水体污染的特征表现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C/N比和曝气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3~23℃,MLSS为6.0~6.8 g/L,进水NH4+-N浓度50 mg/L,曝气量0.5 m3/h,HRT为6 h实验条件下,总
针对某平原地区钻井水溶矿山地处农业高产示范基地、矿体开采深度小、开采厚度大、地表形变监测要求准确及时的特点,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计算地表形变值
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资料的分析,证明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与道路设计密切相关。针对目前道路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人性化设计为前提,提出一些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采用的安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C/N比较低,可利用碳源较少,大多污水处理厂面临着脱氮碳源不足的问题,而为保证高效的脱氮效率,需投加大量的外碳源,但是这无疑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和额外污泥
NOx为火电厂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造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的重要成因。为了控制燃煤造成的NOx污染,目前火电厂主要采取选择性催化还原方法对其进行脱除。在该方法中
采用浊度法研究了阻垢剂氨基三甲叉磷酸(ATMPA)对模拟磷矿废水结垢物Ca SO4·2H2O的阻垢性能及作用机理。通过测定模拟废水结垢诱导时间,确定ATMPA对Ca SO4·2H2O结晶成核率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要求中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对接。解决中高职院校培养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课程一体化和学生专业发展,都要求中高职院校师资共享。目前学校实
目的:探讨和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31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
<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此外还与猪皮炎与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