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触及的情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末在法国上映的喜剧电影Intouchables,中文名字为《触不可及》,又称《最佳拍档》或《无法碰触》,该片连续10周获得票房冠军,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超越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独占法国电影票房鳌头,堪称影坛奇迹,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接见电影主创。同年,该片获得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奖。此外,收获了第37届凯撒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并于2013年第79届金球奖上获最佳外语片提名。这样一部小成本影片,却能多次获奖,受到无数影迷的推崇,必然有其背后深入人心的力量与情怀,值得关注与探究。本文将从个人心灵的触不可及到彼此的温情救赎,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该电影意图传达的人文情怀及其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一、 个人心灵的孤独放逐
  该片改编自一位法国富翁的自传《第二次呼吸》,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在主仆二人间的真实故事。影片中,主人公菲利普曾因跳伞发生事故导致重度残疾,脖子以下部位完全失去知觉,唯一能活动的只有头部,因此,他虽家财万贯,生活上却必须依赖他人的照顾,不得不聘请私人看护,时刻为他的生活需要服务,这便是该片故事发生的楔子,也就有了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德瑞斯,即菲利普的护理人。
  菲利普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艺术修养极高,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幽默的绅士,然而前来应聘的护理者们大都与其格格不入,以致于他的脾气暴躁,经常更换护理,基本不到两周就会重新招聘。片中面试时我们看到,即使拥有高学历或专业护理知识的应聘者,在与残疾人相处的理念方面仍然不尽人意,将自己定位为优势群体,以俯瞰的姿态面对残疾人,认为残疾人本来就处于社会的弱势位置,什么都不能做。因此,给予同情和帮助是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护理观念,而这正是以菲利普为代表的残疾人最不愿接受的事实和态度,也是为什么当德瑞斯拿着失业证明莽撞地走进面试厅,不顾及菲利普同正常人的差异与之争论,并公然与其助理调情时,菲利普非但没有愤怒,反而最终录用了他的缘故。“这个就是我想要的,没有一点同情心”,因为德瑞斯把他当作一个正常人对待,让菲利普得到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平等与尊重,这正是他希望从别人甚至社会中获得的认同感,正是该片主题所要表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所在。
  对于菲利普这样身体残疾的人,不仅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关怀。看似富足的生活背后,是他自卑的心灵在浮华社会中苦苦地寻觅着一丝认可而已。他与笔友埃莉诺长期保持信件来往,爱慕她却不敢打通电话说上一句你好,邻居经常性地在他家门口任意泊车,虽然门上明令禁止停车,却始终被熟视无睹,可菲利普却从不制止,任他人冒犯,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长久以来形成的自卑感所致。事实上,他也想融入社会,但囿于外部社会的另眼相待与自己内心的作茧自缚,使他始终处于封闭的自我之中,迟迟不能对人打开心扉。他害怕受到伤害,担心在社会交往中找不到能够彼此理解的朋友。可以说,在遇到德瑞斯之前,他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以独立的灵魂漂泊在社会的浮躁之中,他在找寻知己,可他不够勇敢,爱莉诺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明明心灵相通,却不敢追求,这对于菲利普来说,似乎是痛并快乐着。而他自己也甘于做这样一个静守一方的护卫,既然不敢也不愿走近他人,就默默承受一切,维持现状,即使裹足不前。这就是菲利普——一个想去拥有又没有勇气的人,一个将自己困于“舒适区”的人,一个身体残疾但心灵健全的人。而他16岁的女儿尚且都不能给予他尊重,在当今社会,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从这一意义上讲,菲利普不仅是一个自卑的人,又是一个可悲的木偶——隐藏了他的美丽心灵。他封闭得太久了,没人真正愿意打开,也没人能够打开,因此,他是一个“触不可及”的人。
  但德瑞斯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是一个来自底层黑人家庭的普通青年,从小过继给了叔叔婶婶,后叔叔过世,婶婶改嫁,育有多个子女,家庭负担都落在了婶婶一人身上。德瑞斯没有固定职业,长期靠失业救济金维持生计,但因抢劫过一家珠宝店,便有了不光彩的过往。刚刚出狱的他,仍然对生活不抱希望,浑浑噩噩,到菲利普家里面试,也只是为求得一份失业证明而已。因此,可以说,这个“又高又壮,俩胳膊俩腿”,“脑子也够用,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被生活打磨得没有了光彩,甚至不想找一份正常的工作。他的堕落,是内心对这个社会的排斥,反过来,却是社会排斥他太久了,他从未真正找到过属于自己的平等与认同,社会与他,同样格格不入。从这一层面上说,他同菲利普一样,也是一个“触不可及”的人。当然,故事从二者的相遇开始,也因相遇改变了彼此。
  二、 精神世界的彼此救赎
  “我真正的残疾,不是坐轮椅,而是在没有她的世上活着。”菲利普的这句话直戳他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触碰到了观众的情感神经。身体的缺陷并不会真正打倒一个人,信念的坍塌才是致命一击。没有了爱,灵魂便没有归宿,即使拥有荣华富贵,也不过是一具更漂亮的皮囊而已,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分别。而人类对于爱的本能渴求,让德瑞斯和菲利普在这一刻获得了精神共鸣,德瑞斯又何尝不是希望得到家庭的关爱与社会的认同。或者说,他们都是寒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有的美好不过是幻梦一场,终究逃不过现实的残酷回归。
  而影片所要极力阐释的正是这种在思想多元化的世界,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与真挚情感的触不可及,关于爱,关于平等,关于友谊。幸运的是,菲利普找到了德瑞斯这个忘年交,一个可以称为知己的人。而知己的世界,就是在为心灵松绑,没有伪善,没有污秽,不计尊卑与种族之分,只有意趣相投,所有浮华世事中的烦恼都退去了,让你六根清净,怡然自得。在这样的关系中,彼此的心灵间得到了真正的契合,心性也随之自由释放,整个人都沐浴在世界最初的圣洁之中。可知音难觅,知己难寻,在当下喧嚣尘上的社会百态中寻找一个心灵友人,更是难以触及。因此,该片着力刻画了白肤色菲利普同黑肤色德瑞斯之间的纯洁友谊,从生而平等的法则出发,将社会地位、种族差异、年龄界限等等置之度外,让观众看到了可以超越这一切的人类永恒的情感——爱与友谊。当德瑞斯推着装上引擎的轮椅带着菲利普乘风前行于拱桥上时,整个世界似乎都融化了,冬日的暖阳在那一刻分外明亮,观众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法式人文精神与关怀。   当菲利普深夜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出现呼吸急促的不适症状时,德瑞斯并不专业的照顾却显得细致入微,而且有效,告诉他放轻松、深呼吸、镇静,“会没事的”。他在菲利普身边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当菲利普说“空气”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带着菲利普在凌晨4点出去散心,呼吸空气,给他烟吸以缓解情绪,跟他聊天,真正了解他的需求,走进他的内心,这也让他们成了真挚的朋友。这一切,都浸透着人性之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彼此独立,但也正因此,又彼此需要,彼此依恋,甚至彼此影响与改变。影片中,菲利普从开始隐藏内心到逐渐敞开心扉,从独行者的世界走出的他,可以说完成了个人心灵的救赎。而德瑞斯从最初对昂贵画作的排斥,到试图创作,并在应聘快递公司职务时以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得到了认可,以及在跳伞中体味到不一样的人生,这些,于无形中也改变了他的生活,让他得以融入社会。从影片中跳离出来,我们发现,二者从最初的差异显著、喜好各异到逐渐趋同,其中的重要推动力是法国传统的人文价值观,而影片的引人入胜之处,正在于“它诠释了最纯粹的友谊,不论肤色,不分国界,不比贫富,只在乎心与心的契合”[1],以及对人性中真实自我的肯定与追求,这也是该片的核心精神所在。
  三、 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
  影片除了对两位主人公间的故事进行叙述,还穿插了很多细节,以彰显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事实上,“尽管法国人十分崇尚浪漫与高雅,却从不忘对社会现实进行不留情面的讽刺,这一点我们从莫里哀、巴尔扎克、马里沃、路易·德·菲奈斯等法国本土喜剧大师的作品中可见一斑”[2],可以说,法国人骨血里流淌的批判精神,正是其人文价值观的体现。印象深刻的便是菲利普的生日宴会上德瑞斯对古典音乐的解构。他认为凡是不能伴着跳舞的音乐就不是音乐,将貌似熟悉的乐曲解释为“咖啡广告”中的一段,对巴赫的名曲,也理解为是“一群光屁股的人,到处乱跑,却不穿衣服”。更为讽刺的是,因为他经常领取失业救济金,因此对失业管理局热线电话的背景音乐非常了解,所以当他听到这一曲目时,更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起来,“目前线路正忙,预计等待时间约为两年”,十足地批判了这一部门工作的低效率给公民带来的困扰与反感。“这不是猫和老鼠里的吗”,这句调侃式的幽默也让菲利普发自内心的笑出声来,如此著名的古典音乐就这样被一个年轻人玩笑似的“欣赏”了,不仅是对法国社会诸多琐碎现状的不满,也是对“高雅艺术”脱离生活实际的不屑。同样,在歌剧院里,当德瑞斯看到演员出场表演时,不禁旁若无人地放声大笑,将台上的演员看成“是棵会唱歌的树”,这种不解也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对社会的直面抨击,还有对人的品质的剖析。德瑞斯到菲利普家里面试时,还残留着他游手好闲的一面,随手带走了彩蛋。菲利普并没有马上追问,而是试用期满后,半开玩笑似地跟德瑞斯提起,希望他还回来,这是对他的宽恕与信任。同时,当德瑞斯得知彩蛋是菲利普前妻送给他的礼物时,也委托妹妹一定找到彩蛋,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与自我反省。另外,从德瑞斯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作为人的其他可贵品质:看到弟弟结交不良朋友,他表现出担忧与关心;带菲利普出门,不同意将他放到后车厢,“怎么能把您跟马一样就这么放在后面”,这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菲利普的女儿不敲门便闯进德瑞斯的房间,德瑞斯毫不留情地当面训斥后,还要求菲利普“必须好好管管她”,认为这是教养问题,是对人的不尊重;德瑞斯在得知了菲利普暗恋笔友后,主动帮他跟埃莉诺约会,包括将花匠阿尔贝喜欢女管家的事情当面告诉了她,这种对于感情的勇敢追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而这正是当下社会所缺少的珍贵特质。懂得尊重、富有正义感、有爱心、敢于追求、真实务实,通过德瑞斯的一言一行,不仅让观众重新看到了生而为人的基本修养,也产生了持久的共鸣与感动。
  结语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人的国家格言,这种人文精神深植于法国人的血液里,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深深烙印在每个法国人的精神世界里,这成为该片获得成功的历史及文化渊源,同时,作为具有深层意识统摄的价值观及情感基调,我们看到,影片获得了法国公民的强烈共鸣与认可,归根结底,是这个国家民族背后的文化传统造就的乐观浪漫、自由民主的生活意识所为,使得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魅力。在当下高速发展、高效运转的社会,人与人间这种不论地位尊卑,不受年龄性别影响的情感关系似乎弥足珍贵,然而却是令每个人心神向往的人际状态。事实上,并非阳光不愿照进我们的灵魂,而是我们自身没有打开心灵之窗,阳光没有安身之处而已。
  面对生活,不仅要守得住内心的高贵,也要主动拥抱世界,寻求人与人间心灵的默契与友谊的纯粹,勇敢追求,遵循内心所向,坦荡真实,无拘无束。
  参考文献:
  [1]兰继军,姚小雪.从触不可及到心有灵犀:影片《触不可及》两位主人公的相互救赎[J].电影评介,2013(9):41-43.
  [2]李虹霈.并非不可触及——《触不可及》影评[J].青年作家,2014(7):284,289.
其他文献
黄会清,新华社宁夏分社高级记者  【作者简介】  宁夏银川万达国际影城 宁夏电影市场在疲软多年之后,正在走上复兴之路,从十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今天的33家城市影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宁夏电影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属于市场培育与发展期。目前宁夏电影观众主体为19岁至40岁的青年人群和城市白领,看电影的动机第一是好电影,第二是好电影院。宁夏过去对作为电影产业链重要环节的电影院长期忽视,改革滞后;我
近几年,国内的纪录片开始逐渐走上精品化的创作路线,除去越来越高超的拍摄技法、细腻而讲究的画面、富有文化内蕴的解说词、考究的音乐之外,深耕中国故事,将人文意识渗入到几乎所有品类的纪录片创作思维中也是这些优秀纪录片制胜的法宝。梳理一下近几年的优秀纪录片作品,那些具有人文思想的精品纪录片总能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本草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纪录片中关于中国文化的
电影《九降风》是一首淡淡的夏日情诗,它是美好的,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影片以9个高中生的青春成长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棒球少年之间关于青春和友谊的故事。  一、校园情怀的青春书写  电影的开场,有耳边风吹过的声音,然后就是一件校服的特写镜头,伴随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以及时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镜头慢慢移开,拉近,然后棒球赛场的加油声冲破平静。青春由此开始。  电影《九降风》讲述了青春中牢固的却又充满了
谢飞曾说,“从我的几部作品来看,我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人生、艺术的表现与认识上,多了一些深沉与冷峻,多了一些复杂和含蓄。但我也没有变,那些从青少年起我扎根的对理想与责任信念、对真善美的追求,仍然没有变。”“没有了追求,生命就没有了价值没有了向往,生命就失去了光芒”。[1]谢飞坚持艺术道路,但从不为艺术而艺术,从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不媚俗但也不傲视大众,以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诗意化的叙事手
[摘要] 当下世界女性主义电影作品呈现出多重的声音,多样的视角,及不同的电影风格和类型,这些都反映出更多女性在银幕上成功的再现自我。然而相较于西方女性电影的百花齐放,目前中国的女性题材电影仍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不同类型、身份、社会角色的女性的深切体验琢磨,结果始终无法脱开女性被看,或生硬的表现性别权力的那种表层话语的所谓女性主义模式。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简·坎皮恩 《钢
苏联解体后,“苏联”成为一段独特的历史时空,尽管这一阶段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在时间意义上,前后相继,绝无断裂,但在当代俄罗斯人眼中这绝不能视为一段平常往事。随着西方自由思想影响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大众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盛行,“苏联”这一特定的历史符号也成为影视作品消费的对象。由俄罗斯著名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战争大片《斯大林格勒》成为了这一消费主义文化镜像的代表作。这部
当下中国的电影明星似乎进入了一个祛魅的语境,相对于网络普及之前人们对于电影明星那种存在于大银幕,致力于走向国际,绝对不屑于成为电视明星等传统认知,新媒体时代的电影明星似乎不再单一的依赖大屏幕,而是开始重新走进入电视、网络,成为多媒体语境中的多维度明星。而明星的产生机制也不再是某某大导演一部片子捧红一个电影明星,而是某某不知名人物突然火爆网络,然后具有持续的关注度,最后被导演、制片人看中,选择他(她
[摘要] 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在美学呈现上传承了伊朗电影平实、克制的惯例与风格,在叙事和空间营造上别具匠心,它的精巧与细腻打动了观众也斩获了奥斯卡的殊荣。同时影片所勇敢反映的伊朗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交织、现实与宗教的交缠也同样引人深思。  [关键词] 困境 女性 电影空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23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
《宝莲灯》是最具代表性的国产动画电影,其制作在商业动画的背景下,与国际动画电影制作接轨,且从每一道工序都能看出制作的细腻化。整部动画电影从最初的剧本编写到后期全数码制作,都云集了各路明星的力量,而且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电脑三维特技、先期音乐和对白手段以及SRD六声道立体录音技术开创了国内动画电影先进技术应用的先河。《宝莲灯》将中国特色——细腻边线的淋漓尽致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使整部动画影片更
[摘要] 日本“庶民喜剧”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其中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凭借其个性突出的叙事和影像风格达至经典地位,并奠定了后代同类影片一些基本的美学格调和主题取向。而后来的山田洋次在继承小津风格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视角和趣味。    [关键词] 庶民喜剧 小津安二郎 山田洋次 空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