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摘 要】
:
【出 处】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8年11期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肝转移.在临床诊断结直肠肿瘤时,15%~25%合并同时性肝转移:国内报道为5%~12%.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资料库显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为10.4%.本文重点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和辅助化学治疗。
期刊
休克是外科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是影响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则越来越多地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无论是低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或梗阻性休克,其发生和发展均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而病因治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
期刊
目的 分析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8年1~12月和2009年1~5月收治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Ⅰ~Ⅲ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08年间(2008年组)和2009年间(自2009年1月起,病理科建议每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检出淋巴结数量不少于15枚;2009年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量.结果 232例直肠癌患者人组,其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Milligan.Morgan(MM)术对重度痔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间因Ⅲ度、Ⅳ度痔行PPH的91例和MM术的10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治愈情况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PPH和MM术均明显缓解了便血(95.6%比92.7%)、疼痛(93.1%比94.3%)、脱垂(93.4%比93.1%)等症状,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直肠间质瘤病例资料,对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对比复发与初治时的手术切除率和复发率.结果 肿瘤最大径超过或等于3 cm(χ2=4.874,P=0.027)和高侵袭危险度(χ2=6.659,P=0.010)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升高.复发肿瘤的切除率为64.3%(9/14),显著低于初治手术切除率的95.8%(23/24)(χ
目的 探讨手术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CI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予以伊马替尼治疗,然后接受手术切除的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伊马替尼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为局部晚期原发肿瘤,10例为复发或转移患者.治疗有效(RD组)的5例中有4例、疾病进展(PD组)的8例中有1例共计5例(38.5%)患者肿瘤获得完全切除.RD组无疾病进展生存(PFS)
患者,女,2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阵发性腹痛1个月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于截石位12点钟距肛缘约5cm处直肠前壁可扪及5cmx5cm菜花状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易出血。
期刊
目的 探讨咀嚼运动对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8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口香糖组(60例)、绿茶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各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炎性肠梗阻、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口腔舒适度、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2个试验组在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及口腔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
2008年10月25日,华东地区胃肠道间质瘤(GIST)专家讨论会在青岛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师英强教授主持,主要探讨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共识以及最新进展。
期刊
目的 探讨动态磁共振(MRI)减影技术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动态MRI减影技术,对39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诊断.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将MRI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动态MRI对本组胃癌浸润深度(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2.1%;对淋巴结转移状况(N)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1.8%;对远处转移(M)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4.6%:TNM分期诊断总的准确率为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