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学质量的竞争,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其核心所在。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恰当的校本研究手段,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说卷”是什么
所谓“说卷”活动,就是在对试卷进行科学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出学生在试卷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教研组内对试卷进行评说,通过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活动。
“说卷”不是简单的试卷分析,不是仅要求教师分析该试卷命题的水平,不是要求教师分析试题布分的合理性;而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在试卷上查找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在未来教学中的办法和对策,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改变以往教师阅卷、评卷中存在的目标指向不明、针对性不强、说学生学习问题多、反思教师自身教学问题少的情况。
二、“说卷”有什么用
1.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
我校有几十名新到校的年青教师,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强,进校后,通过师徒结队的青蓝工程,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脱颖而出。但从总体上讲,这部分进入学校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还不够高,还不足以挑起学科教学的重担。究其原因,是学校原有的针对新教师培养的听课——上课——听课——评课——上课的模式很单一,只注重了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从评课来说,往往关注了学生的活动,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引导,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青年教师也感到虽然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模课、再上课的几个过程,课堂教学基本能顺利进行,但与师傅的课堂教学相比,总感到形似而神不似。经过考试和作业训练,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远不如课堂反映那么清晰,感到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无所适从。面对日益严峻的职业竞争,他们的压力很大,工作很累很苦。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方式方法上作出改进,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青年教师培养道路。
2.中老年教师知识能力突破的需要
我校中老年教师数量大,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干力量,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较好,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教学风格。但这部分教师也是教学中最传统的一部分人,对于质量的提高,他们中一部分人往往是从以前的思路出发,通过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通过课堂教学中不差丝毫的严谨,通过课后对学生认真的辅导,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更累,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有部分老年教师甚至在知识的更新上也还存在问题。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越来越丰富,参加课余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迫在眉睫。因此,通过“说卷”活动来更新中老年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让他们从效益较低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就显得尤其重要。
3.学校教学科研质量提升的需要
我校长期来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抓好常规,落实管理思路,强化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管理和督查,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研组常规教研工作、组内三课活动、集体备课、小问题研究等活动,积极开展区级课题《小学中高段学生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并通过研究活动来指导教师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广大教师重视课堂,关注课堂。但说实话,教师们往往认为,开展组内教研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之间,特别是与提高学生学业质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参与性不高,参与度不深,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校本研究活动脱节,这些都与开展校本研究的初衷相去甚远。在日常的说课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自己所教知识的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认识不是通过自已的教学实践活动,而是通过教参,所谓的教案中得出的,缺乏对课堂内容的细致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很难谈到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说卷”活动,使教研组内研究活动更聚焦课堂,聚焦课堂中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落实过手点、训练点、重难点,提升组内教师的业务钻研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说卷”到底说什么
“说卷”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试卷评析活动,而是一次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解说,运用教研组集体的力量,使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说卷”活动,教师可以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所强调的目标、重点是否是科学的、有效的,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是否经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可以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所尝试突破的难点是否被攻克,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和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哪些易混淆点,这些易混淆点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进行了专门的落实与训练,是否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可以发现学生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失分点,通过对失分点知识和原因的分析,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是否到位,要求是否规范,过手是否彻底,从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训练设计进行改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说卷”活动,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课前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否符合质量检测对学生的要求,可以发现教参、优秀教案与自己所任教班级有哪些差异,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解决自己上课“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发现课堂学习中哪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课堂学习要求落实得好,哪些学生落实得差,哪些学生根本没有落实,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分析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说卷”活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存在但不易被发现的问题,可以避免由于学生作业抄袭而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统计的不准确,在对学生的培优辅困上,做到分类准确,方法恰当,精心设计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能力要求,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升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说卷”活动,教研组的教师可以从别人的说卷中,发现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课标要求,认清学生情况,研究教参分析和课堂的活动设计,进一步抓好学生的课堂训练,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把精力聚焦在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作业与训练切实落实课堂教学要求,规范课堂训练,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说卷”方式有哪些
“说卷”活动其实不是一项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而是与我们的常规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说课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究其方式,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考前说
任课教师在单元考试、小节考试前,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按照“说卷”活动的要求,分析试卷结构、试题组成、难题分布等相关信息,针对自身的教学,查找出本单元试卷考试涵盖的知识,与自身课堂教学的知识要求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查找本单元试卷考查的重、难点与自己在教学中要求的重难点有何差异,考查的角度与自身教学要求的角度是否一致。分析试卷上有哪些易错点,有哪些拓展点,并预测学生各题的得分情况,并对学生可能产生失分的题型和内容进行记录,对可能失分的题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组内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情况,对教师的说课进行补充分析。
2.考后说
任课教师在考试结束后,通过阅卷,对照考前说课的情况,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本试卷考试涵盖的知识、学生的答题情况与预测情况相比如何?如出现较大差异,原因何在?平时自身的教学与训练有哪些地方需及时改进?学生的答卷情况与自身课堂教学的知识训练要求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考试中对自己所要求的重难点的情况如何?与自身的预测有何差异?学生各题的得分失分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差异出现在哪里,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出现的问题,准备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什么?组内教师根据考试情况与教师说卷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3.自制命题说
青年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前、小节考试前,由教研组提出命题范围,由教师自主命制试卷,根据试卷命制情况,在组内开展说课活动,说卷重点:本小节主要知识点,本小节重点,本小节主要难点,本小节拓展点,本小节知识易混淆点,本小节知识易漏点,本小节知识的答题规范要求。试卷中涵盖了哪些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哪些重点、难点知识,设置了哪些障碍和变化点,与课堂训练题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学生运用哪些知识和能力去解决,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了哪些强调和训练。预测各题的得失分情况及原因,说明出现问题后相应的补救措施。
五、常规教研与“说卷”的互补共进
1.与常规教研活动相结合
说卷不能脱离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只有在抓实、抓好教研组常规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开展好说卷活动,将说卷活动与三课活动相结合,特别是在复习课、评讲课之前,积极开展说卷活动,会使复习、评讲针对性更强,知识训练更科学、更到位。
2.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是教研组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活动,集中组内教师力量,对某章节、某单元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梳理与分析,对单元重点难点设计更好的突出突破方案。结合“说卷”活动,让组内教师更明晰本节、本单元教学要求和训练目的,提高备课的质量。
3.与考试质量分析相结合
考试结束后,各教研组都要进行考试质量分析会,通常由任课教师分析,分析各知识点得失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说卷”活动,让教师加强对试卷的细致分析,对学情的细致了解,加深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认识,可以使得教师在评卷工作中做到有目的和有针对性,有补救措施,从而强化质量分析的实效性。
4.与各层次教师的业务发展相结合
组内各层次教师在进行“说卷”活动时,组内可提出不同的要求。新教师可以要求从小练习、小检测说起,让教师清楚自己课堂内外训练要求的目的与针对性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补救,并认真做好“说卷”的反思与总结,提升自己对课堂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把握。对中青年教师则要求其从分析单元试卷入手,重新认识所教学科年级的学生和知识变化情况,制定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和对策,优化原有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教师主要要求从分析近四年的中考试卷入手,了解理解中考出题的思路与要求,明晰在初三教学中的过手点、训练点、检测点、易考点、变化点,做到胸中有题型,课堂有考卷,从而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
5.“说卷”活动成果的物化与记载
“说卷”活动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在学校以前的教学研究中,没有专门进行过探讨,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按下表要求填好说卷分析表,明白说卷的要求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说课活动。
在“说卷”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教师的说课分析表,由说卷教师写好说卷反思,并进行总结,在每一轮活动结束时,由教研组长和教导处负责同志分析,总结本轮说卷中所反映的教学问题,提出下一阶段说卷活动的具体要求。
我校开展“说卷”活动的时间不长,主要是想从新的角度来对目前学校进行的常规教研活动进行补充,从开展的情况来看,中高段的青年教师通过“说卷”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握度更好,课堂训练更注重实效,作业设计更注重分类分层,单元检测质量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师教学渐趋成熟,开始能独自担当教学的重任。但毕竟这项研究活动对我们来说,没有经验,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各次考试才能检测其是否有效,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在学校这一层面如何开展推动好校本研究活动,真正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一、“说卷”是什么
所谓“说卷”活动,就是在对试卷进行科学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出学生在试卷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教研组内对试卷进行评说,通过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活动。
“说卷”不是简单的试卷分析,不是仅要求教师分析该试卷命题的水平,不是要求教师分析试题布分的合理性;而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在试卷上查找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在未来教学中的办法和对策,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改变以往教师阅卷、评卷中存在的目标指向不明、针对性不强、说学生学习问题多、反思教师自身教学问题少的情况。
二、“说卷”有什么用
1.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
我校有几十名新到校的年青教师,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强,进校后,通过师徒结队的青蓝工程,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脱颖而出。但从总体上讲,这部分进入学校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还不够高,还不足以挑起学科教学的重担。究其原因,是学校原有的针对新教师培养的听课——上课——听课——评课——上课的模式很单一,只注重了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从评课来说,往往关注了学生的活动,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引导,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青年教师也感到虽然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模课、再上课的几个过程,课堂教学基本能顺利进行,但与师傅的课堂教学相比,总感到形似而神不似。经过考试和作业训练,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远不如课堂反映那么清晰,感到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无所适从。面对日益严峻的职业竞争,他们的压力很大,工作很累很苦。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方式方法上作出改进,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青年教师培养道路。
2.中老年教师知识能力突破的需要
我校中老年教师数量大,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干力量,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较好,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教学风格。但这部分教师也是教学中最传统的一部分人,对于质量的提高,他们中一部分人往往是从以前的思路出发,通过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通过课堂教学中不差丝毫的严谨,通过课后对学生认真的辅导,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更累,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有部分老年教师甚至在知识的更新上也还存在问题。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越来越丰富,参加课余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迫在眉睫。因此,通过“说卷”活动来更新中老年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让他们从效益较低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就显得尤其重要。
3.学校教学科研质量提升的需要
我校长期来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抓好常规,落实管理思路,强化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管理和督查,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研组常规教研工作、组内三课活动、集体备课、小问题研究等活动,积极开展区级课题《小学中高段学生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并通过研究活动来指导教师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广大教师重视课堂,关注课堂。但说实话,教师们往往认为,开展组内教研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之间,特别是与提高学生学业质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参与性不高,参与度不深,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校本研究活动脱节,这些都与开展校本研究的初衷相去甚远。在日常的说课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自己所教知识的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认识不是通过自已的教学实践活动,而是通过教参,所谓的教案中得出的,缺乏对课堂内容的细致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很难谈到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说卷”活动,使教研组内研究活动更聚焦课堂,聚焦课堂中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落实过手点、训练点、重难点,提升组内教师的业务钻研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说卷”到底说什么
“说卷”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试卷评析活动,而是一次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解说,运用教研组集体的力量,使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说卷”活动,教师可以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所强调的目标、重点是否是科学的、有效的,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是否经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可以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所尝试突破的难点是否被攻克,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和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哪些易混淆点,这些易混淆点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进行了专门的落实与训练,是否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可以发现学生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失分点,通过对失分点知识和原因的分析,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是否到位,要求是否规范,过手是否彻底,从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训练设计进行改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说卷”活动,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课前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否符合质量检测对学生的要求,可以发现教参、优秀教案与自己所任教班级有哪些差异,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解决自己上课“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发现课堂学习中哪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课堂学习要求落实得好,哪些学生落实得差,哪些学生根本没有落实,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分析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说卷”活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存在但不易被发现的问题,可以避免由于学生作业抄袭而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统计的不准确,在对学生的培优辅困上,做到分类准确,方法恰当,精心设计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能力要求,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升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说卷”活动,教研组的教师可以从别人的说卷中,发现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课标要求,认清学生情况,研究教参分析和课堂的活动设计,进一步抓好学生的课堂训练,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把精力聚焦在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作业与训练切实落实课堂教学要求,规范课堂训练,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说卷”方式有哪些
“说卷”活动其实不是一项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而是与我们的常规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说课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究其方式,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考前说
任课教师在单元考试、小节考试前,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按照“说卷”活动的要求,分析试卷结构、试题组成、难题分布等相关信息,针对自身的教学,查找出本单元试卷考试涵盖的知识,与自身课堂教学的知识要求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查找本单元试卷考查的重、难点与自己在教学中要求的重难点有何差异,考查的角度与自身教学要求的角度是否一致。分析试卷上有哪些易错点,有哪些拓展点,并预测学生各题的得分情况,并对学生可能产生失分的题型和内容进行记录,对可能失分的题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组内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情况,对教师的说课进行补充分析。
2.考后说
任课教师在考试结束后,通过阅卷,对照考前说课的情况,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本试卷考试涵盖的知识、学生的答题情况与预测情况相比如何?如出现较大差异,原因何在?平时自身的教学与训练有哪些地方需及时改进?学生的答卷情况与自身课堂教学的知识训练要求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考试中对自己所要求的重难点的情况如何?与自身的预测有何差异?学生各题的得分失分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差异出现在哪里,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出现的问题,准备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什么?组内教师根据考试情况与教师说卷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3.自制命题说
青年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前、小节考试前,由教研组提出命题范围,由教师自主命制试卷,根据试卷命制情况,在组内开展说课活动,说卷重点:本小节主要知识点,本小节重点,本小节主要难点,本小节拓展点,本小节知识易混淆点,本小节知识易漏点,本小节知识的答题规范要求。试卷中涵盖了哪些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哪些重点、难点知识,设置了哪些障碍和变化点,与课堂训练题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学生运用哪些知识和能力去解决,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了哪些强调和训练。预测各题的得失分情况及原因,说明出现问题后相应的补救措施。
五、常规教研与“说卷”的互补共进
1.与常规教研活动相结合
说卷不能脱离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只有在抓实、抓好教研组常规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开展好说卷活动,将说卷活动与三课活动相结合,特别是在复习课、评讲课之前,积极开展说卷活动,会使复习、评讲针对性更强,知识训练更科学、更到位。
2.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是教研组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活动,集中组内教师力量,对某章节、某单元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梳理与分析,对单元重点难点设计更好的突出突破方案。结合“说卷”活动,让组内教师更明晰本节、本单元教学要求和训练目的,提高备课的质量。
3.与考试质量分析相结合
考试结束后,各教研组都要进行考试质量分析会,通常由任课教师分析,分析各知识点得失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说卷”活动,让教师加强对试卷的细致分析,对学情的细致了解,加深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认识,可以使得教师在评卷工作中做到有目的和有针对性,有补救措施,从而强化质量分析的实效性。
4.与各层次教师的业务发展相结合
组内各层次教师在进行“说卷”活动时,组内可提出不同的要求。新教师可以要求从小练习、小检测说起,让教师清楚自己课堂内外训练要求的目的与针对性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补救,并认真做好“说卷”的反思与总结,提升自己对课堂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把握。对中青年教师则要求其从分析单元试卷入手,重新认识所教学科年级的学生和知识变化情况,制定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和对策,优化原有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教师主要要求从分析近四年的中考试卷入手,了解理解中考出题的思路与要求,明晰在初三教学中的过手点、训练点、检测点、易考点、变化点,做到胸中有题型,课堂有考卷,从而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
5.“说卷”活动成果的物化与记载
“说卷”活动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在学校以前的教学研究中,没有专门进行过探讨,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按下表要求填好说卷分析表,明白说卷的要求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说课活动。
在“说卷”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教师的说课分析表,由说卷教师写好说卷反思,并进行总结,在每一轮活动结束时,由教研组长和教导处负责同志分析,总结本轮说卷中所反映的教学问题,提出下一阶段说卷活动的具体要求。
我校开展“说卷”活动的时间不长,主要是想从新的角度来对目前学校进行的常规教研活动进行补充,从开展的情况来看,中高段的青年教师通过“说卷”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握度更好,课堂训练更注重实效,作业设计更注重分类分层,单元检测质量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师教学渐趋成熟,开始能独自担当教学的重任。但毕竟这项研究活动对我们来说,没有经验,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各次考试才能检测其是否有效,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在学校这一层面如何开展推动好校本研究活动,真正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