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及网络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x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辅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能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难点;本文就是以此为突破点,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与化学课的教学整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及网络化学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173-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信息化时代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新型教学结构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信息技术)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而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化学教师更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它完美地融合到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1 应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學,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其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生动、有趣,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展示给同学。例如:在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出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美丽的烟火、蜡烛燃烧、动物尸体分解、橡胶老化等,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又形象直观,又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钢铁生锈的演示实验,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使用了网络技术,就可以把实验的过程在几分钟内展示出来,而且还形象直观,节约大量的时间,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要想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就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上去研究学习,因此就要对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离子进行探究。但是微观世界具有独特的特点,它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进行空间想象,很抽象,很难使学生对知识达到进一步的理解,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例如:水的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制出相关动画,并对微观结构进行放大处理,能形象得表现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如何结合的,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3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能导致发明创造”。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他们的兴趣广泛而强烈。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是中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体现化学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特点,从而在根本上,丰富实验内涵,增强实验功能。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制作出相关动画,将宏观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模拟、放大化处理,形象的表现出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是如何结合的,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供学生直接观察,使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到这些微粒的运动情况。例如:原子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东西,但在网络的模拟下成为了有形有色能够运动的球状模型,就很形象,让学生能看到、想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知识的预习、复习、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化学的预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例如:许多学生可以在假期里提前预习整本的教材,借助互联网就可以听名师授课、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有关的试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正对性的筛选试题自我测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随时与同学、老师及其他伙伴合作研讨,并在BBS上发布研究成果或交流学习心得,把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小组或班级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协同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协同合作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当然教师要掌握及时处理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协同合作学习中遇到到的系列新问题,如:支持探究的软件、教师的技能(主要是探究技能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技能)、教学策略等。
  5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显示了最大限度发挥实验作用的优越性: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创造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
  5.1 现代信息技术与探究型实验课的整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教学中难以完成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和形象化。同时,实现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以在网络上模拟二氧化碳的人工降雨,从而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制冷原理,拓展思维能力和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化隐为显,变小为大。
  5.2 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实验探究型的学习
  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化学实验教学时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精神。进行网络实验探究学习,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激情和学习主动性。
  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加强,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化学学科的整合也能鞭策化学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昕,计算机及网络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2006,4(5):78.
  [2] 浅谈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整合[J].2009,4(22):79.
  [3] 田明才,陈建平.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2010,3(2):112.
  [4] 王歌.多媒体技术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其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成品油管道枢纽站的罐容还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大多参照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确定,计算的罐容往往过大,建设用地多,造成工程投资偏高。
摘 要:在阐述网络信息资源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探讨了企业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企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企业开发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1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和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网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是 1993年由 Zabeau和 Vos[1]发明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 DNA多态性的新方法.它克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针对常见的管道振动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其主要原因是管系结构固有频率与激发主频率相近而造成共振。管道系统振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介质对管道系统产生的振动力,即激发信号,
目的:了解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城市各社区随机抽取的94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协同护理的干预组和一般护理的
医学院校学报编辑参与医学科研活动对科研项目的完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参与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与科研人员交流讨论,可以激发科研灵感;运用文献检索能力,确保科研的创新性,提高科研
顶管隧道穿越大中型河流是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性工程,由于隧道内径小、竖井深,管道安装成为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文中以西气东输二线东段遂川江顶管隧道管道穿越施工为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对《±500kV天广直流(贵州天生桥至广东)换流变压器现场更换绕组及试验的研究和实施工程》项目进行了成果验收,专家验收委员会认为:此次天生桥换流站成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房产测绘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房产测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通过GIS手段集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房产测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的内涵和优越性,分析了基于COM GIS的测绘信息系统构建技术思路,给出了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