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世界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共同决择,信息化程度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尝试着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入口,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而财务信息化以将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财务管理
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而财务信息化管理又将是重中之重。
一、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即通过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通常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数据信息化。企业把原始的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凭证、采购凭证等都以一定的数据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起来,满足随时查询的需要。
二是流程信息化。即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得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和“拍脑袋”的管理行为,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是决策信息化。即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智力流汇集成企业的信息流,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产生相应的管理决策信息,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这是信息化的最高层次。
从上述三个层面可以看出,推进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提高硬件水平,还需要我们从传统的管理思想向集中式的管理思想转变。所谓集中式管理,就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资源。集中式管理旨在帮助集团企业有效消除地域壁垒,建立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快速反馈,从而真正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
二、集团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转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权利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必须有三个条件: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必须与财务是紧密联系的;企业运作的所有过程状态都必须实时反映到财务上;财务结果必须尽快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者,使其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或管理,提高绩效。然而这样的条件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是难以实现的。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指以财务系统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后,将数据信息以一定的格式保存起来,随时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从更大的范围看,财务管理步入信息化时代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经济的组织形式要求财务信息化管理。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资本、技术、资源、市场的国际化流动程度等局限,塑造了相对独立的、各自不同的地区经济的国际经济组织形式,同时相对狭小的经济空间、时间、市场、股东、用户、金融、结算、海关等经济运行环节,决定了信息支撑的满足程度是使用传统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电话、电传等手段。
2、经济全球化要求信息化的整体支撑。国家疆界被商品的自由流动打破,经济运转的空间结构在经济地域、行业领域、信息领域、市场规则、资本输出、技术转让、资源配置、资源使用、资本经营、资本市场、货款结算、投资决策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显而易见,只有依赖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信息、现代物流,财务信息化管理才能支撑全球统一市场,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实现。
3、资本市场、国际化管理呼唤财务信息化管理。在资本、技术、劳动力、合同、产品进出、价格市场、货币结算、汇率、期货、套期保值、关税、法律等已融入国际市场的情况下,财务管理的程序、观念、方法都要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面对高度现代化的信息产业时代,全球市场、全球资本、全球结算、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决定了业务信息、资金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商品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人才信息等必须在以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络等公司主体的信息系统上运作;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又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手段必须高度信息化,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4、错综复杂的财务整合经济因素要求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国际化贸易中,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整合经济因素一般包括:资本规模、科技革命、价格市场、物流市场、劳动力市场、关税政策、资金结算、资产结构、产权结构、收入、成本、利润、债权债务、经济合同、经济纠纷、法律差异、期货、期汇、汇率变动、套期保值、租赁、运输、包装、保险、质量、速度等。其财务信息的基本要求,一是全面性,即要求全面披露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所有直接、间接和关联信息,由此决定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二是分类性,即各种经济因素所披露的信息标的、数量、质量揭示着不同的经济现象,由此决定财务信息系统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三是及时性,即时间就是金钱,经济效益的前提要拥有即时的市场、技术、价格、物流等信息,由此决定需要高速聚集、整理、分析、决策、反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信息网络。
5、股东要求资本市场规范诚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股东十分关注两个基本点,即对利益的追求和财务诚信。“对利益的追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对股票的评估必然坚持“价值规律”,即以公允、真实、全面、规范、及时的年度会计报告内容的经济效益状况为基础,这包括损益表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税后利润、每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股利等;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反映的提取的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任意公积金、分红基金、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等;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关联信息。“财务诚信”则要求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尽可能地防治人为不良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重大负面影响,通过在资本市场建立规范、严谨、诚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类似于“蓝田”、安然等公司的假账瘟疫症的流行扩散。
四、结论
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带来许多新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面向集中管理,走信息化的路子以使企业的财务同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完全有机集成,并产生良性互动,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财务管理
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而财务信息化管理又将是重中之重。
一、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即通过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通常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数据信息化。企业把原始的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凭证、采购凭证等都以一定的数据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起来,满足随时查询的需要。
二是流程信息化。即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得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和“拍脑袋”的管理行为,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是决策信息化。即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智力流汇集成企业的信息流,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产生相应的管理决策信息,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这是信息化的最高层次。
从上述三个层面可以看出,推进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提高硬件水平,还需要我们从传统的管理思想向集中式的管理思想转变。所谓集中式管理,就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资源。集中式管理旨在帮助集团企业有效消除地域壁垒,建立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快速反馈,从而真正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
二、集团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转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权利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必须有三个条件: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必须与财务是紧密联系的;企业运作的所有过程状态都必须实时反映到财务上;财务结果必须尽快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者,使其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或管理,提高绩效。然而这样的条件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是难以实现的。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指以财务系统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后,将数据信息以一定的格式保存起来,随时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从更大的范围看,财务管理步入信息化时代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经济的组织形式要求财务信息化管理。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资本、技术、资源、市场的国际化流动程度等局限,塑造了相对独立的、各自不同的地区经济的国际经济组织形式,同时相对狭小的经济空间、时间、市场、股东、用户、金融、结算、海关等经济运行环节,决定了信息支撑的满足程度是使用传统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电话、电传等手段。
2、经济全球化要求信息化的整体支撑。国家疆界被商品的自由流动打破,经济运转的空间结构在经济地域、行业领域、信息领域、市场规则、资本输出、技术转让、资源配置、资源使用、资本经营、资本市场、货款结算、投资决策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显而易见,只有依赖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信息、现代物流,财务信息化管理才能支撑全球统一市场,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实现。
3、资本市场、国际化管理呼唤财务信息化管理。在资本、技术、劳动力、合同、产品进出、价格市场、货币结算、汇率、期货、套期保值、关税、法律等已融入国际市场的情况下,财务管理的程序、观念、方法都要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面对高度现代化的信息产业时代,全球市场、全球资本、全球结算、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决定了业务信息、资金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商品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人才信息等必须在以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络等公司主体的信息系统上运作;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又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手段必须高度信息化,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4、错综复杂的财务整合经济因素要求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国际化贸易中,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整合经济因素一般包括:资本规模、科技革命、价格市场、物流市场、劳动力市场、关税政策、资金结算、资产结构、产权结构、收入、成本、利润、债权债务、经济合同、经济纠纷、法律差异、期货、期汇、汇率变动、套期保值、租赁、运输、包装、保险、质量、速度等。其财务信息的基本要求,一是全面性,即要求全面披露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所有直接、间接和关联信息,由此决定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二是分类性,即各种经济因素所披露的信息标的、数量、质量揭示着不同的经济现象,由此决定财务信息系统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三是及时性,即时间就是金钱,经济效益的前提要拥有即时的市场、技术、价格、物流等信息,由此决定需要高速聚集、整理、分析、决策、反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信息网络。
5、股东要求资本市场规范诚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股东十分关注两个基本点,即对利益的追求和财务诚信。“对利益的追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对股票的评估必然坚持“价值规律”,即以公允、真实、全面、规范、及时的年度会计报告内容的经济效益状况为基础,这包括损益表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税后利润、每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股利等;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反映的提取的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任意公积金、分红基金、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等;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关联信息。“财务诚信”则要求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尽可能地防治人为不良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重大负面影响,通过在资本市场建立规范、严谨、诚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类似于“蓝田”、安然等公司的假账瘟疫症的流行扩散。
四、结论
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带来许多新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面向集中管理,走信息化的路子以使企业的财务同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完全有机集成,并产生良性互动,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