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晚期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胎龄34-36+6周,出生体质量<2500克,产时无窒息适于胎龄的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s,LPI)220例,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干预方式3组.因疾病变化和自动出院流失23例后,对照组(n=48)、非营养性吸吮组(n=50)、口腔刺激组(n=50)、非营养性吸吮协同口腔刺激组(n=49).均接受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奶间隔给予吸吮消毒清洁的安抚奶嘴,8次/24小时,持续时间5-8分钟/次;口腔刺激组给予口腔按摩,每日上下午各1次;非营养性吸吮协同口腔刺激组,按前述方法 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按摩.观察并记录4组首次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喂养表现等方面是否有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LPI首次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喂养过渡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非营养性吸吮协同口腔刺激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口腔刺激组明显短于非营养性吸吮组;非营养性吸吮协同口腔刺激组明显短于其余2组干预组(P均<0.05);口腔刺激组、非营养性吸吮协同口腔刺激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组协同口腔刺激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LPI经口喂养的建立,明显降低临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非营养性吸吮协同口腔刺激改善LPI经口喂养建立时间的提前和改善临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或口腔刺激,作为支持早产儿喂养的护理策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