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伴随我的四十年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7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我还是一位普通的军人。那一年,我打破了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第一次荣立了二等功,得到了200元的奖金。我用这笔钱买了一台照相机,没想到这台相机却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从那以后,我带着相机多次往返西部高原,经历坦途山道、荒漠野岭,乘大车、小车、骑马、步行……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日夜。
  为了拍摄贡嘎山,我蜷缩在海拔4000米的岩缝中等待清晨的日出。曾与同伴翻车于马尼干戈草原,我们从倾斜的车中逃出之后,竟然立刻拿起镜头去捕捉飞奔过来搭救我们的骑手。曾在下着满天冰雹的扎西卡草原与藏民一起在洪水中救人。那个时候,仿佛在寻找什么,后来我才明白:这是自由、热爱与快乐。
  30年前,我去贡嘎山、海螺沟等地方,拍摄了许多美丽画面,后来作品被制作成景区门票和画册进行广泛传播,如今海螺沟已经成为国家5A级景区,我也成为了海螺沟的宣传大使。
  因为摄影,28年前,我在贡嘎山下认识了吉嘎老师,他一个人坚守在海拔4000米之上的学校长达27年,在我记录他的过程中,我问他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吉嘎老师想了一会儿说:“校门前的国旗有些旧了,你送我一面新的吧!”后来,我配上图片在网上讲述了他的故事,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杜爱虎看到了报道,他拿着从网上下载的照片,来到了这所学校,接过了吉嘎老师的教鞭,在那所学校坚持支教5年。杜爱虎的故事也感动了许多大學生,如今已有30多位大学生沿着他的路在那片土地上耕耘着……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记录钱智昌的过程,钱智昌今年75岁,他在12岁时患了麻风病,手脚残疾,用嘴播种。20年来,他在开垦的荒地上收获了18万斤玉米,全村的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他用没有手指的“手”和没有脚掌的“脚”做了许多伟业,而这些伟业,即使是四肢健全的我们也难以完成。
  2017年,我以他的故事出版了图书《生命的力量》,这本书不但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也激励了不少年轻人。
  我拍摄的专题照片——雪线上的孩子们,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政府从2013年开始解决四川高海拔地区学生的取暖问题,让40多万学生在温暖的教室里面安心学习。
  90年代,我拍摄的农村体育教育专题片推动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的试点,后来创造出全国农村体育教育模式。
  最近,我在凉山阿布洛哈村(原麻风村)举办了15年纪实摄影展,以图片的方式讲述15年麻风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村民越来越多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自信,使贫困落后的山村逐渐与内地的发展和文明接轨。这就是影像的魅力!它会告诉子孙,我们做过什么,我们走过什么样的路,我们给他们留下了什么。
  40年过去了,我已年迈,以后去那些地方可能会少些,但那些地方在我的心里反而越来越重要,因为那里的每一个村寨,每一位山民和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都太亲切了,好像我一直生活在那里,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那些画面,原来,那里早已是我心灵的家园。
其他文献
雨后,我在路边看见一只小蜗牛,它落单了,看上去很可怜。我把它从路边救了起来,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雨”。  小雨长得十分可爱,瞧,它那长长的触须一翘一翘的。再看它的壳,好像一个海螺。它还有张不仔细看都看不见的小嘴巴,只有在每次喝水的时候,才能看到小嘴一动一动的,让我总是忍不住去触碰它。可小雨是个胆小鬼,只要我的手指轻轻碰一下小雨的触须,它就马上收回去。要是继续碰它,它就干脆躲回壳里,半天才会试探着再
1969年生于四川自贡。2013年就职于成都市文广新局,并开始对书画艺术产生兴趣。2016年开始在熊文韵老师指导下学习写实绘画;2017年师从书画名师王建安老师学习书法;同年拜著名的“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先生弟子姚叶红老师为师,研习水墨山水画。2018年5月20日作品参加了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当代书画院支持,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省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见
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指出,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节俭办节目的原则(小成本),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大情怀),都要始终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正能量)。十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记》(第一季),无疑正是遵循“小正大”原则、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  十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作为新文艺组织代表之一的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已经走过了13年的发展历程。回眸来时路,有的不仅是荆棘,还有从孤独之处开出的一朵又一朵繁花。一个逐梦的群体,始终在路上……  一、新时代 新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们以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小白杨慈善义卖”活动。  一进校门,就看到操场上热闹非凡,每个义卖摊位布置得各具特色。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早早地来到操场,以班级的顺序排好队。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好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到早已布置好的摊位。安静的操场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四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着顾客。只听这边
爱情的美妙大概就是我们同时爱和被爱着,那是一种心灵的默契。当爱情来临时,你愿意不计回报、心甘情愿地付出,愿意为了共同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会收获到同等的关怀、尊重、理解与包容。就像小孩子吃到心爱的糖果一样,只有甜蜜和知足。  曲艺算是我和王露的“媒人”。我们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一个共同的爱好。接触曲艺,主要是由于我小时候性格比较内向,父母为了锻炼我的交际能力,9岁那年将我送到齐齐哈尔市群众
出生于1980年12月,籍贯四川成都。曾先后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美术学院。现于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并为成都金水墨工作室创作人员。  2014年7月于《上层》发表专访《和世界一起装欢》;  2015年1月至7月于《中国百脑汇》发表油画连载《一起游泳的我们》系列;  2017年作品《光中的鸟儿9》《光中的鸟儿12》《光中的鸟儿16》参加台北松山慈惠堂国际书画联展;  2018年作品《纸连
罗丹有句名言:“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放,每个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生活的品鉴和解读。我理解的摄影就犹如画家、文学家手中的一支笔,它是艺术家情感寄放的载体。一幅照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情之所至、心之所至。可谓尺幅映大千,瞬间聚永恒。作为一名军事摄影家,在三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我一直奉行并践行着一则艺术信条:任何造就感动的“美”,都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
入围作品  作者简介  作词/作曲:吴 飞  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艺术中心专职创作员,国家二级作曲;编剧,大型文化活动策划。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会员。曾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赛事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等高研班授课专家、四川文理学院等多所音乐艺术院校、大学外聘专家和客座教授。  演 唱:于海洋  青年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