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E2)的疗效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方法:选取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 E2 活动期轻中度)的患者,患者均已按要求口服美沙拉嗪颗粒>2月,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位于左半结肠,共收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给予自拟方(白芍15g 甘草10g 黄芩10g 黄连10g 秦皮10g 肉桂3g 仙鹤草20g 蒲黄10g 浓煎100ml 37.0℃,肛管注入,保留灌肠 1/晚),对照组2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栓(规格0.5/粒,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91)0.5g 2/日 塞肛。比较两组患者给药保留时间、以及治疗7天、14天后的主症改善情况。结论:中药灌肠组患者给药保留时间长,患者耐受度好,临床疗效好,提示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E2)疗效肯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
  正文: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病因不明,患者常因饮食、劳累、天气变化导致反复发作,目前治疗以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主要目标[1]。对于初次急性发作期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常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并叮嘱患者坚持服药,多能取得临床缓解。而慢性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无确切有效的治疗对策,甚至选择激素治疗控制病情,本文旨在研究自拟中药灌肠干预轻中度溃结(E2)复发的疗效。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2016年度常州市中医医院住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 左半结肠 活动期中轻度)的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36.2000±5.0166),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0500±6.3119),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1.1 诊断标准:符合2012年广州《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1],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类[1],疾病严重程度与活动度评估采用改良的Mayo活动指数。[2]
  1.2 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肛周如肛裂、痔疮、肛周脓肿患者。②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③妊娠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患者继续口服美沙拉嗪颗粒,治疗组给予白芍15g 甘草6g 当归10g黄芩10g 黄连10g 秦皮10g 肉桂3g 仙鹤草20g组方,浓煎100ml 37.0℃,肛管注入,保留灌肠 1/晚。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栓 0.5g 2/日 塞肛。
  2.2 观察指标
  患者首次给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治疗7天、14天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2.3 疗效评价
  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3]
  (1)主要症状单项的记录与评价:
  主要症状指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①临床控制: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分级减少2级;③有效:症状分级减少1级;④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主要症状分级记录:0级:没有症状,积0分;Ⅰ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积1分;Ⅱ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积2分;Ⅲ级: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积3分)[4]。
  (2)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按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进步,症状改善百分率<50%为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时为恶化。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4]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是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安排患者首次用药为晚20:00,排空大便,局部清洗后卧床使用。表一示治疗组药物纳入后保留时间较对照组时间长,提示患者对中药灌肠治疗的方法有较好的耐受性。
  3.2 治疗一周后,对患者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脓血便症状作出评价,计算改善百分率。表二提示治疗一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0%。
  3.3 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有效率达88%,对照组有效率52%,提示延长治疗时间,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两周后治疗组疗效仍优于对照组。
  3.4 安全性指标观察
  治疗前后患者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4 讨论
  本研究是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维持治疗时出现复发的情况,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效观察。研究中我们看到中药灌肠患者耐受性好,与对照组比较,缓解主要症状的综合临床疗效好。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程迁延,病情易反复的疾病,本病患者长期服药,药物价格贵,副作用多,常在不能控制病情或者病情反复时加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中药灌肠为局部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安全有效[5],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亦未见明显禁忌,操作简单,症状缓解明显。在疾病复发时,能帮助尽早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的使用概率。本研究中患者均已按西医标准化治疗维持用药,患者出现疾病的反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给予患者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效果好,可用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亦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缓解,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2 年,广东)[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 (12 ):796-813
  [2] Schroeder K M,Tremaine W J,Ilstrup D M.Coated oral5-aminosalicylic acid therapy for mildly to moderately activeulcerative colitis.A randomized study.N Eng J Med,1987,317(26):1625-1629
  [3]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29 -134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5] 王忠成, 李春婷, 朱方石.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外治法研究近况[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4) : 122 -12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之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肝切除
目的:观察研究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到2018年2月内收治的80例口腔修复老年患者,根据病症类型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观察疗效.
【摘 要】 分析肝阳虚胁痛概念,从肝阳虚证客观存在于胁痛病,肝是虚胁痛的诊治等角度展开论述,结合长期临床经验,拟从肝脏(肝气、肝阳)的生理病理来论述肝阳虚证客观存在于胁痛病中。温肝补虚、通络止痛法可适当提高胁痛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肝阳虚胁痛 证治 肝气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责之于肝(胆)的病变,五脏皆有阴阳,肝有阴虚阳虚之别。本文结合长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温针灸与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疗法的操作过程,探寻更有效的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途径。方法:把60例脑中风患者均分实验组(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疗法)和对照组(温针灸),行药物治疗,根据两组脑血流、运动功能以及上下肢痉挛等情况变化计算综合疗效。结果:实验组康复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方案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更为显著,
目的:评价脊柱截骨术在脊柱后凸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需行脊柱截骨术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所有所有患者脊柱截骨手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护理方式,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入院治疗的44名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选择其中22名作为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另外22名患者作为对照,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一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自述腰部疼痛程度减轻,腰部可活动度增加,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自述疼痛程度整体上高于对照组
医院文化建设,既是医院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外部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强文化软文化,凝聚人心、激发活力,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和遵医行为情况。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目的 探讨研究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在某院2016-06—2017-06接诊的肺段隔离症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