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静脉网离心性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ian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变缓,老龄化社会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据近年来的统计,目前我院内科治疗的患者中,>60岁的患者约占85%。显然,老年人的静脉穿刺要比青壮年困难得多,而静脉输液是发生护理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静脉穿刺技术是患者满意度的直接指标[1]。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过程中重新穿刺,减少护患纠纷,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内科采用了手背静脉网离心穿刺,并与常规穿刺进行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内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治疗的老年输液患者400例,其中男236例,女164例,年龄62~91岁,平均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背静脉网离心性穿刺,对照组采用手背静脉网常规穿刺。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由静脉穿刺技术熟练的同一护士完成,穿刺针头均为5.5号,两种方法均选择手背指掌关节附近的静脉网。
  ⑴离心性静脉穿刺:患者取平卧位,被穿刺的手平放于床上,也可放于腹部,护士站在患者一侧近心端,扎止血带于腕部,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微握拳,不可用力握拳,以免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导致进针时容易穿透血管下壁[2],以皮肤自然平展,静脉充分暴露为宜,操作者左手拇指轻轻绷紧拉直穿刺部位皮肤,必要时左手食指在穿刺血管旁开5~6cm处轻轻协助拉平皮肤,以易于显露静脉,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5°~15°角向手指方向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稍进针少许,如果血管较短,则在血管后方0.5~1cm处刺入皮肤,潜至血管旁再将针头刺入血管,这样使针头刺入血管前有一段皮下组织固定针梗,见回血后松止血带,左手拇指固定针柄,查点滴通畅后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⑵常规静脉穿刺:选择手背静脉网的静脉,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向心方向进针,见回血后沿血管再进针少许,滴入通畅后固定,调节滴速,取舒适体位。
  评价指标:观察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的重注率、对手活动的影响、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穿刺输液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的重注率、手活动的影响、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老年人血管脆性大,而且又硬又滑,多数患者都经过反复住院治疗,穿刺输液,常规输液法一般都采用手背近腕关节端的静脉输液,反复穿刺后血管损伤更大,穿刺更困难,。而手背指掌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使用较少,弹性相对较好,穿刺成功率高,也符合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远端开始的原则。
  从手背静脉的解剖学基础看,手背静脉网是上肢浅静脉的一部分,位于皮下,与深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浅静脉起于手指,在手背不形成网状结构[3]。因此,输入的液体通过这些网状结构回流右心,不存在逆流。另外,管径小于2mm的静脉也没有瓣膜[4]。因此,也不影响静脉回流。
  手背指掌关节附近静脉离心性穿刺时,由于持针的右手着力点在腕关节侧,范围较大,容易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成功后,针柄正好贴在手背中部,弥补了常规穿刺时由于关节凹凸不平,穿刺時无固定点及穿刺后固定不牢的缺点,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反复穿刺。“一针见血”仍然是患者评定静脉输液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5]。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6]。尤其是老年人,耐性差,此处部位的常规穿刺肢体活动受限制度大,输液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易致不良情绪。而离心性穿刺由于固定稳妥,肢体活动度增加,减轻了患者紧张情绪,方便了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输液过程中,常规穿刺由于固定不牢,针头容易移位、滑脱或液体外渗,需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痛苦,而离心性穿刺刚好弥补了这一缺点。
  根据临床实践结果、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及手背静脉的解剖特点等,表明此处部位的离心性穿刺优点多,值得推广。在临床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向心性和离心性穿刺结合起来,哪种有利可行就选哪种方法,以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韦文萍.手背静脉离心穿刺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0):3256-3257.
  
其他文献
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最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常累及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先进有效的方法。随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临床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数量也日益增多。为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疗效,2011年9月~2012年6月对80例拟手术治疗的年龄≥60岁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以充分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医院感染存在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培训,规范和完善医院感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业内人士重点研究的对象。建筑节能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特点,文结合具体项目,全面地对建筑节能的途径和环节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
穿心莲类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与多种常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如阿奇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克林霉素、VitB6等,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及认识穿心莲类制剂常见的配伍禁忌,在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76  头孢曲松钠为目前基层医院的临床常用药,它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适于呼吸道,泌尿生殖系感染,临床引用广泛。过敏反应是其不良反应之一。过敏体质者用药后往往会立即发生,严重者会发生过敏性休克。该药发生过敏反应一般为过敏体质者或者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发生过敏反应大多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