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末端Src激酶在高糖诱导足细胞骨架重构中的作用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x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糖尿病小鼠肾小球及条件永生性人足细胞C末端Src激酶(Csk)的表达变化,探讨Csk在高糖诱导足细胞骨架重构中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于实验第12周留取两组小鼠肾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Csk在肾小球的表达及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Csk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2)体外实验:取条件永生性人足细胞培养,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5mmol/L葡萄糖)、高渗组(MA组:5mmol/L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高糖组(HG组:30mmol/L葡萄糖)、高糖+Csk siRNA转染组(HG+Csk siRNA组),同体内实验方法观察足细胞Csk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观察足细胞骨架改变.结果:(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肾小球Csk主要沿毛细血管袢分布;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肾小球Csk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1).(2)体外实验,HG组足细胞Csk mRNA及蛋白表达较NG组增加(P<0.05),足细胞出现骨架重构;Csk siRNA转染足细胞可下调Csk表达,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构,降低F-actin评分(P<0.05).结论:高糖可通过诱导Csk表达上调参与足细胞骨架重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病(TB)在高分辨CT(HRCT)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差异性,以探讨HRCT在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60例,并收集其HRCT资料,并选取此阶段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结核病患者91例,收集其HRCT资料,对比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病在HRCT中的影像学差异性表现.结果:①NTM组与TB组在咯血临床症状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TM组与TB组在小叶中心性结节、播撒灶、薄壁空洞及支气管扩张的H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9(IL-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96例为HSP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9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MP-13、IL-9和TNF-α表达水平.给予HSP患儿药物综合治疗后,比较不同疗效患儿血清MMP-13、IL-9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Spearsman法分析HSP患儿预后与上述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SP患儿预后的因素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ACI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抗氧化组,每组各45例,溶栓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抗氧化组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量(Qmin)、最小血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探讨25(OH)D与肥胖/超重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肥胖/超重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40例未患甲亢的肥胖/超重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清25(OH)D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水平;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血清
目的:探究微小RNA-10a(microRNA-10a)联合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结直肠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早期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直肠腺癌组),并经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收集与结直肠腺癌组1:1匹配的108例结直肠良性病变者临床资料(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microRNA-10a、AFP、CA50、CA199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croRNA-10a、AFP、CA50、C
目的:研究了达格列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室重构、心肌微灌注的影响.方法:AMI合并T2DM患者9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INS)组和达格列净组,各49例.INS组使用INS治疗,达格列净组在INS组的基础上使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室重构指标和心肌微灌注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不良心血管事
目的:探究了贝伐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对耐药卵巢癌患者生存期及血清微小RNA(miR)-17-5 p、人激肽释放酶10(HK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耐药卵巢癌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贝伐单抗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使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贝伐单抗组联合应用贝伐单抗和奥沙利铂.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miR-17-5p、HK10水平.结果:贝伐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PFS、OS比较经LogR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通过手术重建和康复锻炼使患者尽快恢复到受伤前活动水平是治疗关键所在.本体感觉恢复在康复锻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ACL中的本体感受可以感知膝关节运动感觉、静态关节位置变化等,机械感受器包括鲁菲尼末梢、环状小体、高尔基腱器官和游离神经末梢.本体感觉功能降低可导致ACL再次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和对侧膝关节损伤.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早期完全被动伸膝、本体感觉恢复、肌肉力量加强等,进而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和膝关节功能.目前,振动刺激得到手术医生和康复医生的关注,但关于振动刺激对本体感觉恢复的
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激增,但目前仍没有特效治疗方案,为延缓病情甚至减少疾病的发生,前期诊断和干预变得尤其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影像学检查作为其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中弥散张量成像(DTI)对白质损伤极其敏感,现对DTI在主观认知下降上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维得利珠单抗(VDZ)在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VDZ治疗IBD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相关研究,包括4812例患者.VDZ在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IBD的临床反应率及临床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既往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史和无抗TNF-α史的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