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还是“揠苗助长”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投资者在宽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自主地谋划发展,这才是招商引资的要义所在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一投资者在某地建了一个生猪养殖场。经过三年努力,其规模、效益均达到了使投资者满意的程度,“比当初想象的要好得多”。
  当地政府却不这样看,认为这家养殖场仍有潜力可挖,还应“做大做强”,做成当地的一大产业,使投资者“成为养殖领域的领头人”。于是,多次积极“指导”投资者要打破自满、安于现状的思想,要“乘势而上”,“借机发展”。政府一方面忙着为养殖场协调贷款(其实没有到位),扩大生产,再上规模;另一方面,极力包装,树立典型,大做舆论。不料,这些把“芝麻描绘成西瓜”的“正面引导”的报道,并没有使投资者心情愉悦,反而使投资者陷入尴尬的境地。众多的外地参观者对此典型也认为名不副实,目光中还流露出蔑视的神情。在这种“伤透了心”的氛围里,投资者一时性急,“卖了猪仔,推倒了猪圈”,一走了之。这种“吹大了成绩、吹跑了投资者、吹散了民心”的做法,委实不足取。
  现在不少地方政府特别强调招商引资,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在对已经落地的企业发展的问题上,一些做法有失理智和理性。一些官员急于短期出政绩,急功近利做“形象工程”,安排过多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视察、调研,让企业搞些华而不实却能为某些领导树形象、立政绩的活动。企业投资者在太多务虚的接待、陪同中,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怪有的中小企业主抱怨说,明明不想做或是反对的事,却不得不笑脸相迎,“感觉自己像‘三陪’”。
  一个企业要发展、大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诚然离不开当地政府有力的、积极的关心和支持,这已成为广大投资者的共识。但投资者不希望政府“管得过多”,过多地插手企业内部事务,把好心事办成伤心事。作为政府,要在思想上尊重企业、感情上贴近企业,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多服务、少“指导”,多扶持、少干涉,让投资者在宽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自主地谋划发展,这才是招商引资的要义所在。
  “揠苗助长”的事,不应再重演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