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阅读教学,发展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阅读能力。
  一、坚持“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为宗旨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各不相同,我们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人为本”,让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从作品中寻找、体验并领悟到某种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相联系的智慧和美感,并以此填补文本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感悟中认识作品,在感悟中认识自我,在感悟中发展自我。
  二、在阅读的引领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展开。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并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快乐的享受
  1.运用美好而幽默的语言。
  语文教师要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重视知识素养的养成,培养语言技巧,倾注充沛而真挚的感情,用感情打动人,并对所教的学科、所教学的对象加以重视,倾注满腔热情,运用教学语言显示生命的活力,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师要将文章作为教学整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文章当中感受美、懂得美、欣赏美,积累语文知识,增长学习情趣,将阅读教学作为享受的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抒情的语言描绘意境,感受美丽景色下的月光的美丽,好像是厚厚的秋霜一样。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运用教材,发掘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学会欣赏,热爱语文。
  四、在课堂教学的顺序安排上,遵循先自学后讲解的原则
  学生通过初步的自学和合作探究,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初步印象,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困惑,把这种认识与困惑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可以向教师求教,也可以和同学探讨。教师不应该用教案上固有的观点和教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灌输结果。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体验与收获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纠正,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旗帜鲜明地指出错误,绝不能只凭主观感觉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五、进行创造性教学
  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教师应远离喧嚣声浪,致力务实求真。改变唯上、唯书、唯势的态度,努力做到唯实、唯人(生命)、唯我(关心自己)。我们不是要“颠覆”,而是为了“求证”(语文教师存在的价值)和“守证”(语文教师的尊严和荣光)。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的根留住,但不能总是涛声依旧,这样语文教学才会真的有春花烂漫时。
  六、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1.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高效阅读,重视了解作者作品,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脉络,学会分清课文的层次,理解标题的含义,通过查找工具书,扫除障碍,理解内容,解答问题。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预习笔记,掌握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学会摘抄精彩的词语,做出赏析,学会交流材料,并掌握预习方法。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运用工具书的方法,学会制作预习笔记,实现自我管理,由完成作业应付老师的检查转变为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觉自愿预习。
  2.教给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赏析方法,不同的修辞有不同的表达作用,论证方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法各有千秋。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尽情享受语文世界中的珍奇瑰宝。学生要掌握阅读方法,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抓住核心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实现对阅读理解的逐步深入和细致探究,提升系统的层次追求。
  七、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课文(阅读材料)的深层底蕴和情感不可能在抄写生字词、抄写段落大意、抄写中心思想中得到把握,只有朗读才能唤醒其间沉睡的意蕴和情感。只有以朗读为基础进行量的积累,才会有阅读理解能力质的飞跃。让学生在朗读中咬文嚼字、在朗读中感悟情感、在朗读中提高阅读能力,让琅琅读书声润泽学生的心灵;让琅琅读书声催生学生的心志;让琅琅读书声打开学生的心窗。
  八、重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教师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的相互补充与融合。要增加学生的诵读体验,感悟成长,联想想象,思考阅读,开阔视野,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要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重视使用,加强模仿,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增加写作经验,重视阅读技巧,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运用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文章的专题训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教育学生重视领会品质,感受特点,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融合,获取丰富而深刻的知识。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接受和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肯定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使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体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对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积累阅读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并强化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增加阅读探讨。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目标,充分利用传统方法,加强拓展与创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要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诵读积累的训练,同时,在适度重复与反馈中提升,并借助媒体力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语文素养 情感体验 诵读积累 重复反馈 媒体助力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在德、智、体、美等诸多素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其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尤其要推进师生之间对话的平等。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这样的平等,学生进行语文的阅读鉴赏时才可以和谐和创新。要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对话的平等,笔者以为光有嘴上喊的还不行,关键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平时的阅读鉴赏要保证和谐创新,笔者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阅读鉴赏的和谐创新需要教师心热  可能提这样的话题有人会感到不是那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新一轮课程改革,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生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下困惑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问题。“‘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标准”。因此
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的生命的底色。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性格的塑造、品质的打磨既有待现实生活的锻造,更需要文学的启蒙与熏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关注。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呢?  一、亲子共读,让孩子喜爱读书  1.培育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外部因素。对于阅读,环境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中。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出发,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媒体 有效教学  面对计算机中随时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面对教学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构崭新的课堂。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多媒体工具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和多媒体的配合,将学生引进个性化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促进情感的升华。  教学目标:  ①学会生字词:称誉、陡崖、屏障、屹立、卧倒。理解“饱经风霜”、“屹立”等词语,会用“饱经风霜”、“屹立”造句。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③把握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学习选取代表性景物并抓住其特征描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