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影响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35
  众多影响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情感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是影响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教师的情感、教学评价、教材处理三个方面来探究促进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策略
  1. 情感备在教案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人”来看待,而不要把他们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在情感交流中只知识才会被学生接纳。卢家楣教授将学生的情感需要归纳为四大需要:依恋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和求德需要。由于班额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感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课堂观察,及时记录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是情感备课的源泉,可以将情感充分给予需要的学生。
  2. 情感融在课堂
  情感本身具有九大功能,其中就有情感的感染功能。学生在课掌上的情绪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情绪所诱发。当教师心情舒畅、表情丰富、抑扬顿挫地讲授时,学生的情绪就变得愉悦、兴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气氛就显得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比较好。那么如何让课堂师生情感互动起来并有所相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以情融情”;利用丰富的语音、语调及表情——“以表融情”;创设情境——“以境融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情感延伸课外
  师生情感互动的出发点是爱心融入,而爱心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要与学生“玩”,这种玩更容易将情感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课间,教师若发现一个穿上新衣服的学生,可以夸他今天真帅;发现一个学生萎靡不振时,轻轻地问候他,并问他是否需要帮忙;发现一个学生哼着一首流行歌曲,可以夸他唱得好并向他讨教如何学唱歌;学生在跳绳时,教师与他们一起跳;学生在打球时,和他们一起打……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捕捉施爱的机会。这种真正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更容易促进师生的情感。教师要学会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意料之时,施爱于意料之外,施爱于批评之中,施爱于学生之间,施爱于教学之余。
  二、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动”起来。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小循环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反馈又激起学生下一轮的互动。本文将从课堂的即时激励性评价和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两方面探讨激励性评价策略。
  1. 课堂即时激励性评价策略
  英语是一种目标语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或困难,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进行鼓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效的策略。因此,课堂激励语言是英语教师的主要评价语言。主要包括学生回答正确时的激励性语言评价和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时的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的激励性语言评价等几个方面。比如对学生回答正确时的评价,教师应该用肯定性评价。这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肯定法激励性语言评价,通常较为简洁,有些甚至仅仅一个单词,但用于英语课堂却十分奏效,能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2. 建立课堂师生互动激励性评价机制
  许多一线教师对激励性评价做过研究,但还没发现专门为课堂师生互动制定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如果说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课堂即时激励性评价是动态的,那么激励性评价机制就是“动静结合"的激励性评价。课堂师生互动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应该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旱达到顶点,——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激励性评价机制的重要原则。
  三、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策略
  1. 教材的“改、换、舍、加”策略
  这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考虑的策略。目前实用的教材偏难,教师利用改(Adapt):对内容和方式进行修改,换(Replace):将更适合学生和自己的内容方式替换教材上的内容和方式,舍(Omit):可以舍弃掉不贴切或不适合学生的实践内容或手段,加(Add):可以根據需要增加其他教学资源或者实践方式。将教材处理成完全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课堂才会有互动,才会有生趣,才有有效果。
  2. 根据教师自身的优势设计教材的策略
  教材处理不仅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教师还要善于自我设计,扬长避短,发挥创造性。比如,善于唱歌的教师,可以挖掘歌曲方面的素材,善于运动的教师,可以挖掘运动方面的素材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出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的师生互动才会更加流畅。
  3. 教材的情感处理策略
  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以情感为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情感因素的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使整节课浑然一体,师生情绪激昂,情感相通。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课堂师生情感互动。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四中义教部 441000)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各大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层出不穷,超深超大基坑无论是在基坑深度方面、面积方面还是技术难度方面都一再被刷新。而逆作
学位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区不同产地、不同来源的7份绞股蓝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DNA分子水平上鉴别绞股蓝及其伪品乌蔹莓的新鲜品、干品,从而为绞股蓝资源的分析收集、分类研究、多样性保护、伪品鉴别,进而为药用植物资源的育种工作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技术保障及分子生物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改进的CTAB法成功提取了绞股蓝和乌蔹莓新鲜品、干品DNA。2.优化了绞股蓝的RAPD-PCR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人参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已有约四千年,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它就被列为上品。现代药学研究证明,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显著作用。人参皂甙是人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中分离并鉴定的皂甙大约有40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稀有人参皂甙Rd有很多重要的药理活性,但由于在人参中的含量较低,直接从人参中分离这种稀有皂甙
TNFAIP1是一个被鉴定为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蛋白,参与了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调节细胞骨架结构及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变过程,如:阿尔兹海默症(AD)。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