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基础设施重建中公众参与的行为框架及路径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的特殊性以及国际经验揭示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基于参与式发展的思路表明,当地灾民、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或感兴趣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参与基础设施重建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控制,将提高重建效率,并保证其过程及结果的公正性。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基于主体、客体和环境3个视角构建了基础设施重建中公众参与的行为框架。鉴于基础设施重建各阶段中公众参与程度的要求均不相同,为实现公众参与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在参与程度设置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托马斯的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进行修改,构建了公众参与模式的
其他文献
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校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的实践的分析,提出了目前形成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校的评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行程万里,牢记使命。从雄关漫道真如铁,到脱贫攻坚战正酣;从四渡赤水出奇兵,到大发天渠穿险崖;从遵义会议指航程,到中国天眼探苍穹——贵州大地上发生的波
期刊
砷的毒性和致癌性使其成为众多环境污染物中优先控制的污染元素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纳米零价铁(NZVI)吸附水体中的砷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粒径小,分
慢性胃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
社区保护地是以负担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保护的区域,保护是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重点。社区参与是实现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社区的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佳方式
运用GIS地统计、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西昌市邛海盆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本,呈正态分布,属中等变异强度,高值区位于主城区东南部和邛海海域东南部,低值区位于邛海海域东北部,并向西北方向递增。不同土壤质地其含量显著不同,中性条件下,其含量较高;不同缓冲区范围内,其含量表现出相应的相关性。
因项目建设、河道整治引起的集体土地与堤防、滩涂、河流水面之间的权属争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如何确定权属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所经办案例的具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