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面临两次转型的压力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教学模式,加深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融合互补,提高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开拓专业视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应用型高素质医卫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 键 词] 网络教学模式;教学转型;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84-02
一、引言
1999年以来,一批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通过合并、升格、转制等方式,经教育部批准组建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这类学校因组建时间短,开展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截止到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达379所,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转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为适应教育层次跃升的要求,教学工作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二是指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的轉型,又称为“第二次转型”,更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我校转型期间所面临的压力
我校在201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时面临着以上所说的两种转型。必须在教学水平尽快达到本科教学要求的同时,逐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难度远远大于早已完成“第一次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同时,我校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的一些共同特征:(1)大多位于地级市,人才引进难度较大。(2)专业设置中应用型、技术类专业占有较大比重。(3)教学基本条件较为薄弱,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在人、财、物紧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教学转型,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可谓举步维艰。
三、网络教学的优点及实施的难度
网络教学因其灵活弹性、丰富多彩、资源共享、知识共建、良好成本效益的优势,能够实现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大力开展网络教学正是解决我校教学工作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网络教学还存在一些非常突出、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大多数网络教学素材、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2)老师和学生参与网络课程设计的难度大。(3)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较弱。(4)生生、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有线交互;因此,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网络教学模式,具有超时空性、开放共享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通过协作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式提高网络化教学的效果就显得非常关键。
四、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研究目标:本项目将在我校本科层次教育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适合校情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加深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融合互补,提高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开拓专业视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应用型高素质医卫人才培养的目标。
研究意义:(1)在理论上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2)基本建成一个较为科学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3)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意识和水平。(4)为各级教学信息化项目申报、建设打下基础。(5)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6)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和示范。
五、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不断扩大的教学规模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信息化教学从2001年国外数字化学习进人低潮以后,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融合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发挥传统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和监督优势,又充分体现数字化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优势,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最合理、最佳的学习模式,在商业界被认为是最好的培训方式,但面向高等院校教学方面的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从21世纪初,国外就已经开始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对网络教学理论的应用实践也比较丰富,至今已有多家具有混合式学习理念的教学系统获得了很大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例如,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WebCT是完全基于Web浏览器的网络教学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管理和协作交流工具。由澳大利亚教师马丁·多基马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教育系统Moodle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和应用。
从国内来看,自2001年开始至今,何克抗、黎加厚教授及其他学者对网络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阐述,在研发和应用方面目前仍处于起始阶段与初创期,虽然还很不成熟,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我国在2011年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推进,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信息化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各资源归属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网络资源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之间脱节,缺少师生、生生互动,是一种既忽视教又忽视学的教与学相互分离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建立高效网络化教学的系统化管理,是网络教学模式发展的方向。很多学校在教学使用、支持保障等方面并没有跟上,常使建设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近年,Mooc、Spooc、微课、在线开放课等新的网络教学形式出现,教学组织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但网络教学的研究以平台建设技术和课程内容开发为主,立足校级层面,研究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保障为一体的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很少。 六、我校目前的建设状况
我校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从2013年开始在教学经费中设立教学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教务处作为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学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推进。目前已具备的条件:(1)已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70余门网络课程资源。(2)我校将在今年9月前完成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届时将具有万兆主干网络,6G出口带宽,校园内教学区和部分公共区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有线提速一倍以上。(3)各学院和实验中心的网站均已建立,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
七、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具体实施的内容
1.了解國内外高等教育中网络化教学开展的情况
通过查阅文献、同行交流学习、实地考察等措施,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本科教学中网络化教学开展的资源建设、技术手段、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了解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筛选出有效因素和无效因素,形成《高等教育中网络教学模式调研报告》。
2.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认真分析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及各项教学评估的要求,对照我校目前教学模式下的效果,分析出现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思考用网络化教学进行弥补和改善的措施。
3.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1)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础平台,内容涵盖课程教学、虚拟实验、学术拓展、互动交流、考试考核、学业评价等模块,打通学校原孤岛式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学习。(2)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将原学校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转型升级,开发MOOC、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微视频等新型网络资源形式。所有教学资源从知识层面分为课程基础内容、课外拓展内容和创新创业内容三个层次。从知识形式包括理论知识、实验知识,在资源的组合上打破专业界限,按学科结构组合,形成全校性开放平台。(3)教学组织建设: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网络学习过程的评价纳入课程及学业评价体系。(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对于网络教学理念、知识的学习,开展MOOC、微课、开放课程建设的培训,鼓励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方式的应用。(5)管理运行和支持保障:出台制度和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争取本项目研究经费外专项经费对建设过程和后期维护运行的保障。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运用上解决教师、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2.改革过程中争取学校经费投入(建设经费)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近期升本的学校,面临两次转型的压力。通过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学习资源,这种融合能让教学转型进行得更加顺利,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素质医卫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ey thome. Blending Learning:How to Integrate Online and
Traditinal Learnin[M]. London: Logan Page,2003.
[2]李彦粉.面向IT企业培训的Blending Learning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0.
[3]曾芳.混合式教学职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1.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5]张立国,刘晓琳.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0,12(16):36-46.
[6]陈延东,张海涛,张海滨.数字校园环境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4(11):22-23.
[关 键 词] 网络教学模式;教学转型;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84-02
一、引言
1999年以来,一批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通过合并、升格、转制等方式,经教育部批准组建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这类学校因组建时间短,开展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截止到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达379所,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转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为适应教育层次跃升的要求,教学工作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二是指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的轉型,又称为“第二次转型”,更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我校转型期间所面临的压力
我校在201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时面临着以上所说的两种转型。必须在教学水平尽快达到本科教学要求的同时,逐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难度远远大于早已完成“第一次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同时,我校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的一些共同特征:(1)大多位于地级市,人才引进难度较大。(2)专业设置中应用型、技术类专业占有较大比重。(3)教学基本条件较为薄弱,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在人、财、物紧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教学转型,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可谓举步维艰。
三、网络教学的优点及实施的难度
网络教学因其灵活弹性、丰富多彩、资源共享、知识共建、良好成本效益的优势,能够实现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大力开展网络教学正是解决我校教学工作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网络教学还存在一些非常突出、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大多数网络教学素材、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2)老师和学生参与网络课程设计的难度大。(3)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较弱。(4)生生、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有线交互;因此,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网络教学模式,具有超时空性、开放共享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通过协作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式提高网络化教学的效果就显得非常关键。
四、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研究目标:本项目将在我校本科层次教育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适合校情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加深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融合互补,提高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开拓专业视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应用型高素质医卫人才培养的目标。
研究意义:(1)在理论上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2)基本建成一个较为科学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3)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意识和水平。(4)为各级教学信息化项目申报、建设打下基础。(5)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6)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和示范。
五、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不断扩大的教学规模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信息化教学从2001年国外数字化学习进人低潮以后,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融合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发挥传统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和监督优势,又充分体现数字化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优势,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最合理、最佳的学习模式,在商业界被认为是最好的培训方式,但面向高等院校教学方面的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从21世纪初,国外就已经开始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对网络教学理论的应用实践也比较丰富,至今已有多家具有混合式学习理念的教学系统获得了很大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例如,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WebCT是完全基于Web浏览器的网络教学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管理和协作交流工具。由澳大利亚教师马丁·多基马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教育系统Moodle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和应用。
从国内来看,自2001年开始至今,何克抗、黎加厚教授及其他学者对网络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阐述,在研发和应用方面目前仍处于起始阶段与初创期,虽然还很不成熟,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我国在2011年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推进,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信息化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各资源归属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网络资源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之间脱节,缺少师生、生生互动,是一种既忽视教又忽视学的教与学相互分离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建立高效网络化教学的系统化管理,是网络教学模式发展的方向。很多学校在教学使用、支持保障等方面并没有跟上,常使建设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近年,Mooc、Spooc、微课、在线开放课等新的网络教学形式出现,教学组织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但网络教学的研究以平台建设技术和课程内容开发为主,立足校级层面,研究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保障为一体的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很少。 六、我校目前的建设状况
我校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从2013年开始在教学经费中设立教学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教务处作为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学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推进。目前已具备的条件:(1)已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70余门网络课程资源。(2)我校将在今年9月前完成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届时将具有万兆主干网络,6G出口带宽,校园内教学区和部分公共区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有线提速一倍以上。(3)各学院和实验中心的网站均已建立,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
七、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具体实施的内容
1.了解國内外高等教育中网络化教学开展的情况
通过查阅文献、同行交流学习、实地考察等措施,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本科教学中网络化教学开展的资源建设、技术手段、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了解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筛选出有效因素和无效因素,形成《高等教育中网络教学模式调研报告》。
2.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认真分析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及各项教学评估的要求,对照我校目前教学模式下的效果,分析出现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思考用网络化教学进行弥补和改善的措施。
3.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1)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础平台,内容涵盖课程教学、虚拟实验、学术拓展、互动交流、考试考核、学业评价等模块,打通学校原孤岛式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学习。(2)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将原学校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转型升级,开发MOOC、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微视频等新型网络资源形式。所有教学资源从知识层面分为课程基础内容、课外拓展内容和创新创业内容三个层次。从知识形式包括理论知识、实验知识,在资源的组合上打破专业界限,按学科结构组合,形成全校性开放平台。(3)教学组织建设: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网络学习过程的评价纳入课程及学业评价体系。(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对于网络教学理念、知识的学习,开展MOOC、微课、开放课程建设的培训,鼓励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方式的应用。(5)管理运行和支持保障:出台制度和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争取本项目研究经费外专项经费对建设过程和后期维护运行的保障。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运用上解决教师、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2.改革过程中争取学校经费投入(建设经费)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近期升本的学校,面临两次转型的压力。通过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学习资源,这种融合能让教学转型进行得更加顺利,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素质医卫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ey thome. Blending Learning:How to Integrate Online and
Traditinal Learnin[M]. London: Logan Page,2003.
[2]李彦粉.面向IT企业培训的Blending Learning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0.
[3]曾芳.混合式教学职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1.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5]张立国,刘晓琳.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0,12(16):36-46.
[6]陈延东,张海涛,张海滨.数字校园环境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4(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