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获得为目的,但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分析、理解并掌握基本结构,学习内容常以问题形式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需要,应互为补充。然而,我国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背记知识,在当前的教改中需强调鼓励学习者通过体验主动发现知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以可持续发展为学习目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英文电影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张大均曾指出,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对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在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进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让优、中、后进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引入竞赛形式,采取自己与过去竞赛、个人间竞賽及集体间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关注自主学习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大胆放手,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教师要做到七个让: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从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比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有价值,有的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是不相同的。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恰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还是训斥、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动力,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后者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还是凝聚师生情感的需要,教师不要随便说“No”。
3.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英语,很多时候因为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无从下手,从而消减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音标入门法,即教学生音标及拼读,让学生按音标读单词、背单词,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学习单词了。再如交谈法,学习一篇课文后,教师给出关键词或问题,和同学一起复述课文,在交谈中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了这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自主学习英语会变得更游刃有余,自然而然提高了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意识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顺乎天性,激情启疑使之乐学,否则将事与愿违,使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学习,无效增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创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开展小组或男女生之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学生们人人都想标新立异,他们从多个角度大胆设想、各抒己见,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同时也拓展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英语词汇,精熟了会话技能,掌握了英语语言规律,这种“问题教学法”是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5.创新作业,灵活自主
创新式的作业,可以改变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帮助其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采用如下形式:(1)书面形式的作业。不是一味地抄写或做习题练习,而是在基本巩固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写英语日记、听写、与外国朋友通信、搜集英语名人名言等;(2)阅读形式的作业。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补充阅读老师指定的精选英文短篇,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读相关英语读物,或是到指定网站进行阅读:(3)口头形式的作业。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朗诵英文诗歌、生活中尝试运用英文会话,等等。例如,在教师节要求学生用英文对老师说一段话,录下带到班级交流;(4)视听形式的作业。如收看特定的电视频道英语节目或广播台英语节目、收听网络英语等;(5)手工形式的作业,如制作英语贺卡、英语名片、英语小报、英语墙报、设计广告语等。比如,初一学生在学完一些基本交际语后,知道了如何结交新朋友,可以设计制作邀请别人来参加自己晚会的请柬,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为主题语,自由拟定时间、地点、邀请对象;(6)活动形式的作业。别出心裁,围绕教学大纲,大胆设计。可以进行英语小采访、搜集别人的英文名片,做职业、职位统计,等等。比如围绕“What are you wearing?”,设计二人一组模特表演,用英语介绍服装。
1.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英文电影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张大均曾指出,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对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在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进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让优、中、后进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引入竞赛形式,采取自己与过去竞赛、个人间竞賽及集体间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关注自主学习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大胆放手,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教师要做到七个让: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从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比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有价值,有的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是不相同的。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恰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还是训斥、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动力,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后者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还是凝聚师生情感的需要,教师不要随便说“No”。
3.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英语,很多时候因为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无从下手,从而消减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音标入门法,即教学生音标及拼读,让学生按音标读单词、背单词,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学习单词了。再如交谈法,学习一篇课文后,教师给出关键词或问题,和同学一起复述课文,在交谈中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了这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自主学习英语会变得更游刃有余,自然而然提高了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意识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顺乎天性,激情启疑使之乐学,否则将事与愿违,使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学习,无效增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创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开展小组或男女生之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学生们人人都想标新立异,他们从多个角度大胆设想、各抒己见,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同时也拓展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英语词汇,精熟了会话技能,掌握了英语语言规律,这种“问题教学法”是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5.创新作业,灵活自主
创新式的作业,可以改变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帮助其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采用如下形式:(1)书面形式的作业。不是一味地抄写或做习题练习,而是在基本巩固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写英语日记、听写、与外国朋友通信、搜集英语名人名言等;(2)阅读形式的作业。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补充阅读老师指定的精选英文短篇,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读相关英语读物,或是到指定网站进行阅读:(3)口头形式的作业。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朗诵英文诗歌、生活中尝试运用英文会话,等等。例如,在教师节要求学生用英文对老师说一段话,录下带到班级交流;(4)视听形式的作业。如收看特定的电视频道英语节目或广播台英语节目、收听网络英语等;(5)手工形式的作业,如制作英语贺卡、英语名片、英语小报、英语墙报、设计广告语等。比如,初一学生在学完一些基本交际语后,知道了如何结交新朋友,可以设计制作邀请别人来参加自己晚会的请柬,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为主题语,自由拟定时间、地点、邀请对象;(6)活动形式的作业。别出心裁,围绕教学大纲,大胆设计。可以进行英语小采访、搜集别人的英文名片,做职业、职位统计,等等。比如围绕“What are you wearing?”,设计二人一组模特表演,用英语介绍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