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乌钦”文化道德与传承策略研究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斡尔族是世居我国北方地区的古老渔猎民族之一,人口虽少却拥有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达斡尔“乌钦”产生于初民时代,具有鲜活的文化魅力、完整的结构体系,因此能够映射出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同时保持了代际教化功能。然而在当前新时代多元文化相互冲击碰撞的现实面前,达斡尔族“乌钦”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传承对策措施,以适应“乌钦”和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
其他文献
嫩江流域是我国东北重要的自然-人文区域,既是边疆地区,又是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但是,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从整体规划设计、打造民族节庆游、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投入机制等方面入手,主动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带动民族体育旅游大发展、探索民族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专业队伍优势,促进江流域民族体育文旅融合发展。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需要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对英语学习场景或者氛围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和价值,提出了明确基本原则、优化教学策略、注重知识构建、丰富体验模式、完善资源配置几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发展阶段,必须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直抵育人目标,增强教学能力;推动思政课固本培元,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强学赋能,提质增效,实现思政课本道术学效的有机统一。
民众教育的推动者视家事教育为振兴国家的基础,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客观反映出清末民初的人们经历了从家庭“出走”到“回归”的过程。重新评价家庭的意义与追求现代家庭的思想转变,是家事教育的得以发展的根基所在。家事教育的理想与实践之间虽然相去甚远,但欲借家事教育改造一般家庭,既需要考虑到一般民众的接受能力、价值偏好与实际动力,还需要在各种教育方式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因此,家事教育的最终目标持续关注者家庭、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
江桥抗战爆发后,马占山将军指挥黑龙江省防军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日本方面为了诋毁中国军队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大肆散布马占山将军获得了苏联方面的军事援助、苏联人参加马占山部队对日作战等不实消息.对此,苏联方面和马占山将军都给予了驳斥与澄清.本文从江桥抗战时期中苏关系入手,以《申报》的相关报道为证,说明江桥抗战之时中苏两国已经断交、苏联国内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日本的侵略活动只要不损害苏联利益,苏联就会维持其中立政策,原则上是不会给予马占山将军任何援助,不给日本北上苏联远东地区任何借口.
《白头吟》世传为西汉卓文君所作,然前贤今人争论不断,作者归属变得扑朔迷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重新审视诗歌文本,《白头吟》的作时并非在西汉时期,与文人乐府《古诗十九首》相似,《白头吟》从主题出现到完整文本的形成,并非一时一人而作。六朝时期是音乐与诗歌关系的变革期,《白头吟》出现了两种版本。一是《宋书》所录“晋乐所奏”本,一是《玉台新咏》所录古辞本,虽然“晋乐所奏”本早于古辞本出现于文献中,但考察《白头吟》相关文献,古辞本才是《白头吟》的初始文本。《白头吟》完本的形成最早要在汉末魏初之后的公元266年至公
我国作曲家利用民间歌曲元素,结合并借鉴西方和声技法改编的一系列优秀钢琴作品,保留了原始音调的韵味,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征。从改编“形”与“态”的思维角度研究中国民歌题材钢琴改编作品的常见体裁形式、旋律织体以及和声技法特征,能够阐明作品中“构思”、“观念”与“组织”的独特性以及对“传统文化当代化”现象的理性思考及人文情愫。中国民歌的钢琴化创衍,是对西乐赋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再创造,其本身也是音乐艺术文化之路和思想碰撞之聚变的体现。
20世纪初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兴办教育、创建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具有多民族混合式教育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既保留俄罗斯传统教育的特点,又开设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俄侨在哈尔滨建立的教育体系,传播了现代科学知识,对促进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红色版画在新兴木刻运动发展中诞生,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虽然红色版画发展历程不足半个世纪,却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艺术民族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有鉴于此,文章基于红色版画内涵及其发展历程,探讨了红色版画的艺术特色及其流变,而后指出红色版画的三类价值,并提出对民族艺术发展的启示。
中国写意油画是中西绘画融合后的产物,其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与审美意识,还浸染了西方油画的华丽绚烂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写意表现手法。作为一种超越外在形态的审美表达,意境表现是中国写意油画的内核,也是作品独特审美特征的来源。众多画家从造境、造型、用笔、用色、构图五个方面出发,立足传统审美视角关注思考中西绘画艺术的互渗交融,探寻中国写意油画的典型特征及创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