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黑式鸡舍的逆季肉种鸡晚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上)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ms2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逆季肉种鸡群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能减少啄肛、啄羽等现象,提高育成期种鸡的成活率和均匀度,控制种鸡准时开产,产蛋上升速度快,产蛋高峰突出,持续时间长且能够获得较理想的种蛋蛋重,降低育成期耗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现代肉种鸡基本都是宽胸品系,胸肉比例高,生长速度快,需要较为严格的限饲控制,容易超重,料量控制要求更精确,抗应激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较高。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逆季肉种鸡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晚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逆季肉种鸡;遮黑鸡舍饲养;晚产原因分析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11-0021-04
  逆季鸡群即种鸡在开放鸡舍或有窗鸡舍育成,并在自然日照时间递减期间达到性成熟,一般是指2~7月份孵化的种鸡容易晚产,孵化期离夏至越近,开产期越晚,为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肉种鸡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能减少啄肛、啄羽等现象,提高育成期种鸡的成活率和均匀度,控制种鸡准时开产,产蛋上升速度快,产蛋高峰突出,持续时间长且能够获得较理想的种蛋蛋重,降低育成期耗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肉鸡性状的改进对肉种鸡生产性能,如产蛋性能、受精率、死淘率、抗应激能力等有较大的影响,并对饲养环境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肉种鸡基本都是宽胸品系,胸肉比例高,生长速度快,需要较为严格的限饲控制,容易超重,料量控制要求更精确,抗应激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较高,饲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尽可能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在走访用户的过程中,对于逆季肉种鸡有的用户虽然采用了遮黑式鸡舍饲养却仍然导致开产推迟,有的尽管24周能见蛋,但产蛋上升速度慢,26周产蛋率仍不足1%,达不到手册标准的要求,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 饲养在遮黑式鸡舍的逆季肉种鸡晚产的原因分析
  1.1 体重控制不佳 育雏期体重没有达标,导致骨骼发育不良;10~15周和15~24周总增重、周增重及增重率不足;10周后将超重鸡群,违背其生长发育规律,强行通过少给料量拉回标准体重;17周后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差5%以上,导致性成熟不均匀;育成后期片面追求体重均匀度,对大体型鸡过分限饲,而对小体型鸡拔苗助长,生产出了所谓的大瘦鸡和小重鸡。体重较大的鸡没有足够的营养用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体况发育欠佳,胸肌丰满度不够,从而不能正常开产;体重较小的鸡因加料过快,虽然体重很快赶上了,但由于此间增加的大部分是脂肪,生殖系统来不及发育,不能适时开产,严重的还会因脂肪沉积过多而终生不育,导致鸡群对光照刺激不能产生较好的反应。光照刺激时胸肌和体脂对性成熟一致性要求要好,体脂太多不仅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的持久性,而且也刺激排卵导致双黄蛋比例增高;体脂太少和丰满度不够,母鸡产蛋推迟,从而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1.2 均匀度不高 种母鸡育成前期均匀度不高,育成后期均匀度维持的又不理想。经验表明均匀度每增减3%,只入舍母鸡产合格种蛋增减4枚左右(表1)。有的用户对前期均匀度不重视,均匀度差;有的用户虽然对前期均匀度很重视,但后期因饲养设备设施条件不够或没有及时发现,均匀度维持的相当差;还有的用户对后期均匀度的控制过于苛刻,10周后仍过分挑鸡调群来提高均匀度,殊不知,10周后如果周增重不足,会严重影响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造成鸡群的性成熟推迟,性成熟均匀度极差;有的用户虽然对鸡群进行了分栏饲养,但分栏后栏内均匀度还不足70%,失去了分栏后提高均匀度的作用。体重一致而骨骼大小有着差异的的鸡群间的体型是有差别的,这种鸡群对光照和饲料水平变化的反应并不同步,从而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
  1.3 遮黑效果不好 逆季(2~7月出雏)鸡群由于育成后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性成熟阶段正值日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这对鸡群性成熟不利,因此种鸡的性成熟将会推迟,开产时间也相应推迟且产蛋高峰和整个产蛋期的产蛋性能都较低,为减少损失,通常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一般情况下,饲养在遮黑式鸡舍的种鸡都应执行顺季鸡的体重标准,实际生产中,很多用户虽然使用了遮黑鸡舍,但对遮黑重视不够,遮光不严密,特别是进风口、出风口、通风小窗、气眼及门窗位置漏光现象严重,没有起到很好的遮黑效果,育成期8h光照之外进鸡舍后,从鸡舍的前端很容易看到鸡舍的末端,从而导致鸡群对光照刺激不敏感而致晚产。
  1.4 光照刺激时机不合理 在育成期开灯的时间没有考虑到整个育成时期的日出日落时间。种鸡对低于正常100倍以下的光照没有反映,如果白天日照强度1000Lx,而晚上补光用10Lx,等于无效光照,起不到刺激作用。
  1.5 累积营养不足 不同的饲养方式会造成肉种鸡累积采食能量和蛋白质的不同。一般顺季鸡群在育雏育成期的大部分时间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温度越低需要采食较多的饲料来满足鸡群的维持和体重增长的需要,累积的营养也很容易达到开产所需的营养累积,一旦营养累积达到种鸡的需求,在光照的刺激下鸡群很容易按时开产。反之,逆季的鸡群在育雏育成期大部分时间处在较温暖甚至炎热的环境中,只需采食较少的饲料就可达到标准体重,因此在光照刺激日龄累计采食的营养量也较少,这就会造成开产推迟。
  1.6 累积饮水不足 优质饮水是种鸡生命中的基本要素,是种鸡良好饲养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生产中,许多客户对饮水重视不够,水质不良,供水不足,短时缺水,水压较低,乳头无水等现象不断出现,导致种鸡长期饮水不足,累积营养不够,开产推迟。
  1.7 种鸡在育雏育成期患病 种鸡在育雏育成期感染球虫病或其它肠道疾病,影響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造成生长发育迟缓,体重难达标;种鸡在育雏早期如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造成种鸡晚产。
  2 预防措施
  尽管肉种鸡有较好生产性能,但实际生产中由于各地的条件不一样,仍然存在一定的变异,统计表明1991年具有相同遗传性能的43批AA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差异性(表2)。为减少和避免晚产给业者造成的损失,实际生产中,逆季肉种鸡饲养在遮黑式鸡舍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 搞好生长曲线与体重控制 密切关注周末体重和周增重两条曲线,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避免“之”字型增料和增重,料量调整应平稳,料量和体重不能跳跃式增长,确保周增重平稳均衡增长;避免虚假的周增重,加料要循序渐进,瞻前顾后;做好各栋舍及各栏的体重料量曲线;准确的抽样称重;避免设备漏洒料;分栏饲养时应确保鸡群不出现串栏,保证鸡数准确。0~4周是骨架、免疫、消化系统等快速发育阶段,应每周称重2次,周增重为100~120g,使4周末体重达标或略超标准体重5%以下(约20g);控制体重与骨架的均匀发育,分群前有较好的体重与骨架均匀度。5~10周是限饲最严格的阶段,应维持体重的正常生长,周增重为95g,使10周末的体重达标或略低于标准体重20g左右;通过分栏饲喂调整体重,提高整个鸡群的均匀度。10~15周为稳定生长期,95%的骨架已发育完成,期间应制定一个计划,尽可能使体重在15周之前调整完成,周增重为95~110g,目标是15周体重达标;由于采食竞争,饲料应均匀分配,保证料位有效充足,以管理好均匀度;15周是关键周龄,之后鸡群开始性成熟发育,必须关注这个时间,这个周龄以后已经来不及再把体重调整回标准体重,到了这个点只能接受之前所犯的“错误”,如果这时体重超重也必须作顺应的管理;胸肌发育呈“V”型。16~20周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应实现34%~36%的體重增加,从而在第一次加光前有足够的脂肪储存和好的胸型来实现好的生殖器官发育。饲喂量应快速增加,周增重逐渐加快,应关注周增重,周增重达到110~145g,使20周末的体重达标或略超过标准2%~3%;体况方面脂肪开始逐渐沉积,胸肌由“V”型逐渐发育呈窄的“U”型。21~24周是增重最快速的阶段,卵巢和输卵管快速发育,周增重为150~160g,使24周末的体重达标或略超过标准2%~3%;22周胸肌发育的目标是呈窄的“U”型,应检查耻骨状态,评估鸡群体况以确定加光时间;饲喂量的增加适当减慢,如有需要此间进行转群,此间还应重视公母适时混群。育成后期的总增重、周增重和增重率应达标,不能忽高忽低。光照刺激后切勿过度喂料,在产蛋率达到5%前限制每周增料量在2~3g。种母鸡24~31周的总增重应达到715~800g,体重涨幅为19%~21%;高峰后周增重应保持在20~15g。种公鸡24~31周的总增重应达到665g,体重涨幅应达到14%;25~30周保持50~80g的周增重,30周后保持30~25g的周增重。
  2.1.1 体重控制解决策略 有时鸡群会出现体重与标准偏差的情况,任何对于体重偏差的修正措施都应是一个较长时期的目标而不是短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在调整种鸡体重时必须保证种鸡的每周周增重和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使种鸡能够按时达到性成熟。
  2.1.1.1 体重在4周时出现偏差 体重低于标准100g或以下,在9周前使体重逐渐上升到标准;体重低于标准100g以上,在12周前使体重逐渐上升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少于100g,在7周前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大于100g,在10周前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2.1.1.2 体重在10周时出现偏差 鸡体的骨架在10周时基本定型,所以10周后不要将各栏的鸡群进行互换,以免造成鸡群体况差异大而对光照刺激反应不一致。在10周时应检查各栏鸡群的实际与目标体重的差异情况,体重与饲喂量均相近的鸡群可以合并,对于体重超重且不可能回复到标准体重的鸡群应重新绘制一条平行于标准体重的目标体重曲线。体重低于标准100g,在19周前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100g,21周时的体重应与标准趋向相平衡,在25周前使体重达到标准。
  2.1.1.3 体重在15周时出现偏差 体重低于标准100g,在19~20周前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100g,在22周前体重与标准曲线平行,在26周前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
  2.1.1.4 体重在20周出现偏差 体重低于标准100g,将光照刺激时间推迟1周,产蛋率达到5%之前,使实际与标准曲线平行,以后鸡只体重将对应于生产时的饲料增长而增加;体重超过标准100g,使实际与标准曲线平行。
  2.1.2 以体重为基础 尽管所有遮黑鸡舍育成的鸡群都认定为顺季鸡群,但逆季鸡群遮黑饲养时,在按顺季鸡群体重标准管理时,24周末的体重可适当比标准高100~150g,手册体重标准是基于舍温20℃、饲料能量基于11.7MJ/㎏、喂料4~6h以后,实际饲喂量应按体重目标执行;另外在同一季节不同纬度,自然光照的长度和强度也有差别,由于季节性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月份很难确定是顺季或是逆季,如1月、2月、7月和8月,在这4个月季节性对种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鸡场所处的纬度,对这4个月出雏的鸡群应据个人经验和所处位置制定相应的光照程序和体重标准。统计结果表明,不论母鸡鸡或公鸡,体重控制越接近手册标准,生产性能越高。所以生产实践中应以体重为基础,控制体重尽可能接近手册标准(图1和图2)并保持合理的周增重,手册中建议的料量仅供参考。
其他文献
前一天,报社一位老友微信传来两张图片,一座雕像一座教堂好生眼熟,难道他无畏疫情,又去欧洲云游?得到回答,不由拍下脑袋笑了,原来雕像是"莱特视野",教堂是"主座教堂",都是澳
目的比较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经典取样法与表面麻醉取样法患者的疼痛强度及满意度。方法应用11点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及100分满意度调查法分别对两组共6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颈前弧形切口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56例Ⅰ、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颈前弧形小切口,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网络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传播生态的同时,也让以信息科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成为新的探索方向。近年来,人们开始将认识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引入艺术学、传播学等领域,具体体现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为切入端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尝试在艺术创作、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等场景中,发挥更多的价值和作用。
目的:应用对比增强超声(CEUS)来探索脾割裂伤伤口的位置、范围及图像特征,为临床提供判断伤情的依据。方法:2只巴马小型猪,用手术刀经皮、经脾作深10mm、宽10min的切口。静脉注入超
在媒介融合、卓越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单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逐渐形成了多种课程模块。因为个人能力和教学资源的限
雏鸡早期的雌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雌雄鉴别可以淘汰多余的公鸡,提高母鸡的饲养量,合理安排笼位,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生产,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雏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过后,短视频成为新的增长热点。我国短视频萌芽于2011年前后,在随后的3~4年里快速成长,产生了秒拍、微视、小咖秀等一系列立足于社交平台的短视频产品,短视频在2015~2017年经历了一番爆发式增长,在此期间,快手APP的日活跃达到5000万以上,抖音也在一路追击中日活数量快速攀升,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布局自己的短视频产品。2018年至今,短视频发展逐渐步入了成熟期,内容呈现精
人民调解是我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电视民生调解类节目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节目样式,节目的生产仅仅依托于广电系统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托合法参与
1发病及流行特点近几年,鸡传染性鼻炎在我省的许多地方呈流行态势,并且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